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無花果的生長結果習性,其適宜樹形為多主枝自然開心形及有主干的無層性。 多主枝自然開心形的整形過程是:幼苗定植后,留70~80厘米高度定干。如為庭院栽培,定干可適當高些;作為盆景觀賞栽培,可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定干和選擇適宜的、有觀賞價值的樹形。 新定植的幼苗抽生新梢后,選擇3個角度和方位適宜的新梢作為主枝,其余新梢摘心后用作輔養枝,多余的疏除。所選留的3個主枝,應相互錯落,不能重疊,分枝角度也不宜小于60度,以兔與主干結合不牢而造成劈裂。 第2年冬季修剪時,應注意調整各主枝間的平衡長勢,強枝修剪量宜稍重,弱枝修剪量宜略輕,年生長量小于40厘米的,可不短截。主枝延長枝的剪口芽,一般多留外芽,但如為弱枝或開張角度較大的枝條,也可選留內向芽。為使各主枝間的長勢均衡,并力求健壯,應將主枝延長枝附近的強旺新梢,及時加以控制或疏除,其余新梢,可選角度適宜的留作側枝。 第3年生及其以后的修剪,主要是促進擴大樹冠,調整主、側枝的平衡長勢,選留輔養枝,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熱資源。樹形完成后,則主要是通過維持修剪,保持樹勢均衡。對無用的徒長枝及時疏除;準備利用的徒長枝,則應及早摘心,促進枝梢充實和萌發分枝。 由于無花果的發枝力較弱,樹冠中的枝條,一般不會過分密擠,所以,疏剪的程度應盡量從輕。對于以秋果為主的品種,其結果母枝,不要短截,否則,將影響產量。冬季遭受凍害的枯枝,應及時剪除,并注意選擇位置適宜的徒長枝代替,以免減少結果部位影響產量。
以4年生瑪斯義?陶芬、布蘭瑞克無花果為試材,處理設:①在主梢現果前即長至30cm左右時(4月30日)摘心;②在秋季(10月30日)即在幼果直徑不足1.5cm處對各枝梢摘心;③以不摘心為對照。結果表明,現果前摘心,可促生分枝,增加枝葉量;同時使結果部位外移,現果期和成熟期推遲,單果重、產量和品質下降。新梢生長量減小,樹勢減弱,次年生長量和結實力降低。秋季摘心,當年枝梢生長量大,每枝著果多且著果率高,單果增大,產量和品質提高,并有利于次年生長結實。可見,在本地無花果以秋季摘心為好,生長前期不宜摘心。
無花果樹的生長勢很強,幼樹新梢或徒長性分蘗枝,年生長量可達2m以上,并有多次生長習性,但枝條的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弱。樹的潛伏芽很多且壽命較長,樹極易在骨干枝上形成不定芽。所以,無花果樹更新比較容易。根據上述無花果樹的生長結果習性,修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處理枝條時少用短截剪法:無花果樹是在當年生新梢上結果,除秋末在新梢頂部的葉腋內、分化花托原始體,第2年繼續分化并開花形成春果外,新梢生長的同時,由新梢基部向上還能依次形成花托結果,長成夏果和秋果。這是無花果樹能豐產的原因,因此,修剪無花果。處理枝條時應慎重短截,盡量少短截。 2、目的不同疏剪枝條的方法不同:疏剪枝條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進行疏剪。疏剪枝條時應根據修剪目的,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無花果一年生枝(徒長枝除外),幾乎都可成為結果母枝,在結果母枝上著生結果枝。因此,應本著選優去劣的原則,疏除過密枝和細弱枝。為了穩定結果面積,延緩結果部位外移的速度,從枝條基部自下向上,把長勢弱的側枝和輔養枝,加以疏除,促使萌發新梢。萌芽力弱的品種,應少疏剪一年生枝,可用短截的方法促使一年生枝的中、下部萌發新枝結果,如此剪法還可防止結果部位外移。疏剪弱枝的目的,不單是為了促生新梢,也有利于枝條復壯更新。 3、及時更新修剪:無花果樹,除特別旺長萌條和徒長性的分蘗枝外,幾乎是新梢都能結果。但是進入結果盛期后,長勢逐漸變弱,新梢逐步轉化為結果枝,結果枝衰老后,不能抽生健壯混合枝時,就應及時進行更新修剪衰老結果枝。 4、注意夏剪:無花果樹修剪后有利于增產,但應注意,只進行冬季修剪,還不能取得大的增產效果。無花果的枝條長勢旺,在年生長周期中不斷生長。如不夏剪,枝條生長消耗營養過多,影響二次結果。分枝力弱的品種,以收秋果為主的品種,更應注意夏季修剪。 為使旺長新梢生長充實,可在5月中旬前后,對新梢留30cm長,進行摘心,促生二次枝并促使形成花芽。對已達到預定長度的新梢,需及時摘心,不要使其繼續延伸,以利枝條下部結的果實早熟和二次果成熟,摘心的時間、數量及果實的留量均須適度,既要有利當年結果,還要有利來年樹的生長和結果。
