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1)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2)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3)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4)
臺灣島的中部,從北部的龍洞岬一直向南、再向南,層層疊疊的山巒峭拔險峻,直至風光旖旎的恒春半島,呈現南北狹長的突兀一脈。這,就是支撐起臺灣的中央山脈。臺灣島上3000米以上的山峰大部分都是中央山脈家族的成員,特別是中央山脈的中段,集中了寶島全部25座3500米以上的高峰。和這一座座高峰相伴的,是一條條深邃幽長的峽谷與河流。
臺灣河流眾多,大小河流共有129條,其主要河川21條,次要河川29條,普通小溪流79條,河川總長3853公里。在這些河流中長度超過100公里的主要河流共6條,依北向南:淡水河、大甲溪、烏溪、濁水溪、曾文溪和高屏溪。
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省份,地跨北回歸線的兩側,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1、2月平均氣溫為15~18℃,7、8月平均氣溫為24~28℃。雨水多,多年平均降雨量2
515毫米,總降水量為905億立方米。
由于降水量大河流多,臺灣的水力資源豐富,據1996年對水能資源的普查,淡水河等76條大中小河川、小溪的理論水力蘊藏量為2272.5萬千瓦,相當于電能1990億千瓦時。就區域分,東部20條河流的蘊藏量最為豐富,占32%,中部次之,約占29%,南部區域占20%,北部河川最少占19%。按流域區劃分,以高屏溪流域的蘊藏量最為豐富,為335.55萬千瓦。
雖然水力資源豐富,但可以開發的水力資源并不很多,以淡水河等重要的30條河流而言,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為504.83萬千瓦。其中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共約191.33萬千瓦,約占37.9%,相當于電能57.91億千瓦時。尚待開發的水力發電站有193處,總裝機容量為313.49萬千瓦。
受地形地貌和氣候等影響,臺灣河流具有五大明顯特點:
1、長度不長,水能資源豐富。長度普遍在200公里以下,超過100公里河流只有6條,最長的濁水溪187公里,流域面積也只有2727平方公里。但降水量大,雨力豐沛,水力資源蘊藏豐富。
2、流路短促,河床比降大。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坡度上游多超過1/100,下游則介于1/200-1/500之間。
3、降雨集中,水量豐枯懸殊。降雨空間嚴重分配不均,山區年平均降雨量高達3000~5000毫米,平原地區僅1500毫米。時間分配也相差懸殊,5~10月為豐水期,降雨量占了全年降雨量的78%,南部地區的豐枯差異更大,豐水年的雨量占了全年降雨量的90.5%。豐水期流量大,來勢猛,雨季及颱風季節經常出現每秒一萬立方米以上的洪水量,容易泛濫成災,而枯水期11~4
月的降雨量不足10%。枯水季節,細水涓涓,甚至干竭。
4、地質脆弱,河水含沙量大。集水區地質多屬砂、頁、板巖,質地脆弱,易崩塌,河水含砂量大,如濁水溪因而得名。河階、谷中谷、嵌入曲流、隆起沖積扇等回春地形顯著。
5、西大東小,入海分流明顯。 本島河川以中央山脈為主要分水嶺,河流呈放射狀流人東西海洋。西部河流流入臺灣海峽,東部直接流入太平洋。由于,中央山脈靠東,因而,西部河流相對較長,流域面積較大,數量也多,而東部則相反。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5)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6)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7)
|
河川名 |
長度
(km)
|
流域
面積
(km2)
|
平均
流量
(m3/s) |
源頭 |
最終注入 |
流域涵蓋縣市 |
1. |
濁水溪 |
187 |
3,157 |
|
合歡山佐久間鞍部 |
臺灣海峽 |
彰化縣、云林縣、南投縣、嘉義縣 |
