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形有條不紊——記敘文寫作基本訓練(10) 記敘文寫作練習(5)
1、從課本或書報上摘抄三段表示空間轉移的話,要求要有靜態空間環境描寫的,要有人物行蹤推進的,并深入分析各段方位用語的應用與段落基本內容的關系。 2、《人民大會堂》是以空間轉移為序寫出來的,請找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語詞;并想象一下人民大會堂的內部構成,然后從網上找出人民大會堂的平面圖,對照一下,你的想象跟它吻合嗎? 人民大會堂 王叔叔帶我去參觀人民大會堂。我高興極了,我早就盼望著這一天。 人民大會堂真是雄偉壯麗! 老遠,我就望見正門上那個莊嚴的國徽,紅底鑲金,閃閃發光,十二根大理石的淡青色柱子,有六七層高,要四個人才合抱得過來。 進了大門就是中央大廳,大廳的天花板上掛著五盞水晶玻璃大吊燈;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 穿過大廳,走進了大禮堂。啊!禮堂真是大極了,樓上樓下這么多座位!我正想數一數這樣大的禮堂到底能坐多少人,王叔叔說:“不用數啦,三層一共有九千六百多個座位,加上主席臺上的三百多個,全場能坐一萬人。” 王叔叔叫我看頂上。我抬頭一看,只見天花板上有無數盞電燈,像滿天繁星,中央是一盞紅五角星大燈,放出燦爛的光芒。王叔叔告訴我,這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就在這里和各族人民代表商量國家大事。 從大禮堂出來,我們又上樓,參觀北面的宴會廳。我簡直不知往哪兒看才好,柱子上,天花板上,都描著金花彩畫,看得我眼花繚亂。在這寬敞的大廳里,整整齊齊地放著一排一排的大圓桌和皮椅子。聽王叔叔說,這里可以舉行五千人的大宴會。 我們又參觀了幾個會議廳。每個廳都很寬敞,裝飾和擺設各不相同,王叔叔說:“這種會議廳是用包括臺灣省在內的省、市自治區的名稱命名的。各個廳都有自己的地方特點。”王叔叔還告訴我,中央領導同志經常在這里會見外國朋友。 走出大門的時候,王叔叔告訴我說:“這樣壯麗的人民大會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我情不自禁地說:“蓋得可真快,工人叔叔真偉大!” 1、 閱讀《教室》一文,思考幾個問題:第一,文章是如何安排空間順序的,作者為什 么這樣安排?第二,文章如何處理詳略?為什么這樣處理?第三,文中的教室與你們班的教室一樣嗎?讓你介紹你們的教室,你準備怎樣寫? 教室 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這里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每次走進教室,首先看見的是正面墻上的黑板。它長3米,寬1米,油漆得烏黑發亮,仿佛閃爍著知識的光芒。每天黑板上那一道道習題,一個個詞句都凝聚著老師們的汗水和心血。黑板上方的墻上,端端正正地書寫著“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八個醒目大字,它好似“推進機”鼓動著每個同學奮發向上。黑板的下沿上,是一道長長的粉筆槽,里面放著五顏六色的粉筆。老師們每天就運用這些粉筆為我們描出知識的彩絲,讓我們編織理想的錦緞。黑板前面的一張桌子,是老師的講臺。講臺上,有供老師用的幻燈儀器和書籍,每當上課鈴聲一響,老師手捧教科書面帶笑容,緩步走上講臺,娓娓動聽地給我們講課。 教室中間是整齊的桌凳。桌凳擺成四行、七排,整齊美觀,二十一世紀的“四化”建設者就在這里豐富自己的知識,茁壯成長。 教室后面的雪白墻壁中央,《知識的海洋》欄內,內容豐富多彩。有國內外的時事報導,趣味習題;有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名言佳句;有古代科學家廢寢忘食學習,發明創造的小故事;有“學雷鋒”活動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人物肖像……墻報欄象百花園,吸引我們去采摘。靠墻的桌子上陳列著同學們的優秀作業本,一本本,一摞摞,整齊、醒目。一下課,這里就圍滿了小觀眾,大家邊看邊議論。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收獲可真不少啊! 教室兩側的墻上各嵌著三個雙扇窗戶,深綠色的窗框,玻璃擦得透亮,在陽光的照射下,放出一道道燦爛的光芒,使室內更加明亮。 教室右側的墻上,還掛著一個正方體的有線廣播喇叭。它小巧玲瓏,正面的五角星鮮紅耀眼。小廣播每天向我們報告國內外大事,報告校內的好人好事以及改革開放中的典型人物事跡等。它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又開闊了大家的眼界。由此,使我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它成為全體同學不可缺少的伙伴。 教室,是苗圃。在這溫暖的苗圃里,我們一天天成長。我愛我們的教室。 4、設想一下,10公里之外有位同學要獨自到你們學校插班,他應該怎么坐車?怎么走?請你寫封信告訴他。要求:先告訴他寫如何乘車,再告訴他下了公交車后該走的方向、道路,以及途中如何轉接,注意突出表示方位及途中的標志物。 5、班級要召開臥室擺設交流會,請寫一篇文章,書面介紹你的臥室,要求特別注意方位空間的交代、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