對主、側枝的延長枝適度短截;為保持各主、側枝間的長勢平衡,弱枝宜適當輕剪常留;對樹冠內相互交叉或平行的大枝,應適當疏除,不使相互影響。由根際、大枝基部或傷口附近萌發的徒長枝,缺枝或有較大空間時,可培養為結果母枝或用于更新,不能利用的應及早疏除。無花果的1年生枝,除徒長枝外,幾乎都可成為結果母枝而著生結果枝,如將結果母枝全部保留,則可因過于密集而彼此影響,應選優去劣,適當疏除過密枝和細弱枝。有些品種的頂芽延伸以后,其下的幾個芽,也可抽生長勢較旺的新梢,可從中選留1~2個方位適宜、長勢健壯的新梢,而將多余的疏除;但對萌發力弱的品種,則可不必疏除,而是通過短截,促使中、下部萌發新枝結果,防止結果部位過快地外移。以秋果為主的品種,其徒長性結果枝,著生果實較晚,且落果較重,在結果枝充足的情況下,這些徒長性結果枝可以疏除,但如結果枝數量不足,也可用于結果。成熟較早的品種,頂芽抽生的新梢上的果實成熟也早,果個也大,對這類結果枝一般不要短截。而對其他品種,則可不必特別注意保留,即是短截,也不會影響產量。因為這類無花果的新梢,除基部1~2個芽較少發枝開花結果外,其余枝梢多能成花結果。 無花果的主、側枝上的結果部位,會隨著樹齡的增長而逐漸外移,致使基部空虛。為穩定結果面積并延緩結果部位外移的速度,對長勢弱的側枝和輔養枝,可從基部疏除,促使潛伏芽萌發新梢,充實基部。這些由潛伏芽所萌發的新梢,當年也能成花結果,只是所結果實質量較差。無花果的新梢很易成花結果,所以,疏剪弱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復壯更新,而不單是為了促生新梢結果。
(2)水平“X”形。樹體結構是在主干上著生四大主枝,沿行向每兩個主枝為一側,保持一定的距離水平向前伸展,主枝上間隔20厘米兩側配置結果母枝,整個樹體沿著行向呈扁“X”形,類似于葡萄的雙臂籬架。 (3)叢狀形。樹冠比較矮小,無主干,成叢生狀態。幼樹結果母枝直接從基部抽生,成年樹由結果母枝演變而來的主枝抽生結果枝,結果后轉為新的結果母枝,抽生部位較低。
無花果原產于地中海國家,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早在漢代就傳入我國。無花果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隱頭花序,小花隱藏在花托內,人們只能看到花托形成的假果,看不到花,故稱為“無花果”,為多年生落葉果樹。無花果結果期較長,有夏果和秋果。無花果的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氣溫不低于零下12℃的環境中,均能正常生長,在我國北方的寒冷季節,采取防寒保溫措施,也可栽植。耐旱、耐陰、耐堿,具有速生、早果、豐產的優點。 無花果的繁殖方式有多種,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一年中大多月份里都可扦插,成活率很高。扦插苗次年早春定植即可結果,有的甚至當年就可結果,很快進入結果盛期,產量很高,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 一、扦插育畝技術要點 1.選地要選用無鹽堿的土壤。它雖抗鹽堿,但含鹽堿稍高,扦插期易受害而致死亡,應以土壤肥沃的沙壤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為好。 2.采插條 應在秋季落葉后樹液停止流動時采集,如春季采插條則要在發芽前進行。采母樹地面或母樹主干下部的萌發枝作插條,為保障貯存的質量,插條在存放前應放在清水中浸泡了3天左右,撈取后按一層插條一層沙土,澆適量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3.扦插方法 用粗度適宜、剪口平整天毛茬、無劈裂,長度在20厘米左右的插條進行扦插。要因地制宜先將地整細、施肥做床,一般床寬50厘米,床高33厘米左右或做35厘米的小垅,垅距35厘米左右,隨作垅,隨扦插,隨澆水,扦插深度17-18厘米。扦插時間應掌握在當地能愈合生根期前3天左右,此時扦插可減少外界不良氣候的影響,其愈合生長速度快。 4.扦插后的管理 無花果雖插穗易愈合生根,但也要注意扦插后的管理,管理要點是:①其愈合組織形成期,對溫度要求較高,應及時提高地溫;同時,加強水分供應。愈合生根后期插穗長出大量的毛根,此時氣溫逐漸升高,應注意增加土壤水分。②愈合生根后和發葉期要避免澆泥漿水,切防糊葉現象出現,對低床扦插的更尤應注意;③堅持看土壤墑情澆水,土壤潮濕要少澆或不澆,如果土壤干旱要多澆水,要保持土壤濕潤狀態為適宜;④無花果幼苗不耐寒,在初凍或倒春寒前要做好防寒(凍)保溫工作,簡單的方法是埋好土或蓋好草簾、樹葉、稻草等覆蓋物;⑤當幼苗進入營養生長期后,堅持每個月輕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施肥量依苗長大而逐漸增加,并隨著苗根系的增深,以深溝施效果為好,但要注意施肥時避免傷根。 二、無花果的栽培要點 1.定植 可盆栽或在荒坡、田園、庭院栽培。利用荒坡、田園、庭院等栽培的,其定植密度一般適當加大密度可采用1米×2米,定植單坑深50--70厘米。直徑為40--60厘米,以含磷鉀的混合肥(如人畜、禽糞、綠肥、餅肥、化學復合肥)等作基肥,定植適期在華北應在清明前后,東北宜在谷雨前后,南方可在秋季落葉后移栽定植。如進行盆栽,可在年中隨時移栽定植,但應避開開花結果期。 2.整形修剪 無花果的整形修剪較簡單,修剪整形技術要求不高,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開心形整枝方式,但要全株保留3?條主枝,不留側枝,主枝組直接著生在主枝上。幼樹期間重點抓好培養主枝,并注意抬高主枝角度,促進多發枝條,達到迅速擴大樹冠的目的。進入初果期后,抓好多培養枝組,以便促進形成一定的產量。