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一下閱讀的習慣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當時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我很認同,但總覺得讀書所帶來的改變是一件很緩慢的事情,而考試就擺在面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2補一下聽課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補一下做作業的習慣首先是端正態度。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其次是細心審題。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再次是練后反思的習慣。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如: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最后是收集錯題的習慣。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復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4補一下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很多,但敢于提問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其次是復習歸納的習慣。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5補一下自信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
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成績會越來越好。 到那時,我們真要去補課,那我們就可以選擇音樂、美術、奧數等特長課程,豐富我們的課外知識。 本文來源于網絡,僅作學術交流用。 如認為侵犯版權,請及時告知小編, 小編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