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鳥神鳥是古代各種漢族神話傳說中有靈性的神奇鳥類。例如鳳凰、朱雀、青鸞、畢方、鬼車、滅蒙鳥、重明鳥、三足金烏等。在中國,有時"神鳥"一詞可以特指"鳳凰"。這些神鳥多被漢族人民認為祥瑞,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鳳凰神話傳說最早是流傳于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 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只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采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筑成一個巢,然后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里,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中國也有類似的傳說。 動物學原型根據中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中國北方的"龍"文化和南方的"鳳"文化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兩大淵源。荊州歷史文化悠久,素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是鳳文化的故鄉。鳳凰不僅是楚先民乃至炎黃子孫神圣的精神圖騰,而且是體現民族精神的活性象征。自古以來,鳳凰文化就在荊楚大地薪火相傳相習,形成楚人尊龍崇鳳的傳統,無論是出土的歷史文物,還是文獻記載,都閃爍著"以鳳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的光輝。 在漢族傳說中有一種鳥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是曰鳳凰。……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 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司"(Phoenix),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按此鳥殆即中國所謂鳳凰:雄為鳳,雌為凰。《孔演圖》云:"鳳凰火精,生丹穴。"《廣雅》云:"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 鳳凰降生五胎,分別是青鸞、朱雀、鹓雛、鴻鵠、鸑鷟(同音岳灼)。 黃色鹓雛居中、青藍色青鸞位于東方、朱紅色朱雀位于南方、白色鴻鵠位居西方、紫色鸑鷟位居北方。 五方色:青、赤(朱)、黃、白、黑(紫) 五方神鳥,也作為五色鳳凰。 而黃色位居正中央的鹓雛又育下九雛。 分別是孔雀、彤鶴、藍鳧、雪鸮、紫燕、大鵬、招風、奔雉、百鳴。 當然,以上說法并不全面,只是比較詳細,還有其他各種豐富多樣的說法。 孔雀 折疊丹雀 折疊傳說中象征祥瑞的赤色雀。神農曾得其所銜九穗禾。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仇兆鰲注:"《周禮》疏:'季秋甲子,赤雀銜丹書入 豐 。'" 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神農炎帝把丹雀鳥賜給的五谷種子分給先民,但下 種后不開花結果,顆粒不收。炎帝用八封占卜演算,找出"陰陽有差",即五谷得到的陽光不足。在天神的幫助下,炎帝騎著五色鳥飛往東海蓬萊島,抱著太陽趕回,把太陽掛在姜氏 城頭,從此五谷豐登,萬民安樂。 丹雀考證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歷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里還握著一只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系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云:"鸞鳥,鳳皇屬也。" 彤鶴藍鳧 折疊雪鸮紫燕大鵬奔雉招風 折疊百鳴 折疊畢方 折疊 編輯本段鬼車滅蒙鳥重明鳥三足金烏相傳古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黑色的鳥--烏鴉,但是為了區別普通的烏鴉,加一足便于辨認(太陽為至陽之物,男性為陽,比女性多一部位,金烏比烏鴉多一足,其色為赤金。三足玉蟾象征著月亮,月亮為至陰之物,就如同女性為陰,比男性少一部分,所以玉蟾比普通蟾蜍少一足。)三足金烏,簡稱 金烏金烏,又名踆cun烏,金烏體色赤金,形似火鴉,三足,居于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