盛果期時注意培養骨干枝,更新大中型枝組剪縮弱枝組。對樹勢衰老或病蟲害嚴重的,可利用基部或枝上發出的萌蘗枝或隱芽,重新培養主枝和枝組。無花果從7月中旬開始,陸續到11月份成熟。無花果的采摘一般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見已成熟的果實頂端有一小孔微開,果皮出現固有品種(多分紅、黃品種)的色澤時,采摘。過熟的果實采后不耐貯藏和運輸。 3.肥水管理 無花果幼樹生長期,如基肥不足則應追肥.方法是在離主根40厘米左右處,株施腐熟雜肥5公斤左右;盆栽的至少施入1公斤。成齡樹株施入腐熟農肥15公斤左右,盆栽的要施入2公斤左右,在落葉前后施入基肥,追肥宜在新梢旺長期及果實迅速膨大期為好。無花果是較耐肥的果樹,但應偏重施磷鉀肥,一般氮鉀的比例為0.5:1:1。因其較耐旱不耐澇,新梢生長及果實膨大期需水量較大,但長期受漬或積水重的環境,易造成落花、落果、落葉,甚至死亡,因此亦要注意做好排澇排水。盆栽的亦要注意排水,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之后及連雨季節,要注意遮雨或倒盆控水。 4.注意防治病蟲害 無花果較少發生病蟲害。在果實生長期中,向周圍散發特殊氣味易招致桑天牛為害;果成熟時易受鳥害。除人工撲捉桑天牛,驅趕鳥類之外,可人工或藥物滅蟲卵。亦可用稻草人縛塑料彩色條插入田間驅趕鳥類。
元花果可采用扦插、分株或壓條等多種方法繁殖。其中又以扦插繁殖應用廣泛。由于扦插方法簡單,而且繁殖系數大,可結合春季修剪進行,對母樹傷害小。現介紹一種簡單的無花果硬枝扦插技術。此技術簡單易行,可用于小量珍稀樹苗的繁殖。 1泥盆扦插 扦插可在直徑20cm以上泥盆(瓦盆)中進行。此類盆缽質地粗糙、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滲水及透氣性能也好。扦插用基質可選干凈河沙(或建筑用沙)和有機質含量高的腐殖土,兩者在使用前均在太陽下曝曬干透,并盡量剔除沙土中稍大石塊,使基質更加均勻。然后將兩者等體積混勻,裝盆備用。 從3月上旬到5月初枝條展葉之前均可進行扦插。插穗可取成年樹上飽滿、無病枝條,保留2個以上的節,剪成20cm左右小段,上下均平剪。用曬過的自來水浸泡后,用廢舊牙刷等軟毛刷刷去表面灰塵。 將枝條微傾均勻分布插于盆缽中,一般直徑20cm的泥盆可插4~5個枝條。埋入土中和露出表面的部分都應保留至少一個節。壓實后再在表面蓋上約1cm厚的沙子,澆透水。用竹片或鐵條等彎成拱形放在盆上作為支架,然后罩上無色塑料薄膜或普通無色塑料袋,在泥盆外圍用布條扎緊,以保證塑料袋繃緊。在小拱棚的兩個斜面靠上的位置,各開一個約1cm2的小孔用以透氣。將花盆放在室內陽光可以照到的地方,如窗臺等處,避免碰觸。每2周觀察一次水分情況,保證沙土的濕潤。待大部分枝條長出4~5片葉時,可撤去塑料袋練苗。練苗兩周葉片轉為深綠色時即可進行室外移栽。 2成苗移栽 由于無花果耐鹽性強、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施用基肥。 移栽后,可在苗床上搭建簡易小拱棚。棚的高度、大小可根據幼苗的高度自行調節,一般應保證葉片距離棚膜20cm以上,以防止靠近薄膜,高溫灼傷葉片。棚的周圍用土壓實,棚上用遮陽網或報紙覆蓋。根據棚內幼苗的恢復和生長情況逐漸擴大通氣口的大小和個數,后期可將小棚的兩端打開,直至完全撤去小棚。 撤棚后,澆透水并及時松土,然后用枯草覆蓋幼苗周圍地面。 枝條的選擇:選擇健康粗壯的枝條。4月底汁液開始流動時的枝條扦插成活率高,生長快。同時,對母樹上截面較粗的傷口應涂上油漆,以減少傷流防止抽干。 練苗時的水分管理:扦插成活以后的水分管理至關重要。此時,新長出的幼根較幼嫩,抗性差,既不耐澇也不耐旱。一旦出現葉片輕微萎蔫應及時澆水。若全部葉片發生萎蔫,幼苗極易死亡。注意,連續澆水太多也會使幼根腐爛,造成幼苗死亡。練苗初期可將盆缽搬到沒有陽光直曬的地方。 移栽后管理:室外移栽后的水分管理是無花果幼苗培育的主要任務。若頂芽停止生長,說明土壤干旱,特別是當下部葉片出現萎蔫時應及時灌水,以免造成落葉。如遇持續陰雨,應及時排水,否則易出現根向地面生長的現象,影響根的固定效果,造成倒樹。 經2006、2007連續2a的試驗表明,此方法育苗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可促進幼樹生長,當年秋季即可結果20枚以上。同時,該方法不使用激素和各種農藥,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是一種適用于無花果種苗繁育的有效技術。
