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怕來不及吃到童年的棉花糖 有一個地方可以好好做夢,真好。 張蓓是天津人,小時候,每到寒暑假,就從市區回到爺爺奶奶在天津郊區的四合院。四合院后面是一條河,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冰,回想童年,幾乎所有最快樂的時光,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 “奶奶是南方人,院子里有北方看不到的花草:貓耳朵、蜀葵、桃樹,籬笆上爬滿牽牛花,地上都是蔬菜瓜果。蝴蝶和蜜蜂都在院子里飛,那個院子就像一個快樂島。” 童年給張蓓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直到今天,她還常常夢到又走在了爺爺家門前的小路——“我知道自己在夢里,所以我走得很快,邊走邊想,慢點醒過來,今天一定要吃到上次夢里付了錢,卻沒來得及吃上的棉花糖。” 傳統田園牧歌的生活方式詩意回歸,還原每個人念念不忘的精神原鄉,開啟一場關于美好的生活理想。 吸著清新自然的空氣,同歷史和心靈對話,與自我和命運和解。晴可耕種,雨可臥讀,進可呼朋喚友,退可獨居一隅。 體悟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隱逸灑脫,遇見辛棄疾“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怡然抒懷。 在這里,全身心回歸淳樸自在,吐納之間,都是自然,俯仰之間,盡為天地。
成年后的張蓓進了電臺,很快成為采編播一體的節目主持人。主播是人人都羨慕的職業,但她卻在節目收聽率最高的時候辭職了。“我們當時那檔節目叫做《夜半心聲》,觀眾會打電話進來傾訴感情問題。我是天枰座,總會想公平、解決,但后來我發現,感情里的問題是無解的,越想解決就越會痛苦。我不想一直活在這種無力感里,就選擇了退出。” 她花了十年時間在上海一家酒店集團,又因為漸漸進入機械的重復,而選擇退出。 “美好消失了,錢留不住我,我會走。我的一生,都在追求美,純粹又任性的美。” 停下來,去哪里?不知道。她周游世界一年,四處看看;去讀了中歐商學院,找回校園感覺。一次,張蓓跟弟弟自駕去麗江,住在一家民宿院,那是一家規規整整的四合院,跟爺爺家的院子非常像。入住三天,童年所有記憶都緩緩復活,讓她時時想落淚。張蓓想,為什么,不把腦海中的童年構建出來? “元圭珍重鎮書房,紫石磨來滃墨香”,漫步束河花間,于丹鳳含書之地浸潤書韻墨香,沉淀出一片靜謐悠然的好時光。 在這里,隨處都有可供坐下來細細品讀的地方,盤腿席地而坐,貼地的條案和蒲團,配上一本古籍,書香、茶香、花香,徐徐縈繞,好似穿越到古時私塾。 靜坐、嘗酒、試茶、閱書、臨帖、對畫、訪古、尋幽、忘愁…… 有一個地方可以好好做夢,真好。
她把這件事跟一個新加坡設計師朋友說了,邀請對方來到了麗江。一個月后,設計師拿著一本磚頭那么厚的書找到她。“我一打開就懵了,全是他手繪的麗江的風物和元素,石頭、植被、布料圖案、紙張特性……我特別感動,真的有人愿意跟我一起,認真地做夢。” 說干就干,從資金到方案全準備好了,卻突然發現,麗江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建筑的修改條例嚴苛;90年代,麗江只有快捷賓館和簡陋賓館,施工隊都是本地原住民,很少會說普通話,無法溝通;院子主人因私人原因催促她們快開工。“可當時真的無法開工,最后,只好把定金送給主家,計劃泡湯,我們飛回了上海。” 對話張蓓 你我:關于花間堂這個品牌,你想打造一個怎樣的童年之夢? 張蓓:我認真想過,借用一個朋友即將要寫的書的名字:童年的河流、消逝的城邦、云上的村莊。 你我:童年為什么給你那么多感慨? 張蓓:人越長大,會越知道成人世界的殘酷,在童年的夢里,我們可以一直夢下去。我做酒店,就是做一個讓大家可以做夢的地方,因為這里,每個角落,都是美的。 你我:麗江花間堂你做得那么艱難,后來為什么還要繼續做花間堂其他分店? 張蓓:我不記得艱難,我只記得我親筆畫圖紙,親手打理一花一草的時候,享受到的滿足。
