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學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對人與環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認為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包括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對疾病的發生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這種認知觀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成為中醫學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學術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天文、歷法、氣象、物候、醫學等多學科的學術內容,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體現,對養生保健、疾病預測與臨床治療均具有非比尋常的指導意義。 一、 (一)五運六氣的概念 五運六氣簡稱“運氣”。五運是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簡稱,具體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行變化。也可理解為宇宙中木、火、土、金、水五顆行星運行對地球氣候產生的不同影響。六氣指三陰三陽,即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指風、熱、火、濕、燥、寒六種氣候變化。 古時醫家常說:不知十二經絡,開口舉手便錯;不明五運六氣,讀盡方書何濟?由此看出五運六氣在中醫理論中的重要地位。五運六氣學說充分反映了中醫“天人相應”的宇宙整體觀思想。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氣形相感,萬物化生。黃元御《四圣心源》中講: “人為天地之中氣,秉天氣而生六腑,秉地氣而生五臟。”人生存于天地之間,天地之氣的變化必然對人“氣”產生重要的影響。 古代醫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天干以定“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以定“氣 ”;以十天干配合五行來推演五運,以十二地支配合三陰三陽來推演六氣,以甲子紀年來推演五運六氣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七個較大的篇章,幾乎全是五運六氣的內容,約占《素問》全書的五分之一。再如漢代的《傷寒論》、清代的《溫病學》亦都含有五運六氣的內容。 五運六氣學說屬于現代科學的生物鐘學、氣象學、時間醫學、邊緣科學和物侯學的范疇。物候學是介于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研究植物的生長榮茂、枯萎不澤,動物的往來生息活動,表現出的各種生態現象與自然界氣候變化的關系。這與五運六氣學說所研究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是一致的。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對五運六氣的研究已經是非常精細的。 (二)五運六氣學說架構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術的基礎理論,在論述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辨證論治等方面,莫不以此為基礎。五運六氣的推演必以陰陽五行為工具說明運氣的正常與異常,來解釋氣候的變化規律,以及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五運六氣學說主要包含以下重要概念: 1、干支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紀年、月、日。天干與地支相配紀年,天干十年一個周期,地支十二年一個周期,干支年六十年為一周期,稱為甲子六十年。 2、 五運:五運配十天干,以年干推算。 大運:以六十年計算五運循環者謂之大運。 中運:以年計算五運循環者謂之中運(又稱歲運)。 小運:以季節(五季)計算五運循環者為小運。 主運:把一年平均分為五時,由五運分主各時之氣。初運為木運,依次為火運、土運、金運,終運為水運,每年恒定不變。因此稱為主運。 客運:相對于主運而言反映五時氣候的異常變化,以當年中運(歲運)為初運,按五行相生依次排序,稱為客運。主運和客運都是小運。 五音:角、征(同徵)、宮、商、羽五個古代音階。 3、六氣:六氣配十二地支,以年支推算。 司天:以年支推算,統主上半年之氣,最主要的是統管上半年的五月至六月份的氣候變化,為司天。 在泉:與司天相對,統主下半年之氣,最主要的是統管下半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份的氣候變化,為在泉。 主氣:把一年二十四節氣平分為六階段,每個階段四個節氣,此為四時所化生的正常氣令,歲歲不變,稱為主氣。初之氣為厥陰風木、二之氣為少陰君火、三之氣為少陽相火、四之氣為太陰濕土、五之氣為陽明燥金、終之氣為太陽寒水。每年時間固定,年年不變。 客氣:相對于主氣而言反映六氣的異常變化,以司天為三之氣,在泉為終之氣,其他四氣按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的消長順序,各占一氣,首尾相接,生成一年的客氣。 