(一)棚體建造選背風向陽、不積水地塊,用泥土壘30厘米厚,南、北兩面各15厘米、30厘米高的筒,東、西兩墻北高南低,棚體寬1.8~2米,上面每隔50厘米搭一橫竿(棍)。 (二)苗床準備控1.2米寬,45厘米深,長根據育苗量而定的溝,床底鋪15厘米厚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處理的麥秸、牛糞作為釀熱物,上蓋20厘米的河沙與肥沃園土及優質腐熟的農家肥混和物,比例為1:1:1,整平,灌足水待用。 (三)插條選擇時間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中旬,苗木停長后進行。選擇當年生,髓心小,粗壯,芽于飽滿的枝條,去掉消部幼激及下部隱芽部分,剪成長20厘米,保留上部2-3葉的1/3-l/2的枝條。在芽子上方1.5厘米左右平剪,為上剪口,在芽子的下方1~1.5厘米處斜剪為下剪口,然后按30-50根捆成一捆,且下部整齊,放人2號生根粉溶液或家乙酸溶液中浸泡插條基部5厘米(溶液濃度和浸泡時間根據產品說明書定)。 (四)扦插待苗床水滲下去后,用木棍在苗床上按15厘米×20厘米株行距插孔,再把括條插人孔中,每插完一畦,上覆3厘米厚的細沙或鋸木,均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殺菌,然后噴水,蓋棚。 (五)棚體管理棚內溫度要嚴格控制在8-30℃。夜間保持8-l6℃,白天保持20-28℃,入冬后溫度低時要在棚上蓋草苫、麥草,且每日上午9-10時揭開,下午4時蓋上;早春溫度逐漸回升,要根據情況適時揭苫,放風降溫,保持棚內適宜的溫度。進入3月份后,要及時除草,灌水,保持土壤濕河。同時,每隔一周咬一次0.3%的磷酸二氧鉀或葉面肥;4月份結合放風,逐漸揭開棚膜煉苗,一周后準備移栽。 (六)移栽定植4月下旬氣溫、地溫均已升高,要及時起苗定植。定植前,先將苗木灌一次水,移栽時多帶些根系和土,栽后立即灌水。 無花果的定植 秋季落葉后至翌春萌芽前均可定植。但因其根系生長要求9一10℃的較高溫度,為此春季定植較秋季為佳。一般以春季2―3月間定植最為適宜。定植時,按一定株行距開挖長、寬各33厘米、深25―30厘米的穴,先在穴底施入適量的堆肥或廄肥,與土拌勻,將苗栽穩,填土壓實,澆透定根水。
無花果為桑科多年生木本果樹,是世界上經濟價值較高的果樹之一。栽培適應性強,結果期早、產量高、壽命長、病蟲害少,極易繁殖,投資少,收益高,是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的最好樹種。 一、無花果需肥特性 (一)無花果營養生長特性 1.根系的營養生長特性無花果的根系有不定根、側根和須根組成,無主根。其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較淺,垂直分布在15~60厘米土層內。水平根群橫向擴展范圍10米左右。隨樹齡增長和樹冠擴大,根系伸展不斷加深,土層深厚的地區,根系可下扎1~2米。土壤透氣良好,氧氣供應充足,根系粗壯,根毛多,吸收能力也強。 無花果根系的伸長、充實和呼吸強度有關。土溫10℃左右根系開始活動。在江蘇,5月中旬為活動盛期,6月中旬為生長高峰期;5月中旬和6月下旬是春根生長最快的時期。8月上、中旬盛夏干旱,根系暫停生長,8月下旬至10再次生長、產生秋根。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地溫低于10℃以下時根系停長。 2.葉的營養生長特性無花果葉面大,葉肉厚。葉片的構造、大小除受品種本身的制約外,還受環境條件、管理措施的影響。種植在背陰處,光照條件差或者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書條不充實的樹,葉片薄而大;種植在向陽處,光照、營養條件好、枝條充實、葉片厚、大小正常,葉片柵欄組織發達。 正常的無花果植株,在新梢不斷伸長的過程中,新梢上每個節間的節部都能長出一張葉片,同時在該葉的葉腋部位長出一個果實。因此,就整株而言,長成的葉片數應與結果數大致相當,葉果比是1:1。氣溫回升到20℃以上,一張葉片從發芽展葉到長成,大約需要15天左右。但生長在背陰處或低溫時,長成一片葉所需天數會增加,且葉片的光合能力明顯下降。因此,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機能和同化養分的積累,影響產量和品質。 (二)無花果的需肥特性 1.無花果對土壤環境的要求無花果是多年生果樹,原產屬亞熱帶干燥半沙漠地帶。在土層深厚的土壤中,能長成高大的喬木樹體。樹高可達18米,樹干周長3米,使齡100年以上。因此,為無花果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無花果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對土壤的選擇并不嚴格,適應性較廣。但最適宜的土壤條件為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土質黏重,根系分布淺,抗旱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過高,排水不暢,會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樹勢弱,產量低。 無花果喜弱堿性或中性土壤,最適合的土壤pH為7.2~7.5。屬于較耐鹽堿的果樹,對鈣的需求量大,故在偏酸性土壤中會影響根系活力,必須增施石灰以改良土壤。 無花果忌地現象比較嚴重。多年連作,新梢生長和根系的發育均受到明顯的抑制。由于老根分泌有毒物質會抑制新植無花果的根系發育,同時老園根結線蟲較多,易引起爛根。對于一定要連作的園地,最好是旱水輪作,間隔2~3年再栽無花果。改植的連作園,必須挖除所有老根,然后將定植穴挖大,填入未種無花果的新客土,噴灑殺線蟲劑,進行土壤消毒。 2.