Chapter 2
聽得見時間灰飛煙滅的聲音
我們比自己想象的渺小,知道了這點,心就會慢慢靜下來。
回上海后,張蓓設想過在上海周邊地區尋找一個這樣的院子。尋尋覓覓好幾個月終是無果。一天,弟弟說,“姐姐,我不想放棄,我還想回麗江看看。”張蓓嘆口氣,就當是度假,又跟著弟弟回到了上次住的客棧。 “那家民俗院正在改造,我驚喜地發現主人家請的施工隊長會說普通話,我們可以溝通;他帶我去古城管理局去看各種施工條例,原來他做舊宅改造多年,所有法律文件都爛熟于心;他甚至帶我挨家去看舊四合院的電表,判斷這家有多少人住,承租的可能性。” 無心之間,所有問題突然都冰遇春日般化解。那一次,張蓓明白了一件事:緣分。
麗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一首納西鼓樂、一位蹣跚走過身邊的納西老人、清水繞街、毗鄰錯落的納西古院落…… 整個城市就是一本流動的歷史與神話。 植夢院是花間堂的第一個院子,是夢開始的地方。 你可以靜坐親水平臺把酒問天,也可以躲進觀景套房遙望雪山,拾階而下,就是古城中心四方街,仙境凡塵,相隔不過一瞬間。 門外的喧囂紛擾,仿佛被草木磚石奇妙地凈化了,半倚斜陽,愜意非常,所謂的“大隱隱于市”,大抵如此吧。
“第一間花間堂遭遇的困境最多,我們建好了一半的時候,因為屋主大家庭不和睦,其中一戶業主堅持不可以這樣改建,我們妥協無果,只好把半年心血拆掉重新設計、重建。萬般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建筑是最實在具體的東西,消失和出現,給人直觀的感觸。花間堂擴展過程的各種反復,磨平了張蓓原本就不執著的心智,她說:“現在花間堂各地連鎖酒店,依然有拿了地,付了錢,但兩年過去,因為文件問題,無法施工的事。我的解決辦法就是,靜靜地等。我不再著急問任何事要一個結果,其實萬事皆無結果,一切的本質都只是過程。” 花間堂一大特點是脫胎于古建,例如周莊花間堂前身是昆山市文物保護建筑、當地有名的戴宅;蘇州花間堂是晚清重臣潘祖蔭的江南府邸;同里花間堂則脫胎于國家文化保護單位麗則女學。 每次改建,張蓓會查閱大量歷史資料,請教文物歷史專家,將梁柱、磚瓦、木雕、石刻全部保留,還原老宅的精髓。但同時,她也會讓老宅滿足現代生活品質,融合中西審美——“因為,好的設計是時代的鏡子。”
編織院曾是麗江赫赫有名的馬幫首領“馬鍋頭”的宅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麗江古城重點保護民居中排名第二,因為改土歸流后被用作納西編織文化教習所,所以還保留了古老的麗江織機。 編織院構建于納西族傳統的大型木制結構之上,至今仍保有昔日麗江織女在此編織披肩、背簍等日常用品的生活氣息。
張蓓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同里麗則女學的樣子:“那天無意中走到女校,陽光太刺眼,青磚墨瓦,歲月崢嶸。好像一下全在我眼前。”1906年,19歲的任傳薪出巨資,聘名師,開近代中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他專程赴日本、德國考察女子教育,并從德國帶回鋼琴、電影放映機、西洋鏡等新鮮事物。“我讓意大利設計師使用了鏡子的映照元素,不僅是創意的延伸,也是歷史的呼應。”麗則女學曾映射出的是一個時代的風起云涌,張蓓每每面對這些,都充滿敬畏——“我有時候不覺得自己修酒店,我被歷史選擇,于是畢恭畢敬把一些未完成的事兒,接著做下去。”
對話張蓓
你我:把保護建筑改善不容易,遇到困難多嗎? 張蓓:遇到很多困難,但我不想說困難。麗江植夢院原是納西族中醫世家“紹恒堂”和氏的老宅,在里面住了一輩子的老醫對我說,交給你啦。那一瞬間,我覺得托付。