2. |
高屏溪 |
171 |
3,257 |
|
玉山東峰 |
臺灣海峽 |
高雄市、屏東縣、嘉義縣、南投縣 |
3. |
淡水河 |
159 |
2,762 |
|
品田山 |
臺灣海峽 |
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縣
宜蘭縣、新竹縣 |
4. |
曾文溪 |
138 |
1,176 |
|
東水山 |
臺灣海峽 |
臺南市、嘉義縣、高雄市 |
5. |
大甲溪 |
124 |
1,236 |
|
南湖大山東峰 |
臺灣海峽 |
臺中市、南投縣、宜蘭縣 |
6. |
烏溪(大肚溪) |
119
|
2,025 |
|
更孟山 |
臺灣海峽 |
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7. |
秀姑巒 - 樂樂 -
馬霍拉斯溪 |
104 |
1,790 |
|
馬博拉斯山 |
太平洋 |
花蓮縣、臺東縣 |
8. |
大安溪 |
96
|
759 |
|
大霸尖山 |
臺灣海峽 |
苗栗縣、臺中市 |
9. |
卑南溪 |
84 |
1,603 |
|
卑南主山 |
太平洋 |
臺東縣 |
10. |
北港溪 |
82 |
645 |
|
七星嶺 |
臺灣海峽 |
云林縣、嘉義縣 |
11. |
花蓮 - 萬里溪 |
81
|
1,507 |
|
白石山萬里池 |
太平洋 |
花蓮縣 |
11. |
八掌溪 |
81 |
475 |
|
奮起湖 |
臺灣海峽 |
嘉義縣、臺南市 |
13. |
樸子溪 |
76
|
427 |
|
四天王山
芋菜坑
|
臺灣海峽 |
嘉義縣 |
14. |
蘭陽溪 |
73
|
979 |
|
南湖北山 |
太平洋 |
宜蘭縣 |
15. |
急水溪 |
65
|
379 |
|
大凍山 |
臺灣海峽 |
臺南市 |
16. |
頭前溪 |
63 |
566 |
|
檜山 |
臺灣海峽 |
新竹縣、新竹市 |
16. |
二仁溪 |
63
|
339 |
|
山豬湖 |
臺灣海峽 |
臺南市、高雄市 |
18. |
后龍溪 |
58 |
537 |
|
鹿場大山 |
臺灣海峽 |
苗栗縣 |
19. |
立霧溪 |
55 |
616 |
|
奇萊北峰 |
太平洋 |
花蓮縣 |
20. |
中港溪 |
54 |
446 |
|
鹿場大山 |
臺灣海峽 |
苗栗縣、新竹縣 |
21. |
和平溪 |
51 |
561 |
|
南湖大山東北峰 |
太平洋 |
花蓮縣、宜蘭縣 |
1、濁水溪
濁水溪位于臺灣本島西中部,河長186.4公里,流經南投、彰化、云林3縣,流域面積3100平方公里,是臺灣最長河流。
濁水溪上游具有山溪型河流特性,坡降大,水流急,河床多,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降雨豐沛。山區暴雨強度大,坡度陡,水蝕模數2.08萬噸/年·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嚴重,溪水混濁,故名。
濁水溪上游由二源構成:北源出萊主山,南源出玉山及秀姑巒山。沿中央山脈的西側二源匯合后,橫切郡大山脈。主源出中央山脈合歡山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間南麓,向南接納萬大溪,沿山脈走向南下,沿途接納南來的郡大溪后,折向西流,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帶,與來自南部玉山的陳有蘭溪匯合后水量大增。出山地,向西流經地勢低平的平原地區,河面漸寬展,河汊發育,灘洲棋布,河道成輻射狀,形成臺灣島最大的三角洲沖積扇。主流經西螺入臺灣海峽。
河水分成4條分流入海,由北而南依序為︰北溪(舊濁水溪)、西螺溪(濁水溪)、新虎尾溪及北港溪。其中以西螺溪最為寬廣,主流即經該溪注入臺灣海峽,聞名的西螺大橋亦跨越此溪河床而建。
濁水溪從源頭到二水的短短距離中,海拔高度陡然下降3300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攜帶大量的礫石泥沙沖入平原,以致河道散亂,呈現漫流狀態,形成許多河道,主要有虎尾溪、舊虎尾溪、新虎尾溪、西螺溪、東螺溪等。據記載,它的主流線已有多次變動。從l905年測得的資料看,當時主流線是流向西北方向的東螺溪,在鹿港附近注入臺灣海峽,虎尾溪和新虎尾溪也比今日流量大。后來,由于兩岸人口的增加,農田的開墾和水利事業的發展,人們在西螺溪兩岸加筑護堤,使漫流的溪水得到控制。原來的主流東螺溪變成了今日彰化平原上的一條排水渠道。而南岸的虎尾諸溪,也被護堤切斷而成為斷頭小溪。從此,西螺溪變成了今日濁水溪的干流河道。這也是人們把二水以下的濁水溪稱為西螺溪的緣故。