五運反映的是月地之間的關系,六氣反映的是日地之間的關系;而且主運主氣屬地氣,客運客氣屬天氣。就是說,地氣是主是常,天氣是客是變。因此,以主運、主氣表示一年的正常氣候變化,以客運、客氣來反映一年的異常氣候變化。 二、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和枝。樹枝長在樹干上,樹上的果實長在樹枝上。古人借用樹干、樹枝和果實的關系,形象地表達了天與地、地與萬物之間的關系。萬物的生息存亡離不開大地。這些生命現象是由于天體運動對地球的影響而產生的。天干地支紀時反映了古圣先賢以天為萬物之主宰的思想。 天干地支既是時間的計量單位,也是地球與太陽、月亮等天體相對位置關系的標記符號。十天干標記的是月亮的視運動位置,十二地支標記的是太陽的視運動位置。天干地支相合成為日、月、星與地球相對位置關系周期變化的時空表達。因此運氣理論用天干地支來推算宇宙氣化、物候、病候的變化規律具有堅實的天文學基礎。 古人以干紀日,日為陽,陽為天;以支紀月,月為陰,陰為地,故干屬天,支屬地。十日為一旬,即天干之一周;十二月為一年,即地支之一周。天干地支除代表一定次序的數字符號外,他們還標志著四季陰陽轉化和萬物生長、壯大、衰亡而重新更始的發展過程。 天干以甲為首,地支以子為首,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故天干和地支配合起來,就叫甲子。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其配的方法是天干從甲開始,地支從子開始,依次相配,結果形成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但由于天干為十,地支為十二,故在相配中天干須往復六次,地支須往復五次,才能天干的末干癸和地支的末支亥相會而配成六十對,此即為甲子一周,或稱一個甲子。 干支相配可以用來紀年,也可以用來紀月、紀日、紀時。同時根據所配干支的屬性,可以用來分析一年、月、日、時的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體發病關系的大致情況,故可作為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參考。 甲子六十年輪周表
天干 天干分陰陽。按天干順序配數,奇數為陽干,偶數為陰干。陽干為太過,陰干為不足,以表示五運之氣的有余和不足。天干化五運如表2。 表1:天干配數
表2:天干化五運
為什么化運的十干要不同于五行十干的陰陽相配呢?五行十干的配合是以五方、五季等關系而確定的。五行之氣化為運而行于天,其與十干的配合是根據天體二十八個星宿的方位及其干支所屬來確定的。 天干化五運歌訣:“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水丙辛,戊癸化火五運生,五運陰陽仔細分。” 按年尾數記憶歲運:甲己化土運,年尾數4、9;乙庚化金運,年尾數5、0;丙辛化水運,年尾數6、l;丁壬化木運,年尾數7、2;戊癸化火運,年尾數8、3。
地支 表4:地支配數(地支建月)
注:奇數為陽支,偶數為陰支。 表5:地支化六氣
十二地支配五行與十二地支化六氣的配法不同。 十二地支配五行是按月建順序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來確定的。 十二地支化六氣是按五行克制、正化、對化關系來相配的。 十二支化六氣的正對化關系:十二地支支配五行和方位。即寅卯屬木位東方,巳午屬火位南方,申酉屬金位西方,亥子屬水位北方,辰戌丑未屬土位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四維而旺于四季。十二地支化氣是按十二地支在方位上的相對應及其三陰三陽的所主進行相配,這樣就成了子午屬少陰君火、寅申屬少陽相火、丑未屬太陰濕土、卯酉屬陽明燥金、辰戌屬太陽寒水、巳亥屬厥陰風木。其所以這樣相配,是正化對化的關系。所謂“正化”是就其方位上或陰陽相生上是產生本氣的一方;“對化”是就其方位來說位于正化之對面而受其作用影響的另一方。 表7:司天在泉
地支化六氣(司天)歌訣:“子午少陰化君火,丑未太陰化濕土,寅申少陽化相火,卯酉陽明化燥金,辰戌太陽化寒水,巳亥風木厥陰分。” 三、 “運”是運動,有轉動的意思。“五運”是指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簡稱。木、火、土、金、水在地為五行,在天為五運。五運是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論,再配合天干的陰陽作為理論工具,以此來分析每年的氣候正常變化和異常變化,并得出了五種不同的基本氣候類型(風、熱、濕、燥、寒)。 (一) 十干所化的運叫中運,其義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 天氣在上,地氣在下,運氣居于上下之中,氣交之分,故天氣欲降,則居中的運必先之而降;地氣欲升,而居中的運亦必先之而升,這中運通主一年的歲氣,所以一般又有大運之稱。 中運統主一年的氣候,主持天地升降之氣。每一個農歷年都有一個由天干和地支組成的年份,如辛卯年,“辛”屬天干,“卯”屬地支。天干化五運,每五年完成一個五運的輪周,兩個輪周是一個天干周期。木、火、土、金、水五運有太過和不及之分。五運配十干,奇數為陽干,為太過;偶數為陰干,為不及。主運太過,為本氣流行;主運不及,為克己之氣流行。 1、中運的太過與不及 在六十年的花甲子中,凡逢甲己二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己巳、己丑、己卯、己亥、己酉、己未這十二年都是土運主一年的氣候(余四運類推)。在地為土運,在天為濕氣(形具于地,氣升于天)。