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準成 編輯/張亞娟 ⊙ 校對/陳啟雄、居業 I 導讀:李時珍稱“澤瀉,有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小編查了一下,《日華子本草》中也有澤瀉“主頭旋、耳虛鳴”之語。對于眩暈屬痰濁內蘊,上蒙清陽的,不妨一試澤瀉之功。
病例:李某,男,74歲,79年2月5日初診。 陣發性眩暈三個月。每隔一、二天或六、七天發作一次,發作時頭目昏花,視物旋轉,如坐舟中,不能站起,時有惡心,甚則嘔吐痰涎。須閉目靜臥一小時左右,方可減輕。發作過后,頭昏如蒙,走路時頭重腳輕胸悶,食少,體力衰減,曾服中西藥物不效。血壓120/80毫米汞柱,舌苔薄白而膩,脈濡緩。兩年來左耳聽力減退,逐漸加重。此乃痰濁內蘊,上蒙清陽而致眩暈,即丹溪所謂“無痰不作眩”也。囑單服澤瀉一味,每日20克,沏水服。 服藥5日,眩暈消失,惡心亦除,白膩之苔漸化,飲食恢復正常。服藥至10日,頭腦清爽,步行輕快,已能在田間勞動。一年后隨訪,病情無反復。 體會:張仲景對痰飲引起的眩暈主張利小便。如“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吐涎沫而顛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我以往在臨床上,對眩暈甚則嘔惡,證屬痰濁者,常在復方中重用澤瀉,茯苓等利尿滲濕藥而收效。在此基礎上,為觀察單味澤瀉的療效,兩年來,我單用澤瀉一味治療此病十余例,也收到了和復方類似的效果。 李時珍謂:“澤瀉,有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誠乃寶貴之談。【本文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