無花果的需肥特性 (1)無花果的需肥特性 ①對各種肥料成分的吸收量:測定結果表明(表7-5),無花果植株以鈣的吸收量為最多,對氮、鉀肥的要求也較高,對磷的需要量不高。假如以吸氮量為1的話,則吸鈣量為1.43,吸鉀量為0.9,而吸磷量和吸鎂量僅為0.3。各種肥料成分被吸收利用后,氮和鉀素成分主要分布于果實與葉片。磷素在葉片中分布比例較氮少,在根系中較氮多。鈣和鎂大都分布于葉片,占80%和60%。 表7-5無花果枝葉中無機成分含量測定*(江蘇,1991) 名稱全氮 (%)磷 (毫克)鉀 (毫克)鈣 (毫克)鎂 (毫克)鐵 (毫克)鋅 (毫克) 葉片0.97197.85759.741391.60210.109.521.385 枝干0.38091.30355.53268.91113.521.040.323 *為每百克鮮重含量。 ②養分吸收的季節性變化:養分吸收的季節性變化,可用來作為決定施肥時期的參考依據。無花果對氮、鉀、鈣的吸收量隨著發芽、發根后氣溫上升,樹體生長量的增大而不斷增大。至7月份為吸氮高峰,新梢緩慢生長后,氮素養分的吸收量便逐漸下降,直至落葉期。鉀與鈣則從果實開始采收至采收結束,基本維持在高峰期吸收量的30%~50%水平。進入10月份以后隨著氣溫下降而迅速減少。對磷的吸收自早春至8月份一直比較平穩,進入8月份以后便逐漸減少。果實內氮與鉀的含量隨果實的發育逐漸增加,到進入成熟期的8月中旬以后,增加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鉀的含量,從8月中旬至10月中旬能增加1.5倍。果實磷、鈣、美含量含量也都從8月中旬開始顯著增加。枝條的葉片內各種成分隨著新梢生長不斷增加。但除鈣以外進入果實成熟期后便逐步稍有下降。結果的枝條各種營養成分含量都較不結果枝條為低。 ③施肥對植株的生育、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無花果的結果習性與其他果樹不一樣。果實隨著新梢伸長,在各節葉腋不斷長粗,只要不出現徒長現象,新梢長得愈長,節間愈多,著生葉片愈多,結果就愈多,產量就愈高。 新梢的伸長受氮肥施用量的影響最大,在適宜范圍內隨氮素施用量的增加,生育狀況越好,果實產量增加。但是過度施用氮肥反過來會使生育受到抑制,產量下降,不僅影響果實品質,而且招致裂果和腐爛果大量增加。氮肥過多,結果枝徒長軟弱,葉片很大。樹冠內繁茂過度,光照不足,果實著色不好。果形變小,品質下降,也易受干旱危害,引起早期落葉。 (2)無花果營養診斷與施肥無花果生長過程中,由于肥料元素不足,常在葉片、枝干、果實表現各種不正常的癥狀。 ①缺氮癥狀:缺氮時從總體看樹勢生長不良,葉色變淡,葉片的裂刻變淺趨于全緣葉形,葉緣向上方卷曲,手模葉片有粗脆的感覺。缺淡初期對發根伸長影響不大。但隨缺氮程度加劇,發根受抑制。根系容易腐敗或受根蚜蟲危害,枝條較早停止生長并老化。缺氮花序分化數量會減少,前期果果形尚正常,但果實橫徑變小,成熟時間會提早而且品質良好。但是由于缺氮葉片中許多養分向果實轉移,葉片褪色明顯,結果枝上位果實落果嚴重,收獲量減少。出現嚴重缺氮狀況后追肥時,枝條生長會恢復,但果實容易褐變并落果。這與受有機酸危害情況有些相似,只不過有機酸危害時葉片不褪淡,葉片上葉脈會隆起,而且整個危害進程較缺氮癥狀快得多。因此,無花果園培肥改土,施用腐熟堆肥,提高土壤肥力,是解決缺氮的根本措施。同時,合理補施追肥,避免長期缺氮,滿足樹體正常生長。 ②缺磷癥狀:進程比較緩慢,外觀不易識別。首先從葉色加深開始,接著下部葉片的葉色變淡,新生葉片在未展開時即會凋萎脫落,使葉片數不再增加,出現結果枝先端果實聚生現象。果實變形,橫斷面呈不規則的圓形。未熟果的向陽面花青素多呈現微赤紫色。追施磷肥后枝梢生長能恢復轉旺,果實成熟加快而且不易落果,與缺氮后追氮的反應完全不同。缺磷的根系明顯細長,側根的發生受到抑制。 對于缺磷的土壤,施用基肥時,每667米2用鈣鎂磷肥80千克與腐熟堆肥混合施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強根系活力,有利磷素吸收。 ③缺鉀癥狀:植株缺鉀不容易發覺,當發覺后癥狀進程已明顯加快。缺鉀初期能促進枝葉生長,表現與過多施用氮肥后的狀況相似,接著下部葉片的背面會出現不規則褐色浸潤斑點,但葉片表面看不到。缺鉀情況再發展下去時葉片出現葉燒現象,很快脫落,枝梢伸長停止,成為典型的缺鉀癥狀。缺鉀癥枝梢并不老化,但很易受凍害,并常見瓢形果實發生。根系生長不良,出現發黑脫皮腐爛現象。 由于鉀元素在土壤中易流失,在果實發育期間,補施積肥就十分重要。每667米215~20千克硫酸鉀,分2~3次施用,有利于樹體營養生長和增強果實色澤及糖分含量。 ④缺鎂癥狀:缺鎂癥狀比較容易發覺,首先在生長旺盛的葉片出現萎黃癥狀。往往發生在枝梢的中部葉片,而上、下部葉片出現較少,隨著癥狀的加重,葉片除葉柄部位外均呈黃白化,出現褐色大形斑點,果實提早落果,成熟果數量減少。缺鎂對根部生長前沒什么影響,但隨著缺鎂癥狀加劇根系生長受抑。當土壤中置換性鎂的含量,每100克干土低于10毫克時,每667米2施用硫酸鎂50千克。也可與缺磷、缺鈣等綜合考慮,適當增施鈣鎂磷肥。 ⑤缺鈣癥狀:缺鈣癥狀不容易發現,最上展開葉突然白化并出現褐色斑點,導致落葉。下部葉片生長正常,枝干則成黑褐色并萎縮。果實變黑脫落,根系伸長明顯受阻,容易腐敗并有特殊強烈有機酸臭味。 