因而不論春、夏、長夏、秋、冬五季,或東南中西北的五方氣候雖有差異,但在全年的氣候中,多偏于濕。(也不能說所有的疾病都是濕邪所致。) 2、中運的太過與不及(五運的齊化與兼化) 五運在干支紀年中非陽干即陰干,陽干太過謂之齊化,陰干不及謂之兼化。齊化指的是陽年太過,則為我旺。若遇克我之氣,則不能勝我,我則能與勝我之氣拉齊(平等不克也)。即中運太過則旺,勝我者畏我盛,反被我齊化。如土運太過,若遇木氣則被我齊化。雖為克我之氣,因我之太過,應克而不克。兼化,指的是因中運不及則弱,則勝己者乘其衰,來兼其化(代替)。如土運不及,則木克土的木氣來兼化(代替土的作用)。故五運不及之年則克我之氣勝而流行。 五運中,木運的太過曰發生(氣有余則發生),不及曰委和(陽和之氣委屈),平氣曰敷和(敷布和氣);火運的太過曰赫曦(陽光炎盛),不及曰伏明(陽不彰而光明伏),平氣曰升明(陽升而明);土運的太過曰敦阜(高厚),不及曰卑監(氣陷則屈而不化),平氣曰備化(土含生萬物無所不備不化);金運的太過曰堅成(堅剛成物),不及曰從革(不及則從火化而變革),平氣曰審平(殺伐適中);水運的太過曰流行(水漫則流溢),不及曰涸流(水少則源流干涸),平氣曰靜順(平靜柔順)。 凡屬甲、丙、戊、庚、壬太過之年,各運之氣,都在大寒節(十二月中氣)前十三日交運。凡屬乙、丁、己、辛、癸不及之年,各運之氣,都在大寒節后十三日交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運有余,其先至;運不及,其后至。” 3、五運正化、五運六氣從化 五運之氣,非太過即不及。太過者為齊化,不及者為兼化。既非太過又非不及者,謂之正化,是五運正化和平之氣。正化之氣可分為平氣、得政、干德符三類。 (1)平氣:運太過而被抑,運不及而得助,使其太過不及之氣,一反而為平氣。運太過而被抑者,如戊辰年,戊為陽年火運太過;辰年則為太陽寒水司天,此乃火運太過而被司天寒水所抑,則變為平氣。 運不及而得助者,有兩種形式:一是中運不及得地支方位五行所屬之氣的相助;一是中運不足而得司天之氣相助。如辛亥、丁亥、己丑、己未、乙卯等年都是運不及而得助之平氣年。辛亥年,辛為水運不及,亥為北方五行屬水,這就是水運不及而得地支方位亥水之助而變為平氣。丁亥年,丁為木運不及,亥為厥陰風木司天,這就是運不及而得司天之氣相助而變為平氣。 (2)得政:得政即得權之意。有權則有作用。原來的地位雖然弱小,但一有權,則一反而為強盛。如乙亥年:乙為金運,亥為風木司天,此乃運克司天之氣,但乙為金運不及,火來兼化,故木不受克而得其政。再如丁未年,丁為木運,未年太陰濕土司天,中運之木克制司天之土,但因丁為陰木不及,木運不及,金來兼化,則土不受克而得其政。癸卯年,火運不及,水來兼化,則司天之金不受火克而得其政。(中運有不及而被兼化之變,則司天雖被中運本運克,而不被兼化之運克,因而得政。) (3)干德符:運與新運相交時的年干和日干(或時干)相合者謂平氣的干德符。如每年的初運總是在年前的大寒節交接,假如丁亥年,交運的第一天與日甲子的壬干相合,即是年干木運和日干之木相合這就叫做干德符。符者,合也,亦稱為平氣。或者交運的時刻甲子是壬,年干與時干合,亦是干德符的平氣。張景岳說:“新運初交之日月時,與運相合者,亦得其平。非交運之日時則不相濟。所謂合者,甲與己相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 又如,陰運不及之年,而所逢的月干皆符合相濟,沒有勝過它的仍然稱為平氣。總之平氣不能予期,要以當年的辰(年支)、日、時依法推算才能決定。平氣在氣運上的征象就是無偏無頗,不勝不衰,五運之性,各守其平。故《五常政大論》說:“平氣何如而名,何如而紀也?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平氣的木氣敷布著溫柔之氣,火氣上升溫熱而明亮,土氣濕溫適度化生萬物,金氣清肅審平無妄,水氣清凈柔順,乃五運各守其平之征象則物阜民安,疾病不興了。 (二) 主管一年五季和五方地區正常氣候變化的為主運。木、火、土、金、水五運分主春、夏、長夏、秋、冬五季,在氣候上反映了風、熱、濕、燥、寒的變化,以示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氣候演變過程。掌握正常的氣候變化規律,才能知其氣候的異常變化。 天地萬物的陰陽氣化均按五行之數有規律的變化。《素問·六節臟象論》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所謂“候”是指自然界陰陽二氣變動的外在表現,是通過花草樹木、魚鳥禽獸之類被陰陽二氣變更的迫使,而發生的生命活動變化表現出來的。所謂“氣”是指節氣,即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六個節氣為一個季節,四季為一年。一年七十二候。 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以五行為法度,分為五季,由五運分主。按五行相生的順序,每年以木運為初運,二運為火運,三運為土運,四運為金運,終運為水運。每運各主七十三天零五刻。年年如此,永恒不變。 表8:主運的交運日期表
五運的主運亦主五方地區氣候的不同。木火土金水五運,不僅主一年五季的氣候,而且主東南中西北五個地區環境的氣候差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木,木生風;南方生火,火生熱;中央生土,土生濕;西方生金,金生燥;北方生水,水生寒。”我國土地遼闊,東南西北中各地區具有不同的環境氣候特點。五個地區均有春夏長夏秋冬五季,但南方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絕不相同,東方的夏天和西方的夏天也不一樣。 (三) 由于每年寒暑往來變化復雜,五時氣候變化不定,為反映異常變化的運氣,古人引入客運和客氣。雖然五運六氣年年月月隨時變化,皆為客運和客氣;但是一年四季氣候分明,年年如此,每年有正常的季節更替也有異常氣候變化,所以需要用主運、主氣和客運、客氣更細致反映氣候變化。(有關主氣、客氣內容見第四部分六氣。) 1、客運 客運是相對于主運而言,反映五時氣候的異常變化,以當年中運(歲運)為初運,按五行相生依次排序,稱為客運。主運和客運都是小運。客運按五行相生順序分五步走,每步各得七十三日零五刻。按季節的不同而變化的,行于主運之上,可以看出客主之間的生克順逆關系,以判斷七十三日零五刻的氣候變化正常與反常的狀況,逐歲變遷。 表9:客運推算表
