有的人,為了名利奔波一生,而費雯·麗,為了愛情卻甘愿拋棄所有。
就像費雯·麗主演的電影《蔚藍深海》一樣,遇見了對的人,便愛的決絕,即使飛蛾撲火,即使不過一場凄美絕戀。
十八歲的費雯·麗,已是少女初長成。清秀的臉龐,立體的五官,無論在哪兒,都是人群中的焦點。
一個舞會上,她結識了年長她十三歲的赫伯特·利·霍爾曼。霍爾曼是個律師,不僅博學多才,更是風度翩翩,堪稱那時的“英國紳士”。年紀大的男人總會給情竇初開的少女帶來安全感,成熟穩重。
霍爾曼向費雯·麗求婚了,面對這個不僅僅扮演著好情人更是人生導師的赫伯特,費雯·麗沒有絲毫抵抗力。于是,兩人在牧師的宣誓下,正式結為夫妻。
費雯·麗也因此輟學。本以為是一個女人相夫教子的開始,卻不料,悲劇的帷幕才就此拉開。費雯·麗的演員夢并沒有被婚姻捆綁住,她依舊夢想成為舞臺中央那顆最矚目的新星。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劇組,不斷地試戲,總算被幾個導演相中,演只有一句臺詞的女學生,一個新潮的女演員。費雯·麗一直在挑戰自己,每個角色都被她演的活靈活現。
付出的回報來的很快。費雯·麗出演的話劇《道德的面具》,很快讓她聲名鵲起。然而霍爾曼變得緊張起來,出生不久的小女兒一直缺乏母親的關懷,娛樂圈的環境污濁不清。他可人的小妻子難道就準備這樣離開他了?果然,世上真有第六感這回事兒。
費雯·麗在英國媒體圈已經備受矚目的時候,不少導演都向這位美的不可方物的女子拋出了橄欖枝。勞倫斯·奧利佛,費雯·麗和曾經女閨蜜的共同偶像。《英格蘭大火記》的導演邀請費雯·麗出演電影的女主角,而男主角便是勞倫斯·奧利佛,這讓費雯·麗欣喜的發狂。
費雯·麗見到奧利佛時說:“很高興我們在一起工作。”奧利佛說:“片子一旦拍久了,我們很可能要討厭對方。”事實是,當《英格蘭大火記》停機后,奧利佛因為不能忍受分別而成為霍爾曼律師家的座上常客。惺惺相惜的兩個人,就這樣被命運的線錯綜復雜地纏繞在一起。
奧利佛就像費雯·麗的癮一樣,戒不了,忘不掉。霍爾曼也不是傻,正如前面所說,這樣的“英國紳士”不僅僅是費雯·麗的丈夫,更是她的人生導師。于是,他大度地放費雯·麗走,讓她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這一走,便是走到了美國好萊塢。費雯·麗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只是為了陪奧利佛拍戲。無心插柳柳成蔭,隨后《亂世佳人》的導演便邀請費雯·麗試鏡郝思嘉一角。那個像貓一般的女人,任性又年輕,俏皮又可愛,一生為愛轟轟烈烈。這不正是費雯·麗人生的寫照嗎?如貓般神秘,如貓般優雅,如貓般俏皮。
憑借著這個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一舉拿下了奧斯卡獎。而奧利佛在《呼嘯山莊》里的表現平平,并沒有收獲什么獎項。費雯·麗為了照顧奧利佛的情緒,小金人都藏在柜子里。直到后來,奧利佛拿到奧斯卡獎,費雯·麗才將自己的拿出來一起擺放在展示柜里。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費雯·麗愛的那么深沉,愛的小心翼翼。
當雙方同時離婚,成為自由身時,費雯·麗迫不及待地成為奧利佛的妻子。她一刻都不愿等待,她馬上拉著奧利佛去教堂,教堂卻已經下班關門了。
當晚費雯·麗便通知所有朋友:第二天早上,她和奧利佛要在XX教堂舉辦結婚。幸福沖昏了她的頭腦,奧利佛也只是寵溺地輕揉她的頭發,笑笑罷了。愛情里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
費雯·麗堅信她與奧利佛熾烈而忘我的愛情能夠經受住一切考驗。20年后,當她發現自己錯了時,竟難以置信。即使如此,她還是說:“如果能重新擁有生命,她還會做一名女演員,還會嫁給奧立佛。”