濁水溪是臺灣省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河川年徑流總量51.84億立方米,落差2400米,地勢起伏,河道多成縱谷;落差大,雨量多,理論蘊藏量126萬千瓦,占全省12.6%。已建有日月潭水電站、萬大水電站等大型電站。
濁水溪下游為臺灣本島西部平原重要農業分界線,以南地區,秋冬少雨,嘉南大圳灌溉系統的部分水源有賴濁水溪進水口的供應,為臺灣3年輪作區。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8)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9)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1623/57197519_10)
2、高屏溪
高屏溪是臺灣第二大河,它位于臺灣南部,由荖濃溪、楠梓仙溪、濁口溪、隘寮溪等四條主要河川匯流而成。河全長171公里,流域面積3257平方公里,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本溪初因溪水清淡,且先民為與臺灣北部的淡水河區別,故名為下淡水溪。屏東縣成立后,因本流位居高、屏兩縣交界,因而改稱高屏溪。
高屏溪主流上游為荖濃溪,源流位于南投縣信義鄉南端玉山主峰東北坡。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后,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縣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后,轉向西南流至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
(楠梓仙溪)
合流后,始稱高屏溪。本流轉向南經大樹、九曲堂、上寮、鯉魚山,于東汕注入臺灣海峽,此河段長約38公里。整個該河流經南投縣南端、嘉義縣東端、臺東縣西端,及高雄、屏東兩縣,共24鄉鎮。
高屏溪由于流域面積廣闊,水量豐富,提供了豐富而廣大的水族生物的棲息場所,孕育了藻類,浮游生物,水棲昆蟲、蝦、蟹、魚、貝等各式各樣的生命。其中的高身魚固魚,是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在高屏溪分布相當廣泛,此外尚有鱸鰻、埔里中華爬巖鰍及蓋班斗魚三種珍貴稀有魚類。沿岸的河谷地多為農耕地,河川邊緣有濃密的禾科植物,是遷移性陸候鳥的重要過境地,也是本地留鳥重要的棲息地,出海口的濕地、浮覆地,生活著許多野鳥。
溪水流經南臺灣,滋潤著大地。它供汲水取用、灌溉田園和供工業生產,孕育出原住民、客家、福佬、外省文化,不愧是南臺灣住民的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3、淡水河
淡水河,別名淡江,是一條位于臺灣北部的河流。干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布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縣、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被列為中央管河川。其最高源頭發源自位于中央山脈北端的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上,標高3,529米。
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于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匯流后即稱為淡水河,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臺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大漢溪為淡水河的主流,其最遠源流名為塔克金溪(泰崗溪),位于新竹縣尖石鄉境內,先向東北后轉西北流,與另一支流薩克亞金溪(白石溪)會合后,改稱馬里闊丸溪(玉峰溪),再往北轉東流至桃園縣復興鄉境內,與另一支流三光溪會合后,始稱為大漢溪。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水力蘊藏豐富,目前已開發者有榮華壩、義興電廠與石門多目標水庫工程,為臺灣北部灌溉及公共給水之樞紐。隨后往北流入石門水庫,經鳶山堰后納三峽河,成為板新水廠的供水來源,流經江子翠(港仔嘴)匯流新店溪,合稱淡水河。