2、客運與主運的異同 客運與主運的相同點:以木火土金水五運分主一年五季,每季各得七十三天零五刻;五運推算順序均按五行相生的規律逐步下推。 客運與主運的區別:主運始木終于水,年年不變。而客運以中運為初運,然后按五行相生依次推移。主運說明五季五方正常氣候變化,客運說明每年五季五方氣候的異常變化。 3、五音建運 (2)主運五步太少角的推求法及交運時刻 主運的五步始于角終于羽,年年不變。但有太角、少角之分。怎樣推求太角或少角呢?就必須以陰陽五行太少相生之法而推求之。 ①主運五步推運求其太少法:以中運的本位上定其太少所屬,然后再以陽干為太,陰干為少的本位上,以太少相生的規律,逐步上推至角,便可得出初運的太少所屬。如甲年中運是陽土太宮用事。按五行相生的陰陽規律:生太宮者是少征,生少征者是太角,故甲年主運的初運是太角。由此可以推求出甲年主運的五步太少。 表10:主運五步太少推運表
主運的五音所屬,始于初運角,終于終運羽,是五運分主五時,順布之常令年年如此不變;但主運之陽太陰少是四時陰陽的太過、不及變動而來。如戊年太征,庚年太商則主運初運必是少角,這是按少生太的陰陽動靜規律相推求得的。若逢壬年太角、甲年太宮、丙年太羽的三陽年,則主運的初運必是太角。此謂從中運中取主運的五音太少之法。故《運氣要訣》說:“主運角征宮商羽,五音太少中運取,如逢太征太商年,必是少角少宮羽。若逢太角宮羽年,必是少商與少征,以客取主太少生,以主定客重角羽。”重者,客運的太少相生與主運相同也。 ② 五音交運的時刻。主運五步,分司五季,是毎歲的常令,但其各年的交運時刻不同。 子辰申、寅午戌謂六陽年:子為陽水,辰戌為陽土,申為陽金,寅為陽木,午為陽火,乃五行陽支所屬。丑巳酉、卯未亥六陰年:乃巳為陰火,酉為陰金,丑未為陰土,亥為陰水,卯為陰木,乃五行陰支所屬(見表4 、表6)。凡陽年的初運,均起于陽時,所以子辰申三陽年,均起于寅時(寅屬陽支);而寅午戌這三陽年的初運,都起于申時(申為陽支)。凡陰年的初運均起于陰時,所以丑巳酉三陰年都起于巳時(巳為陰支);卯未亥三陰年的初運都起于亥時(亥為陰支)。統觀六陰六陽,十二年所交司的時刻,從寅到丑,順序而下,和一年的月建次序(見表4)秩然不紊。五運推移而司歲氣的道理是顯然可分的。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 “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 :表11:五音交運時刻表
表中有初初刻、初刻和正刻。它代表一個時辰中前后不同的時刻數。古人曾將一晝夜分為一百刻,有十二個時辰,故每個時辰為八刻二十分(一刻為六十分)。將八刻二十分又分成前后兩半,則前十分為“初初刻”、接下來的前四刻為“初刻”、后四刻前的十分為“正初刻”、后四刻為“正刻”。交運時刻說明了一年五個季節的常令氣候的始終。知此者,方可觀五運的先至或后至,以便早防。 (3)客運太少角的推求法 五音建運是以五行為基礎。主運者,毎年都是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始于春木,終于冬水;而五音所主,亦必始于春角,終于冬羽,年年如此。其有變者,則因陰陽的動靜,太少相生,而有初運太角少角,或終運太羽少羽的不同。客運則不然,其角音不是固定在初運上,而是隨著中運的五音所屬,作為初運的。它行于主運之上,隨歲變遷,十年一周。 表12:客運太少角推求表
例如甲己年,中運屬土。甲年是陽土太宮用事。甲年的初運是太宮,二運是少商(太生少、土生金〉,三運是太羽 (少生太、金生水),四運是少角(太生少、水生木〉,終運是太征(少生太、木生火〉。己年的初運是少宮,二運是太商,三運是少羽,四運是太角,終運是少征。均以太少相生和五行相生的規律而推求出來的。其余八年均按此規律而類推。 四、 (一) 風、熱、火、濕、燥、寒六氣之化,有三陰三陽為之主,風化厥陰,熱化少陰,火化少陽,濕化太陰,燥化陽明,寒化太陽。六氣之化為本,三陰三陽之辨為標。這六種氣化,時至而氣至,則為天地間的六元正氣;如果化非其時,則為邪氣,恰如五運行大論所說:“非其時則邪,當其位則正也。” 為便于察看主氣與客氣關系及其生克順逆的變化,六氣排列在手指(左手)上為: 表13:六氣在指掌上的排列
表14:六氣分主二十四節氣表
(二) 客氣是天氣,隨年支的變更而轉移,加臨在主氣之上,司一歲二十四節的氣候異常變化。張景岳說:“冬有爍爍之熱,夏有凄凄之涼。和則為生化,不和則為災傷。此蓋以客氣所加,乃為勝制郁發之耳。”客氣亦為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和太陽寒水六氣。它與主氣不同,主氣是地氣,地為陰而主靜,所以主氣六步,始于春木,終于冬水,居恒不變。天為陽而主動,所以客氣運行于天,動而不息,隨年支推移,六步氣次序不定。 1、客氣六步推算法 客氣的推算法首先要熟記客氣司天、在泉及上下左右間氣的六歩位置。它的起氣點及六步位置與主氣不同。主氣的六步是以五行相生為順序,客氣的六步是以陰陽一二三為順序。正如《醫宗金鑒·運氣要訣》說:“掌中指上定司天,中指根紋定在泉,順進食指初二位,四指四五位推傳,司天即是三氣位,在泉六氣位當然,主以木火土金水,客以陰陽一二三。” (1)司天 劉溫舒說:“司天者,司之言值也。言行天之令,上之位。” 首先以左手中指尖端定司天之位,中指根部定在泉之位,指尖與指根、司天與在泉,在位置上是相互對立的。司天的位置與主氣的三氣相對應,統主上半年的氣候變化,最主要的是統管上半年的五月至六月份的氣候變化。