鈣是一種不易移動和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無花果樹需鈣量特別多,除施用鈣鎂磷肥、過磷酸鈣外,每667米2增施50~100千克熟石灰。 ⑥缺鐵癥狀:與缺鈣一樣先在新葉上表現,但癥狀與缺鎂難以區別,常以發生葉片所處部位的差異來判斷。發生時新梢伸長緩慢,新芽白化枯死。在生育前期發生,幼果全部白化脫落,如癥狀在發育后期發生,前中期果仍能正常成熟。 出現缺鐵現象時,可用0.05%~0.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⑦缺硫癥狀:無花果的缺硫癥狀與缺氮癥狀相似。全株葉色變淡,下部葉片有褐斑,但并不容易落葉。果實發育緩慢甚至停止,長期掛在結果枝上不易成熟,枝梢較快老化硬化。根系在缺硫初期仍能良好伸長,但質脆易斷。但產生缺硫現象時,采用棉花稈、麥稈等有機物還田,有利于補充硫元素的不足。 采取以上矯治措施后,無花果樹的缺素癥狀逐漸消失并恢復正常,葉片營養元素含量明顯提高。 二、無花果施肥技術 (一)無花果苗圃施肥無花果幼苗期需肥量大,必須早施追肥,補充養分,促進幼苗健壯成長。追肥分2~3次進行,第一次為5月上、中旬,苗木生根展葉后,每667米2追施尿素20千克;第二次在6月上旬,每667米2追施復合肥40千克,第三次在7月上旬,視苗情長勢適當補施,每667米2施復合肥10~20千克,瘠薄的土壤可適度多施,防止僵苗不發。對生長勢旺盛的苗木,應適當控制氮肥用量。施用氮肥過多、過遲時,易引起秋梢徒長,降低抗寒能力,易受凍害。 施用肥料時盡量不接觸根系,防止燒根。對水澆施或撒施結合澆水進行。一年生苗木,株高達1米以上,枝梢充實,芽粒飽滿,根系發達,側根多,基部直徑達1.5~2厘米為壯苗標準。 (二)一年生苗定植施肥 1.定植前施肥無花果在透氣好的疏松土壤中生長良好。耕作層淺的土壤,下層有黏結層,定植前必須進行深翻,擴大有效土層,一般于冬季(11~12月)深翻50~60厘米,將下層土翻到表面,耕翻時每667米2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鈣鎂磷肥50千克,酸性土壤須施石灰100千克。 2.定植穴基肥定植前1個月整畦挖定植穴深40~60厘米,直徑60~80厘米。按每株施用腐熟堆廄肥20千克,餅肥1.0千克,磷肥0.5千克,偏酸的土壤加石灰1.0千克。 施肥方法:在定植穴下層10~30厘米內放稻草、麥稈等粗雜有機物和腐熟堆廄肥10千克,其余肥料與表土充分拌勻置于中層20厘米內,再覆蓋表土10厘米,填平踩實。移栽后半個月內,經常澆水或稀糞尿,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活苗。6月上、中旬施一次復合肥或尿素,每株50~60克,結合松土、除草,對水澆灌。 (三)無花果園施肥技術 1.施肥時期,分基肥和追肥 (1)基肥無花果的基肥施用時期,可在11~12月份修剪結束后進行,但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為宜。無花果不像其他果樹那樣進行中耕深翻,肥料早施,撒于枯葉表面,會隨風雨、雪水流失較多。但也不宜施用過遲。3月份以后施基肥,肥料腐熟,分解和滲透,需要一定時間,植株前期吸收利用就會受到影響。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如畜禽廄肥、堆肥、菜籽餅等,并結合搭配使用復合肥。能較長時期地供給植株所需的養分,不斷地補充營養,恢復樹勢。也為翌年生長結果準備物質條件。 (2)追肥無花果追肥施用時期,在無花果栽培中,分為前期追肥(夏肥)和后期追肥(秋肥)。即在施基肥的基礎上根基各個時期的需肥特點進行補給肥料,以調節樹提生長與結果的矛盾,保證高產、穩產、優質。 追肥的具體時期和次數,應根據植株生長狀況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分3~6次進行。高溫多雨地區,養分易流失,追肥次數宜多,施肥量宜少;樹勢弱,根系生長差,必須增加追肥次數;幼齡樹掌握前期多施和早施追肥,后期少施,從而促進新梢生長充實,增強抗寒能力。 無花果植株前期生長量大,需肥多。隨著新梢伸長連續不斷地進行花序分化,5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需肥高峰期,此時追肥對整個生長期起著關鍵作用。主要是解決新梢伸長、果實發育與樹體貯藏養分轉換期間的養分供求矛盾。 7月下旬果實開始成熟,一直采收到10月下旬。采收期長達3個月。在此期間,樹勢強健,養分充足,成熟果就大,產量高。如果忽視及時追肥,養分不足,新梢細弱,果實膨大就差,樹勢早衰。因此,適時適量追肥,既能促進果實膨大,增加后期產量,提高品質,又有利于新梢生長充實和樹體積累養分。據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追肥試驗結果表明,7月中旬和8月中旬追肥,結果枝生長量比不追肥的大4.2~7.6厘米,每株鮮果產量增加0.97~1.65千克,增產12.3%~21%。而且追肥時期提早,增產作用更顯著。 9月上旬,秋根開始生長,10月份果實采收量減少,進入貯藏養分積累期。10月下旬進行后期追肥(秋肥)也很重要,此時為秋根生長發育旺盛時期,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提高葉片同化作用的功能,增加貯藏養分。