你我:每次選址,站在這些古建里,什么感覺? 張蓓:很多古建里住過那個時代最開明最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終究離開了。有時候站在那里,聽得見時間灰飛煙滅的聲音。它提醒我,生命短暫,人很渺小,明白這點,我就變得平靜。
你我:你會不會去想如何留住客人? 張蓓:會啊,但我不會什么商業手段。我覺得,要想得到一顆心,必先付出一顆心。這是關于愛情的課題。
Chapter 3
向前走,別留在那兒,沉下去感傷。
在張蓓的微信里,有這樣一段話——“這個夏至真冷,不大不小的雨應該整夜都沒有停過在,這樣的清早小區門口居然還有人推著三輪車在賣鮮花,車上的花在這雨天雨地里有情有義地開著,我呆看了一陣,它們很好,我也還好。” 事實上,張蓓輕輕地笑了一下,對我說,那個清晨,她感到了寂寞——“這樣寫正是因為,那個瞬間,我并不是太好。” 不過“不太好”,從來不等于沒有選擇。在生命的低潮期,張蓓曾遠赴英倫游學,從最南端penzance,到最北端愛丁堡,她像一個留學生一樣,以全情的投入去經歷未知旅程——“我下飛機的時候,以為會有迎接我的熱氣騰騰的下午茶,并沒有,司機把我帶到了我預定的住處,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單親媽媽帶著她5歲的孩子,平靜地在那兒生活。”那一年,她隨心所欲參觀了很多英國家庭小酒店,學習做餅干、下午茶,也去了解另一個古老民族的真實生活狀態——“生命中并不全是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懂得去選擇、釋懷,我跟自己說,向前走,別停下來,別留在不美好里,沉下去感傷。” “聽說陽光能使紅鯽的顏色更漂亮,回到問云山莊,池子里的紅鯽都這樣漂亮,讓很久沒在這里生活的我,感到過往之陽光明媚。大池子里的紅鯽似乎投了更多,又或者魚生魚,總覺得眼下露面的多出許多,人若長久不見面,身上的快樂和苦澀就多了許多,幸運的少數人使自己的心養得愈發漂亮。”張蓓的微博里,這樣美好細膩的文字俯仰皆是,讓人讀著,就漸漸丟掉煩躁。
張蓓非常美,她的美,有精致和古典在里面;她又那么含蓄,神情和臉龐卻總有一些嬌嫩的少女態。她走路是輕的,說話也是輕的,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她不為人知的嘆息,應該也是輕的。她的美,總讓我想到紅樓夢里一句詞——“卿須憐我我憐卿”。 她跟我說了一件小事,今年暑假,她帶著兒子去帕勞度假。晚上派對的時候,有個環節,兒子被請上臺“答題風暴60秒”,問到“你會不會找個像媽媽一樣的女友”時,兒子說:“應該不會,她太強了,我會有壓力。”然后他又調皮地說,“但我要找個像她那么漂亮的。” 張蓓說,最喜歡的女性是昂山素季。“她的一生是如此豐富,做家庭主婦的時候,可以洗手作羹湯相夫教子15年;為了國家理想,又可以默默、堅韌地忍受軟禁孤獨22年。在最寂寞的日子,她沒有忘記優雅,人們根據囚室里的琴聲判斷她還活著;最讓我感動的是,經歷那么多苦難后,她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依然那么纖細,那么美……” 張蓓說,只有女人可以擁有生命那么多面、那么符合人性、立體生動地存在著。“這所有的復雜,才是完美……男人不會這樣。男人的宿命只有兩條,成為英雄,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有女人,可以那么生動地活著。” 對話張蓓 你我:生活中有沒有非常痛苦的時候? 張蓓:花間堂有一家在周莊,每次我去到那,就想起那年8月父親到上海,想去周莊,而我太忙沒有陪伴。他后來查出生病,一個月后去世了。所以,每次想到他,都很想說,對不起。
你我:是否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 張蓓:滿意。我是幸福的人,有喜歡的事,喜歡的人,有花,有樹,有無盡的時間和自由,我很珍惜現在的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