司天之位,是客氣的起氣點,如子午年必以少陰君火司天,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這十二年司天是固定不變的。知此司天之位,才能推測在泉及四個間氣的位置。 (2)在泉 左手中指根部定在泉之位。它統管下半年的氣候,最主要的是十一月至十二月份的氣候。在泉的位置始終是與主氣的第六氣(終之氣)相對應。行于主氣之上,說明主氣與客氣之間的關系。在泉之氣與司天之氣是陰陽相對的,即一陰對一陽,二陰對二陽,三陰對三陽。比如司天是子午少陰君火,則在泉為陽明燥金(見表7)。 (3)間氣 六氣的客氣中,除司天、在泉上下相對之外,還各有左右兩個間氣(共有四個間氣)。以司天之位面向北看(古時看圖方位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司天的右間氣是主氣的第二氣,司天的左間氣,是主氣的第四氣。以在泉的位置面向南看,在泉之右間氣是主氣的五之氣,在泉的左間氣是主氣的初之氣。左右的四個間氣,每氣各主兩個月。即主管兩個月的氣候變化。 (4)六氣陰陽一二三的順序 六氣陰陽的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等名稱是標志陰陽多少的程度及其順序。如三陰中的厥陰風木是一陰,少陰君火是二陰,太陰濕土是三陰,簡稱厥少太,即一二三。三陽中的少陽相火是一陽,陽明燥金是二陽,太陽寒水是三陽,簡稱少陽太,即一二三。其陰陽動靜相生的順序是一陰生二陰,二陰生三陰,三陰是陰氣已極,稱為陰極生一陽,一陽生二陽,二陽生三陽,三陽是陽氣已極而生一陰,終而復始。 (5)客氣推算法 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又二十五刻,分成六步,每步各為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分布在司天、在泉、上下左右四個間氣之中,其部位固定而不動。其三陰三陽之氣,在部位上流動而不息。司天之位,即主氣的第三氣。客氣的起氣點是以司天之位置為起點,然后再以陰陽一二三的順序逐步下推。如子午年是少陰君火司天,無論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或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這十年都是少陰君火司天。少陰是二陰,二陰生三陰,三陰是太陰,故司天的左間氣(主氣的四之氣)是太陰濕土。太陰是三陰,陰極生一陽,一陽是少陽,故在泉的右間氣(主氣的五之氣)是少陽相火。一陽生二陽,二陽是陽明,故在泉之氣(主氣終之氣〉是陽明燥金。陽明是二陽,二陽生三陽,故在泉的左間氣(主氣的初之氣)是太陽寒水。太陽是三陽,陽極生一陰,一陰是厥陰,故司天的右間氣,是厥陰風木。一陰生二陰,二陰是少陰,故司天之氣(主氣的笫三氣)正是少陰君火。如此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生生不息。(客氣推算法二:也可以在確定司天之后,直接按陰陽一二三順序,順時針方向定出四之氣、五之氣、終之氣、初之氣和二之氣。終之氣位置上的就是在泉。) (6)南北政的算法 南政與北政是在司天、在泉的基礎上推算而來的。司天和在泉都有南政、北政的區分。南北政就是根據運氣而推論人身脈氣的方法。張景岳說,“南北二政,運有不同,上下陰陽,脈有不應。”說明了推測南政北政的作用是測定少陰之脈應與不應,應者為鉤,不應者沉細伏,脈不應者,是六氣的影響,不是病脈,以免妄施治療而致誤診。 如何知南政與北政之年?是按年干化五運的關系而確定何年為南政,何年為北政的。《醫宗金鑒》說:“天地之氣行南北,甲己一運南政年,其余四運俱為北,少陰雖在不應占,北政反診脈不應,姑存經義待賢參。”五運之氣,為什么甲己一運為南政,其余四運皆謂北政年?因甲己化為土運,土居中宮,而貫通于金木水火四運。萬物土中生,故把土運的歲化比為君主,君主面南而施政,故以甲己土運之年為南政。土運為君,而其它木火金水四運皆比為臣,臣是面北向君而施令,所以都稱為北政。故天地之氣謂三陰三陽,司天、在泉、左間、右間之客氣,客氣行南政之歲謂之南政;客氣行北政之歲謂之北政。 有關南北政少陰脈寸尺不應問題,首先要明白如下幾個問題: ① 上,而在泉在下,人氣應之故寸為上而尺為下,左右間氣皆同。 ② 上為在泉,下為司天,人氣應之,故寸應在泉,而尺應司天,司天應兩尺,在泉應兩寸,地之左間為右寸,右間為左寸,天之左間為左尺、右間為右尺。
南政(左圖)、北政(右圖)年司天在泉寸尺不應指掌圖
③ 知其客氣位置之后,然后按司天之位三陰三陽之氣的轉移,而 知少陰君火之氣是否應于人體尺寸之脈。 ④ 少陰隨在不應占。少陰君火之氣,隨六氣陰陽一二三的轉移在寸脈或尺脈部位,且不是鉤脈,且見沉細伏脈為之不應。 ⑤不應之脈, 不是病脈,也不是死脈,而是歲運氣化的應令脈象,如若不明此理,便有可能將寸尺不應之脈誤斷為病脈或死脈。 南政年尋找少陰脈歌:“南政子午兩寸沉,丑未巳亥左右尋,卯酉兩尺寅申左,辰戍右尺不應真。” 其法:起于中指尖端司天之位,按六氣陰陽一二三的次序下推,輪至少陰的部位,則謂之不應之脈。 北政年尋找少陰脈歌:“北政陽明沉兩寸,太陽少陽左右應,少陰兩尺厥陰左, 太陰右尺要記清。” 其法:北政子年起中指根部為司天位。按陰陽一二三的次序輪至少陰,則可見其不應之位。 五、 前面講的主運與客運,主氣與客氣,都是單從一方面看氣候的變化。運氣加臨就是把五運與六氣相加在一起去分析運氣對自然界萬物和人體的影響。所謂“客主加臨”就是指天氣加臨地氣,日月(客氣客運)加臨地球(主氣主運),日月地三體運動規律反映在氣候上的變化。首先在五運方面要看主運與客運的關系,然后看主氣與客氣關系,最后全面地看其五運與六氣的關系,把這些關系加臨在一起去分析運氣的生克順逆,以推測自然氣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五運客主加臨 主運與客運加臨在一起看其相得與不相得,也就是相生與相克問題。張景岳說:“五運之化有常數,客主之運有逆順也。”主運與客運相加以看其順逆。 主運與客運加臨是指客運加臨在主運之上。把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分成五等分。毎一分為七十三日零五刻。其主運的順序是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始于木終于水,年年如此永恒不變。施布著一年五季的春溫、夏熱、長夏暑濕、秋涼、冬寒的正常氣令。客運亦是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根據年干的變化而不同,以當年的中運為初運,分為五步,依次下推。 表15:主運與客運加臨