而貯藏養分積累的多少,對下年度生長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施用時期不宜過早,防止引起秋梢二次伸長,反而消耗養分;也不能過遲,施用晚,秋根生長緩慢,貯藏養分積累也少。值得注意的是,新梢生長旺,副稍發生多的樹和一年生幼樹,抗寒性弱,容易出現凍害,后期不需追肥。 2.施肥量無花果施肥量的確定,必須以土壤肥力、樹齡和產量目標等進行綜合分析。并通過施肥試驗,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加以調整,使施肥量更能符合無花果生長的需要。 土壤肥沃,有機質多,樹勢強的園地,施肥量比標準用量少10%~15%。同一園地樹勢強的植株少施;樹勢弱應適當多施,滿足養分供應,促使樹勢強壯。但不能一次施肥過多,盡可能分次進行,防止根部肥料濃度過高而出現肥害。幼齡樹施肥量,一般以成年樹的60%~70%使用。幼樹期施肥量過多,容易引起枝梢徒長不充實,萌發許多無效副梢,耐寒力下降,造成冬季凍害。應避免用增加施肥量來加快成園速度,欲速則不達,往往導致失敗。 據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肥料試驗結果表明(表7-6和表7-7),無花果一年生定植苗對氮、磷、鉀的需求量較少,每667米2施氮5.75千克、磷1.75千克、鉀6.25千克時,新梢生長量最大。與一年生未結果樹相比,二年生結果樹對氮、磷、鉀的需求量要高1~2倍。由此看來,無花果的施肥用量,要隨著樹齡增大,產量增加而逐步增加。幼樹期不必施用過多氮、磷、鉀肥,否則,會造成新梢徒長反而減產。 表7-6氮磷鉀不同用量對一年生定植苗生長的影響 (江蘇,1992) 46%尿素14%過磷酸鈣50%硫酸鉀 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苗高(厘米)莖粗 (厘米)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苗高(厘米)莖粗 (厘米)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苗高(厘米)莖粗 (厘米) 0―1492.50―1492.50―1492.5 75.034.51512.9187.526.31633.0112.557.01512.9 187.586.31613.0375.052.51582.9187.593.81682.9 375.0172.51522.5562.578.81562.9375.0187.51623.0 562.5258.81452.3750.0105.01352.6562.5281.31592.9 750.0345.01441.91125.0157.51462.6750.0375.01492.6 注:①每處理3株重復。②一年生定植苗。 1988―1990年,連續3年進行定點施肥量和有效成分配比試驗(表7-8),各個時期的施肥量,基肥約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夏季追肥占30%~40%,秋季追肥占10%~20%。其中,氮素肥料,基肥約占總氮量的60%,夏季追肥為30%,秋季追肥為10%;磷肥主要用于基肥,占總磷量的70%,余下部分在復合肥中搭配使用,作追肥;積肥則以追肥為主,基肥占總鉀量的40%,追肥占60%。從試驗結果看出,施肥量增加對果實產量有明顯的增產作用。三年生樹每667米2施氮16千克,比每667米2施氮8千克和6千克的分別增產13.54%和44%,扣除多投肥成本,凈收入每667米2增加17%和29%。 從施用肥料種類看,增施腐熟有機肥的田塊,如雞糞、菜籽餅,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與施尿素相比,產量增加 表7-7氮磷鉀不同用量對幼樹產量的影響 (江蘇,1993) 46%尿素14%過磷酸鈣50%硫酸鉀 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產量(千克/公頃)增產 (%)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產量(千克/公頃)增產 (%)用量(千克/公頃)有效成分(千克/公頃)產量(千克/公頃)增產 (%) 0―5160.00―4173.50―3429.3 187.586.33976.5―187.526.34790.314.77187.593.84176.821.8 375.0172.56825.032.27375.052.505500.831.79357.0187.54201.422.51 562.5258.86947.934.59562.578.84665.611.78562.5281.33662.06.78 750.0345.05278.52.30750.0105.04147.6―750.0375.02018.3― 57.96%,糖分高36.4%(表7-9) 表7-8施肥量與果實產量的關系 (江蘇,1990) 667米2施肥量(千克)果實產量 氮磷(P2O5)鉀(K2O)千克/株千克/公頃 16121613.2923922 86810.4818864 6559.2316614 注:①土壤有機質含量2.04%,全氮含量0.125%,速效磷15.13毫克/千克,速效鉀50毫克/千克, ②供試樹為3年生產量,667米2栽120株,各處理6株重復。 