新店溪上游為北勢溪,發源于鶯子嶺,向北轉西流至龜山附近,與支流南勢溪會合后,始稱新店溪。往北流經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匯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后,向北轉西流至江子翠附近注入大漢溪。
基隆河本身發源于新北市平溪區的分水侖,但其水系最遠源流則為其支流芊蓁林溪,發源于平溪區獅公髻尾山(又名火燒寮山)東偏北側,往東北流至嶺腳寮匯集基隆河本流后,往東北東流經瑞芳區,在基隆市暖暖附近轉向西流。穿越汐止區之后進入臺北盆地,橫貫臺北盆地北側后,于社子北端注入淡水河。
淡水河于流出臺北盆地出口處西側原有獅子頭隘口,后因拓寬淡水河道工程而炸毀。鄰近支流洲子尾溝、觀音坑溪原本先匯入另一支流塭子川,再行匯入淡水河。獅子頭隘口炸毀后,河道改變成現況之各自匯入淡水河。淡水河石門以下河床轉寬且平緩,淡水河航運全盛時期,舟楫曾航行至大漢溪。
淡水河流域包括臺北市、臺北縣大部份、桃園及新竹兩縣之小部份;其中臺北市為臺灣地區政治及經濟文化中心。而北勢溪流域以坪林為中心,村落散布于河口開闊處,居民多以種茶、果園,或在山澗種田為生。基隆河上游山區煤蘊藏量豐富,自平溪至瑞芳間之居民多以礦工為業。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4、曾文溪
曾文溪發源于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東水山,源頭海拔高2440米。流經臺南市楠西區、玉井區、大內區、山上區、善化區、官田區、麻豆區、安定區、西港區、七股區、最后在安南區和七股區之間,流入臺灣海峽,全長138.5公里,流域面積1176.7平方公里,為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最大的河流。
曾文溪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后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歷史上曾文溪頻頻改道,被居民戲稱是“青瞑蛇”1938年堤防竣工之后,河道趨于固定。
臺南市常以曾文溪為分界,劃分溪北、溪南地區。溪南地區似近都會區型態,以原臺南省轄市為中心;溪北則較近農村,中心聚落為原臺南縣政府所在地-新營市。
曾文溪水力資源豐富。全臺灣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即在曾文溪上游,此外,在曾文溪的支流上,尚有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等。曾文溪中游以下,坡度漸緩,河水含沙量大,至下游出口后,成為臺南海埔地的主要沙源。此外,由于曾文溪挾帶砂石與生物碎屑在出海口沉積,提供了大量養分,因而蘊育了河口地區豐富的底棲生物與浮游生物,也吸引了大批水鳥在此處棲息。著名的珍貴鳥類黑面琵鷺即棲息在曾文溪河口北岸,因此設有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臺灣第八座國家公園臺江國家公園范圍也包括曾文溪口。
曾文溪上游為嘉義縣山區少數未為人為破壞的溪流之一,原始林相完整,野生動物不少,如綠蓑鷺,食蟹蒙等。上游多峽谷瀑布等困難地形,續往上溯行可探霞山山區諸山。優美的自然環境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5、大甲溪
大甲溪位于臺灣本島中部,大約北緯24°9'20"至24°24'4"之間。長140.2公里(或142公里),流域面積1235.7平方公里,占全臺中縣總面積62%。是臺灣省本島中西部重要河流。河流源出中央山脈南湖大山,源地海拔2720米。年平均流量約31立方米/秒,河口洪水量為878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合歡溪、志樂溪、匹亞桑溪、小雪溪、鞍馬溪、馬侖溪、稍來溪、良屏溪、十文溪、東卯溪、橫流溪、阿寸溪、麻竹坑溪、石角溪、中嵙溪及沙連河等。屬于中央管河川。