注:年干化五運即為中運。 由此可見,甲己年中運是土,客運初運則亦是土,整個一年是主運克客運。主運初運木,客運初運土,主運二運火,客運二運金;初運木克土,二運火克金……。乙庚年是客運克主運。如主運初運木,而客運初運是金。金克木,二運水克火……戊癸年是主運生客運,主運初運木,客運初運火,木生火。丁壬年是主客運相同,主運初運是木,而客運初運亦是木。丙辛年則是客運生主運。主運初運木,客運初運水,水生木,即客運生主運。主客運之間的關系,既有相生又有相克,還有主客同運。以此,可作為推斷氣候的正常與異常變化的依據。 (二)六氣的客主加臨 主氣是以厥陰風木為初之氣,然后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先君火后相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次序,故始于厥陰風木終于太陽寒水。整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分成六步,每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年年如此。 客氣是以主氣的第三氣(客氣司天之位)為起氣點,然后按陰陽一二三的次序下推。客氣行于主氣之上者為客主加臨。正如《運氣要訣》說:“主以木火土金水,客以陰陽一二三,每歲天泉四間氣,上下分統各半年。”主氣與客氣相加,以觀察生克順逆的氣候變化。如:子午年則是少陰君火司天,加臨在主氣第三氣少陽相火之上。少陰司天之氣是二陰,二陰生三陰故主氣的第四氣太陰濕土與客氣司天之左間氣太陰濕土加臨在一起。陰極生陽,一陽是少陽,故少陽相火即在泉的右間氣與主氣第五氣陽明燥金相加臨。一陽生二陽,二陽是陽明,故陽明燥金之氣在泉與主氣的第六氣(終之氣)太陽寒水相加臨。二陽生三陽,三陽是太陽,故在泉之左間氣太陽寒水與主氣初之氣厥陰風木相加臨。陽極生一陰,一陰是厥陰,故司天之右間氣厥陰風木與主氣第二氣少陰君火相加臨。周而復始。其余之年,以此類推。 表16:六氣客主加臨表
(三)五運與六氣加臨 在一輪花甲子六十年的過程中,不僅五運的中運、主運與客運加雜在一起,而六氣的主氣與客氣亦相加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五運與六氣相互加臨在一起。運與氣的加臨看其陰陽動靜、五行生克所發生的:順化、不和、天刑、小逆以及運氣同化關系(如:天符、歲會、太乙天符、同天符和同歲會等)。 1、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 主運與客運的相臨,看其每一季節七十三天零五刻的生克關系。中運是看其一年的風熱濕燥寒的氣候變化。六氣主氣與客氣的加臨關系:客氣司天統管上半年的氣候,客氣在泉統管下半年的氣候,《內經》上說:“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后,地氣主之。”故六十年運與氣上下相遇,則有相得不相得(相生為相得,相克為不相得〉的變化。 (1)氣生中運的順化年 癸巳年與癸亥年是木生火。癸年為火運,巳亥年則為厥陰風木司天,乃司天之氣的厥陰風木,而生中運癸火之氣。此乃相得之歲,名曰順化。諸如甲子、甲午、甲寅、甲申皆為客氣之火而生中運之土,因甲年的中運是土,子午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寅申年是少陽相火司天。再如乙丑、乙未年是六氣之土而生中運之金。因乙年是金運,丑未年是太陰濕土司天,司天之土而生中運之金。辛卯與辛酉二年是金生水。因辛為水運,卯酉年是陽明燥金司天,此乃氣生中運之年。壬辰、壬戌之年是司天寒水之氣,而生中運之木。因辰戌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壬年以木為中運,故為氣生中運也。 在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是司天之氣而生中運之氣,以上生下故名順化。為相得之歲也。 (2)運被氣克的天刑年 司天之氣克制中運之氣是謂天刑。如己巳、己亥二年是木克土,是因己年化為土運,巳亥風木之氣司天。司天之氣為木,中運之氣為土,故木來克土。辛丑、辛未二年是土來克水,丙辛水運,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司天的土氣克制中運之水。戊辰、戊戌二年是水克火,戊為火運,辰戌太陽寒水司天。庚子、庚午、庚寅、庚申是火克金的天刑年,因庚年金運,子午為少陰君火司天,寅申為少陽相火司天,司天之火克制中運之金。丁卯、丁酉是金來克木的天刑年,因丁為木運,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司天之金克制中運之木。凡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氣克中運,以上克下,故名天刑。為不相得之歲。 (3) 運生天氣的小逆之年 中運之氣生司天之氣,雖曰相生,但子居母上,以小壓大,故為小逆而主微病。如癸丑、癸未,火運生司天之土氣。壬子、壬午、壬寅、壬申,木運生司天之火氣。辛巳、辛亥,水運生司天之木氣。庚辰、庚戌,金運生司天之水氣。己卯、己酉,土運生司天之金氣。凡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中運之氣而生司天之氣,母來養子故為小逆。 (4) 運克司天不和之年 中運之氣克制司天之氣,以下克上,故名不和,亦為不相得,故主病甚。如乙巳、乙亥,金克木。丙子、丙午、丙寅、丙申,水克火。丁丑、丁未,木克土。癸卯、癸酉,火克金。甲辰、甲戌,土克水。凡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運克司天之氣。 附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圖:
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歌,可作為運氣混合運用的初步結語。歌曰:“客運中運主一歲,客氣天泉各半年。氣生中運曰順化,運被氣克天刑言,運生天氣乃小逆,運克司天不和愆。氣運相同天符歲,另有天符歲會參。” 關于天符、歲會、太乙天符、同天符、同歲會的運氣同化關系,另立一題如下說明。 2、運氣同化 中運之氣與司天、在泉、歲支、方位等共同化合者謂之運氣同化。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同者謂天符。中運之氣與歲支、方位、五行所屬相同者謂歲會。即是天符又是歲會者謂太乙天符。中運太過與在泉客氣相同者名曰同天符。中運之氣不及與在泉客氣相同者名曰同歲會。 ① 天符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土火金木水這五運,是指中運而言。其“上見者”,即指司天位上之所見。中運謂土,(己丑、己未年)司天之氣亦是土。余此類推。 表17:天符表
② 歲會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歲會,即中運之氣與歲支、五行、方位所屬之氣相互會合而成同氣。如丁年木運卯位東方屬木,故丁卯年則為木運的歲會年。戊年火運與午支相臨,午位南方屬火,故戊午年謂火運的歲會年。土運臨四季是指甲辰、甲戌、己丑、己未這四年,因甲己年中運化為土,與正中央辰戌丑未之土相臨故為土運的歲會年。乙年金運與酉支相會,酉位正西方而屬金,故乙酉年是金運的歲會牟。丙年水運與子支相會,子位正北方屬水,故丙子年為水運的歲會年。此乃中運之氣而得地支五行方位所屬之氣的相助而成平氣之年。
③ 太乙天符 中運、司天、歲支三者會合在一起,謂之太乙天符。《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天符歲會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會也。”可見,既是天符又是歲會者,名曰太乙天符。如己丑、己未年:己干化為土運,丑未又是太陰濕土司天,中運是土,司天之氣亦是土,此乃天符;再進一步分析,己干化為土運,丑未二支又在五行方位上屬于中央土,中運是土,歲支方位五行所屬亦是土。故己丑、己未二年不僅是天符年,又是歲會年。既是天符又是歲會,謂土運的太乙天符年。再如乙酉年中運之金,與司天之金同氣,金運又臨于正西方酉位。這既是天符又是歲會的乙酉年,謂金運的太乙天符年。戊午年中運之火,與司天之火同氣,又是火運相臨南方午位,這就是中運之氣上同司天、下同歲支。三合會治,名曰火運太乙天符,它包括戊午、乙西、己丑、己未共為四年。 張景岳說:“天符為執法,歲會為行令,太乙天符為貴人。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雖天符歲會皆得純正之氣;焉其過亢,則未免中邪亦有輕重。故中歲會者輕,以行令者之權輕也;中天符者為重,以執法者之權重也;中太乙者為尤重,以三氣皆傷而貴人不可犯也。” 表19:太乙天符表
④ 同天符 凡逢陽年,太過的中運之氣與在泉之氣相合者謂之同天符。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太過而同地化者三;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陰;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陰;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陽明;如是者三,加者何謂?曰:太過而加同天符。” 以陽年的中運與在泉之氣相同。如甲年中運是土,辰戌年是太陰濕土在泉;壬年中運為木,寅申年是厥陰風木在泉;庚年金運太過,又加陽明燥金在泉。這六年是中運之氣太過與在泉之氣相同的同天符年。 表20:同天符表
⑤ 同歲會 中運不及與在泉客氣相同者曰同歲會。《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癸巳、癸亥少征,下加少陽;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陽;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陰;如是者三,不及而加,同歲會也。”中運不及與在泉客氣相同者,亦有如下三種情況。如癸巳、癸亥這二年,癸為火運不足,巳亥是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此乃中運之火與在泉少陽相火相同,故為火運的同歲會。再如辛丑,辛未二年是水運不足,因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必然是太陽寒水在泉,此乃中運之水與在泉的太陽寒水相同,故為水運的同歲會年。又如癸卯、癸酉二年是火運不足,卯酉年是陽明燥金司天,必然是少陰君火在泉,此乃火運的同歲會年。 表21:同歲會表