表7-9不同肥料種類對無花果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江蘇,1991) 肥料名稱667米2用量 (千克)新梢長 (厘米/枝)產量 (千克/株)折667米2產量(千克)糖分 (%) 不施肥074.21.07160.512 46%尿素22.586.71.57235.511 菜籽餅75.0112.22.01301.513 雞糞300.0144.62.48372.015 注:①供試樹為二年生,667米2栽150株。 ②施肥期6月8日,各處理15株重復。 ③產量為成熟果實,糖度用手持糖量計測定。 綜上所述,無花果施肥以適磷重氮鉀為原則。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比例,幼齡樹以1:0.5:0.7為好;成年樹以1:0.75:1為宜。在具體應用時,施肥量可按目標產量每百千克果實需施氮1.06千克,磷0.8千克,鉀1.06千克計算。如果以每667米2生產果實1500千克為標準,大致每667米2需氮16千克,磷12千克,鉀16千克。但由于各地土壤條件等差異比較大,施肥量和氮、磷、鉀的施用比例,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現根據江蘇省鎮江地區近幾年的實踐,將不同樹齡的施肥時期、次數和用量列于表7-10和表7-11,供參考。 表7-10幼樹期(1~2年生)施肥時期和施肥量 (江蘇,1993) 施肥時期667米2施肥量(千克)比值 (氮:磷:鉀) 氮磷(P2O5)鉀(K2O) 3月上旬基肥522.51:0.4:0.5 6月上旬追肥2111:0.5:0.5 7月中旬追肥――1.50:0:1.5 8月中旬追肥0.50.50.51:1:1 10月中旬追肥0.50.50.51:1:1 合計純量841:0.5:0.75 表7-11成年樹施肥時期和施肥量 (江蘇,1993) 施肥時期667米2施肥量(千克)比值 (氮:磷:鉀) 氮磷(P2O5)鉀(K2O) 3月上旬基肥8661:0.75:0.75 6月上旬追肥4221:0.5:0.5 7月中旬追肥――40:0:4 8月中旬追肥2221:1:1 9月中旬追肥1111:1:1 10月下旬追肥1111:1:1 合計純量1612161:0.75:1 3.施肥方法施肥效果與施肥方法有密切關系,而施肥方法又要與果樹的根系分布特點相適應,只有肥料施在根系集中的分布層內,才能充分利用。 基肥施用是,可在株間先挖淺溝深20~30厘米,將肥料拌勻施入溝內再覆土。或者在清園后將肥料拌均撒于表層,及時進行淺翻15厘米土層,再結合清溝覆蓋一層碎土。淺翻時據主干50厘米,防止根系傷斷。 追肥若施有機肥,距主干50厘米開溝施肥,無機肥以畦面撒施法為好。有灌溉條件的園地施肥后結合灌水,施肥效果好;如果灌溉條件差,則要抓緊在雨前撒施,或趁土壤濕潤時施肥。總之,要掌握因時因地施肥,適宜的土壤含水量,才能發揮肥效作用。土壤干燥時施肥有害無益。土壤積水或多雨,養分流失,利用率降低。
[發病規律]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葉上截止冬。第二年6-7月間開始侵染危害葉片,8-9月為發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葉。 [防治方法] (1)冬季結合清園,徹底清掃落葉,減少病源。 (2)生長季節結合其他病害噴藥防治,也可兼治此病。或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劑2000倍液
由于無花果枝條粗壯、葉片肥大,冬剪技術與其它果樹有一定的區別,筆者將其冬剪原則總結為“看品種、幼從輕、調主枝、重結果”。具體如下: 1、看品種成熟較早的品種,頂芽抽生的新梢上的果實成熟也早,果個也大,對這類結果枝一般不要短截。而對其他品種,則可不必特別注意保留,因為這類無花果的新梢,除基部1~2個芽較少發枝開花結果外,其余枝梢多能成花結果。 有的品種頂芽延伸以后,其下的幾個芽也可抽生較旺的新梢,選留1~2個方位適宜、長勢健壯的新梢,而將多余的疏除;萌發力弱的品種可不必疏除,通過短截,促使中、下部萌發新枝結果,防止結果部位過快地外移。 2、幼從輕在幼樹整形期間,為迅速增加枝量,擴大樹冠,促進成花,及早結果,修剪量宜適當從輕。 3、調主枝對主、側枝的延長枝適度短截;弱枝宜適當輕剪;樹冠內相互交叉或平行的大枝,適當疏除;由根際、大枝基部或傷口附近萌發的徒長枝,缺枝或有較大空間時,可培養為結果母枝或用于更新,不然應及早疏除。 4、重結果適當疏除過密枝和細弱枝,以防結果枝組過于密集,因為無花果的一年生枝除徒長枝外,幾乎都可成為結果母枝;隨著樹齡的增長,結果部位逐漸外移,致使基部空虛,應對長勢弱的側枝和輔養枝從基部疏除,促使潛伏芽萌發新梢,充實基部,同時也可達到復壯更新的目的(潛伏芽所萌發的新梢當年也能成花結果,只是所結果實質量較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