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古法制香之和合香 文 / 慈妙軒●沈熹 傳統古法制香有一套嚴謹完整的體系,無論是香料的認識、藥材屬性的了解、香方的確認、香料的配伍及炮制方法,其過程極為繁復且慎重仔細。香藥在中國悠長的歷史中,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珍品,為了讓人們了解香的用途與價值,弘揚古法制香,是研香師的責任,也是研香師的精神。 制香如制藥,以養神開慧為要 《綱目》紀載:「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養鼻是也。」脾胃屬土,中醫認為「土愛暖而喜芳香」,因此香氣可以入脾、開胃、透心、透骨、通絡、利竅、散邪、逐穢,既可養神養生,也可開竅開慧,幾千年來,「香」深受人們珍愛與重視。 傳統制香依循中醫原理,講求的是「香氣養神」,注重養生養性、開竅開慧,以制藥的理念及過程嚴謹制香,視香品為圣品;現代制香則講求「香味養鼻」,取悅的是時尚與感官上的美好,香只是門市販賣的商品。 原料天然,維持萬物的自然原貌 傳統古法制香,會依據香的功效、香型、品味等,仔細嚴選香料或中藥材, 其原料均屬純天然,尊重山川日月賜與的獨特性,不添加任何人工化學藥劑、色素、香精,以最自然質樸的方式,完整呈現藥材的原本面貌。 對和合香感興趣嗎? 來嘗試自己做一款香吧! 制作全過程來自網絡,原創網友:暖水瓶里的滾開水 瑞和香 降真香3克,檀香3克,丁香3克,茅香3克,零陵香3克,乳香3克。藿香0.6克。7種香材。 瑞和香,香典中的“十方”之一 香典由《香乘》、《香譜》和《陳氏香譜》三部古代名籍構成,全面反映了中國古人對香文化的卓越研究與非凡理解,以幫助人們在化學香精的時代擺脫“香”的危害,并因此重新與天然之香融洽相處。 將香材倒入擂缽里反復擂磨,充分混合。 然后倒在一個盤子里,分成一大兩小的三堆。大的一堆用來加煉蜜,一小堆備用,一旦煉蜜多了時方便添加,另一堆在窖藏時用。 找一個沾水碟準備做煉蜜。 準備好所需要的繩結。 準備一個盤子,盡量選擇陶瓷的,保溫性比較好。我選擇的是不銹鋼盤子。注意,要放在裝了開水的盆子上,盆里的水剛好接觸盤子底,盤子在上面盡量不要晃動。 置于可調溫電爐上。 注:煉蜜是對未經加工的生蜜,加以炮制焠煉。由于古代食品加工與保存不若今日,所用的白蜜指采百花所釀,色澤較淺,未經加工生蜜。為了讓蜜與香粉均勻調和,需將蜜煉至濃縮成小珠狀或滴水不散程度,但也不可太過,過于濃稠和香則不勻。 開始制“煉蜜”。由于香粉不到20克,我“挖”兩勺蜂蜜放在沾水碟里。然后調整爐溫,以冒泡為標準來調整爐溫大小。 注意,在“煉蜜”時,準備一個裝滿清水的小茶杯,用來檢驗“煉蜜”。 蜜泡又大又多時,用小勺拌一下,將爐溫調低。或者移開碟子。 20分鐘后。下圖。 ▼ 滴一滴到裝有清水的茶杯里,成“珠”狀。 ▼ 用手拿起來捏一下,很軟,不硬。繼續在煉一會兒。 ▼ 大概30分鐘后。 ▼ 滴一滴到裝滿清水的茶杯里,用手拿起來,一捏,很硬而且很脆,捏斷成兩半。ok了。 ▼ 蜜已經煉好。 將香粉倒在盤子里(盤子提前放在裝有開水的盆子上)。加入煉蜜,用小勺子拌均勻。手可以接觸時,用手做翻轉式疊,壓,搓。 注意,一定要注意,香餅始終成扁平形態。 ▼ 然后,揪成小片(一定要成小片狀)放在盤子里。如有必要,還可以不慌不忙的稱重。 ▼ 開始搓丸子,將準備好的繩結埋進去。第一次搓變硬就放回盤子里。 注意,放回盤子時,將丸子封口處向下貼在盤底。 這時候,休息,喝茶。 第二次搓丸子,就可以搓的圓溜溜的了。 如果溫度太低了,可以把盤子拿下來,將盆里的水加溫。不用燒開,冒小泡泡就可以了。 由于水溫在60——80度之間,所以香材的香味不會損失 在修正地搓一下。將剩下的香粉倒在小碟子里,香丸放在上面。 如果香粉剩的有多,就蓋上。涼了后,香丸,香粉一起入瓶窖藏。ok。 接下來就是等待陰干后放入陶/瓷器窖藏,每個月拿出幾顆熏香對比香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