小結:對天符、歲會、太乙天符、同天符、同歲會,可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所說:“天符中運同天氣,歲會本運臨本支,四正四維皆歲會,太乙天符符會俱。同天符與同歲會,泉同中運即同司,陰歲名曰同歲會,陽年同天符所知。” 《素問·氣交變大論》說:“善言天者,必應于人;善言古者,必驗于今。”由古至令的研究,都強調理論必須結合實踐。就是說,研究古代的東西,必須結合現實情況,研究自然氣侯,必須結合人體生理機能與發病的關系。五運與六氣各有主客關系,但運與氣的相加是極其復雜的,我們必須認真、全面、綜合地分析,才能說明每年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如1979年(己未年)的五運六氣客主相加的綜合關系表,可以說明如下的幾個問題。 表22:運氣綜合作用表 己未年(1979〕土運統管一年 毎運各為七十三日零五刻
主運與主氣相加,則是陰陽消長,五行生克,對立制約,保持著春溫、夏熱、長夏濕、秋涼、冬寒的正常變化。客運、客氣與主運、主氣混合在一起,可使主運主氣出現太過或不及,氣候出現反常變化,對生物和人體產生不良影響而發生疾病。如1979年是農歷的己未年,這一年的主運是春運木,夏運火,長夏運土,秋運金,冬運水。主氣則是春令之氣厥陰風木,夏令之氣則是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長夏之氣則是太陰濕士,秋令之氣則是陽明燥金,冬令之氣則是太陽寒水。 客運:甲己化土,這一年的客運(中運〉則是太陰濕土。故濕土之運則統管一年。客運的五步推運,以中運為初運,故春季是土運,夏季是金運,長夏是水運,秋季是木運,冬季是火運。 客氣:是太陰濕土司天(丑未年〉太陽寒水在泉,上半年太陰濕土當令,下半年是太陽寒水當令。客氣按陰陽一二三順序,初之氣春季則是厥陰風木,二之氣復季則是少陰君火,三之氣(司天之位)太陰濕土,四之氣夏未秋初則是少陽相火,五之氣秋季是陽明燥金,六之氣冬季是太陽寒水。 茲就農歷己未年的五運與六氣綜合起來分析如下。 1.五運主運的初運為風木,由大寒節當日起至春分后十二日止,共為七十三天零五刻。主自然氣候風氣流行。初運的客運是土,土主濕氣。主客相加是主克客,木克土風勝濕。這一年雖都是中運主濕,但在初運木氣當令能夠克土,風能勝濕,而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氣勝,此為風氣勝行之季。主氣的初氣從大寒中起經過立春、雨水、驚蟄到春分中止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主風濕之氣。客氣的初氣亦是厥陰風木。由此可見1979年的第一運73天零5刻的時期,由于中運土運不足風氣流行。主運初運是厥陰風木,客氣初之氣亦是厥陰風木。這樣是四層風木來克客運之土。但因本年又是太陰濕土司天。上半年是濕氣當令,風氣勝,濕氣亦勝,風濕加雜,民病多患風濕或風痹等病,故治療可用袪風勝濕等法。 五運主運的第二運,由春分后十三日起,經過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至芒種后十九日止。七十三天零五刻為火運當令。主自然界氣候火熱。客運第二運五行屬金。主運之火克客運之金(“主勝逆”,主克客者為逆)。客運被主運克制不能施令。故火熱之氣盛行。一年中運之土不及,而木氣當令。木能生火,火更旺。雖有客運之金而不得施令。主氣第二氣是少陰君火從春分中起,經過清明、谷雨、立夏到小滿中止。少陰君火當令,主火熱之氣。客氣的第二氣亦是少陰君火。由此可見本年由春分中至小滿中這個期間,主運是火,主氣亦是火,客氣還是火,三層之火來克客運之金,故火熱干燥之氣流行于自然界之間。由于火生中運之土,土主濕,本年又是太陰濕土司天,濕熱相因,而萬物盛長。濕熱挾雜則為時令病因。 主運第三運五行屬土而主濕。客運第三運屬水而主寒。由芒種后十日起至處暑后七日的過程,是寒濕之氣盛而流行,在芒種至大暑階段主氣是少陽相火當令,雖有寒濕但有相火佐之,雖濕而不寒。由于客氣的第三氣即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而與中運之土相同,此乃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同的土運天符年。天符為執法,“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 因中運為濕土,司天之氣亦是濕土,第三運的主運七十三天零五刻又主濕土,少陽相火主氣與太陰濕土客氣相加臨亦是濕氣盛行。此時為病,多為濕邪,素有濕病者此時更重。濕邪外中,其病迅速。脾胃不和,上吐下瀉,霍亂病多而有死亡之危。 主運的第四運是屬金。客運第四運屬木,主克客,金克木。處暑到立冬這七十三天零五刻。雖主燥金之氣令,但由處暑至秋分階段的主氣是太陰濕土,客氣是少陽相火,主運雖燥,而有主氣之濕相制,故自然界的氣候燥而不干,濕而不潤,再加客氣相火之熱。即燥濕熱三氣相合,此時氣候相因,萬物應之藩茂成長。但由秋分到小雪這六十多天,即第五氣,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亦是陽明燥金,再加五運之金,三層金燥之氣盛而流行,故萬物應之干燥而焦枯。人體應之多有咳嗽,咳血,脅肋脹滿,肺肝之病發生。 主運第五運(終之運)五行屬水,客運屬火,水雖寒而有客運之火相佐制。由立冬到大寒,雖有客運之火而被主運之水相克而氣候應寒而不寒。但在小雪之后,六氣的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亦是太陽寒水,是寒上加寒。故由小雪到大寒是冰天雪地,水冰地坼,風寒凜冽。則寒邪為病者多。上述是以1979年(己未年)為例,余此類推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