費雯·麗在《亂世佳人》之后又出演了電影《魂斷藍橋》、《漢密爾頓夫人》、《安娜.卡列尼娜》。1951年,因出演《欲望號街車》,費雯·麗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隨后又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令朋友們驚異的是,費雯·麗并不在乎自己取得怎樣的成就,她的重心永遠放在奧利佛身上。一如從前,奧利佛依舊是她的人生偶像。

費雯·麗太真摯了,總是動情地感受他人的命運,又從來表里如一,于是她所表演的每一個悲劇故事都在消損著她的健康。
《魂斷藍橋》中的瑪拉因為愛而死在車輪下,《漢密爾頓夫人》中的埃瑪因為尊嚴而失去了一切,《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因為不愿忘懷而被強行送往精神病院……
一次次忘我地置身于這些角色中的費雯·麗終于病了,沒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緊繃著的神經何時會突然崩潰。她拍《亂世佳人》時染上的肺結核更加嚴重了,還有兩次流產......這些病痛無情地折磨她的身心,最后,她患上了躁郁癥。
喜怒無常,動不動摔碎家里的器具。和傭人也是紛爭不斷,更甚至會去掐打奧利佛。奧利佛難以忍受這樣古怪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氣,終是準備離開她。他越來越長時間地離開家去巡回演出,費雯·麗曾在極度絕望中給奧立佛寫出長達22頁的信,訴說她的孤寂和思念。
但是,當一群記者包圍費雯·麗的小別墅,追問費雯·麗對于奧利佛要和他的新歡即將結婚,她的想法時。費雯·麗崩潰了,他們還沒來得及說再見,他就要投向別人的懷抱。這場感情終是以不圓滿的形式畫上了句號。“我為你褪去一身驕傲,你卻轉身朝她微笑。”
約翰·梅里韋爾,是費雯·麗寂寞余生的知心伴侶,陪她一直走過最后的歲月。
這個宅心仁厚心善良的男子配得上一切贊美。他了解費雯·麗的病情,細心呵護,每一次費雯·麗發病的時候都陪伴在側,并在費雯·麗哭訴“為什么自己不能得一種體面的病呢”的時候好言寬慰,在費雯·麗給因為自己發病而失儀得罪的朋友寫道歉信時遞上名單。他明白奧利弗在費雯·麗心中的地位——即便是給約翰寫信,費雯·麗的落款也永遠是“費雯·奧利佛爵士夫人”,他寬容的接受了這一切。
即使面對這個悉心呵護照顧她的男子,費雯·麗對奧利佛的心意也不曾改變過。費雯·麗如是說道這一切:“只愿和奧利佛渡過短暫的一生,也不愿和別人渡過漫長的人生。”
七年后的一個夜晚,費雯·麗獨自在她的寓所死去。
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曾給朋友送去兩棵玫瑰,她說:“如果你現在種,它們很快就會生根。種花人把第一棵叫做費雯·麗;另一棵是你,叫做超級明星。”
朋友說:“這就是說,兩棵玫瑰都是你。”費雯·麗的眼睛一下濕潤了,過了很久她才說:“所有的花都應該好好施肥……”
若干年后,有人發現老年的奧利佛獨自在家中看一部關于費雯·麗的紀錄片。看罷,眼眶濕潤,黯然落淚。縱觀全局來看,也許大家都會覺得奧利佛是不愛費雯·麗的。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她最需要人呵護關心的時候,甚至在她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候,奧利佛都不在。可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費雯·麗一直深愛著他就好了。你愛不愛我是你的事,我愛你是我的事。即使你不愛我,也并不會影響我愛你的那顆心。奧利佛落淚是遺憾,是難過,是因為錯過了那個最愛他的人。
愛情就是這樣,愛你的人未必你愛,你愛的人未必愛你。只愿我們都能找到那個與之相愛,愿意攜手共白頭的人。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