大甲溪主流上游為南湖溪,其源流中央尖溪發源于南湖大山東峰,標高3,632米,流域主要分布于臺中縣,并包括南投縣、宜蘭縣之一小部分。上游納合丸溪、南湖溪、畢祿溪后,折西南流,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白冷、馬鞍等聚落,流入東勢鎮、新社鄉后,逐漸進入平地,后流經石岡鄉、豐原市、后里鄉、神岡鄉、外埔鄉、清水鎮、大甲鎮及大安鄉,最后注入臺灣海峽。
甲溪上游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間,集水區雖面積不大但年降水卻接近3000毫米,水源豐富,峽谷地形以從谷關上溯至佳陽的25公里最為優越,地層主要為硬砂巖,有利于筑壩和水庫建設。全溪水力資源估計可達148萬千瓦,居臺灣島各水系之首。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天輪、谷關、德基等處。以梨山(舊名撒拉予社)附近的德基水庫最為重要。水庫上游七家灣溪、南湖溪等大甲溪上源,特產一種鮭鱒科魚類,曾被稱“撒拉矛鱒”,原為寒地冷水魚類,只宜生活于水溫10℃左右水中。可能為北太平洋南移的冰期殘留生物,已成為現今世界上此種魚類最南的分布區。
大甲溪河谷為臺灣中部東西橫貫公路所經,自臺中縣東勢鎮起,至梨山,過合歡埡口,東下立霧溪河谷,出太平洋岸,與北回公路相接,可抵花蓮市;為臺灣最重要的橫貫山地公路。在大甲溪沿線有谷關溫泉、德基水庫、佳陽、梨山、環山等重要游覽區。大甲溪上游南北山地皆有臺灣重要林區分布,南為八仙山林區,北為大雪山林區。自大雪山至雪山迤東北一帶,為北臺灣海拔3000米以上高峰聚結區,冬季群峰映雪,自然景色至為壯觀。
大甲溪流經高峻山區,水流湍急,是臺灣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上、中游建有德基、谷關及天輪水庫,均用于發電;下游建有石岡水庫,供灌溉、飲水用途。
大甲溪的發源地海拔超過3500米,河川坡度陡急,平均坡降為百分之二點六,因此富含豐富的水力資源,目前有石岡壩水庫、德基水庫、谷關水庫、天輪水庫等水庫提供用水及水力發電。其中德基水庫興建于1959年,為大甲溪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拱壩高180米,是世界10大水壩之一。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6、烏溪
烏溪位于臺灣中部,發源自臺灣島中央山脈合歡山東麓。流經南投縣、彰化縣、臺中縣后,在臺中縣龍井鄉和彰化縣伸港鄉之間流入臺灣海峽。烏溪有北港溪、南港溪二源。河長119.13公里,居全臺第六,流域面積2,025.60平方公里,居全臺第四。下游河段因流經臺中市大肚區,俗稱大肚溪。
烏溪主流上游名為北港溪,發源于標高2,532米之更孟山南側,向南南西流至經翠巒、紅香、溪門,于馬家附近匯集瑞巖溪,續流至瑞巖后轉西偏南,經萱野、新生社(眉原)、互助、清流、梅子林、北港、國姓,于柑子林與南港溪會合,改稱烏溪。經過河階、沖積扇及彰化人口聚集地之后,烏溪于臺中市龍井區麗水里與彰化縣伸港鄉之間注入臺灣海峽。
烏溪為臺中市與彰化縣之界河。流域包含南投縣埔里鎮、國姓鄉、草屯鎮,臺中市霧峰區、烏日區、大肚區、龍井區,與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等鄉鎮。
烏溪主流和支流交匯處,多形成沖積扇,在臺中盆地中的辮狀流路在北邊形成豐原沖積扇,東邊有山麓聯合沖積扇,南有烏溪沖積扇和貓羅溪沖積扇。源頭地區在河川基準面侵蝕下,瑞巖溪及支流帖比倫溪等均呈現河床陡降的流勢。這種河勢直至與南港溪合流后的國姓鄉一帶才較不明顯。
烏溪河口濕地廣大的潮間帶屬泥質灘地,由烏溪中、下游沖刷而下的有機物質,使此地具有豐富的潮間帶生物相,故吸引大批的水鳥聚集于此,種類、數量和密度皆為臺灣島之冠。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 [轉載]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里以上河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