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動畫電影竟贏得了黃曉明、任泉、陸毅等上百位明星集體發聲力挺——它就是已于7月10日公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作為中國首部西游題材的3D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究竟有何“神通”? 解釋“為什么要取經” 導演田曉鵬,1975年出生。跟那個時代出生的很多人一樣,他對86版《西游記》印象深刻。到了大學畢業以后,田曉鵬又參與了央視52集大型動畫片《西游記》的創作,并且獨立負責了其中四集的制作。 迄今為止,《西游記》已經被全球改編成20部以上的電視劇。為什么還要再拍《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田曉鵬認為,因為《西游記》跟《指環王》一樣,仍有不少角度和細節可以再開發。大部分改編影視作品拍的都是取經的故事,而田曉鵬則想解決“為什么要取經”的問題:“為什么唐僧年紀輕輕就突然大徹大悟?為什么孫悟空如此自我卻突然答應要跟唐僧去取經?” 田曉鵬認為,這些問題都是過去的作品所沒有交代清楚的,這也正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所要講述的重點。 熊孩子遇到酷大叔 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唐僧被設置成一名七八歲的小孩,名叫江流兒。這是唐僧十世輪回中的其中一世,由于每次轉世就會忘記前世的經歷,因此江流兒并不知道自己所肩負的使命。 在一次誤打誤撞的五行山之行中,江流兒無意中解除了孫悟空的封印。于是,接下來的故事便成了熊孩子江流兒和酷大叔孫悟空之間的糾纏。 電影中的孫悟空與大家印象中的樣子完全不同——瘦削剛硬的面部輪廓,乍看竟然讓人覺得有點陌生。田曉鵬說,過去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太美了,也太像猴子了,而在他看來,孫悟空應該更像一名大俠:“譬如令狐沖,或者西部片里的獨行俠。” 在8年的創作過程中,片中的孫悟空形象慢慢從原始的黑猿,到魔性的長臂猿,最終變成了一名“長臉失意大叔”。田曉鵬解釋最終落定這個形象的原因:“孫悟空的個性其實不是猴子的,而是人的,而且是成人那種人性、佛性、魔性混雜的矛盾結合。雖然他長生不老,卻被壓了五百年,因此他看上去不可能還像十幾歲的少年。我們把他所有的經歷都外化到了容貌上,那么多褶子就是讓觀眾覺得:嗯,這個大叔有故事。”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總是不爽地拉長著臉,沒事還會齜牙、皺眉。孫悟空本為江流兒想要追隨的英雄,但最后反而是孫悟空發現了江流兒比他更強大,因為這個熊孩子心里有著他自己沒有的信仰。 老外贊像《功夫熊貓》 一個大人,一個小孩,兩人在攜手闖世界的過程中彼此成就,最終小孩幫大人完成了自我救贖。這個故事聽起來非常“好萊塢”。田曉鵬也承認,雖然劇本語言和思維方式都偏東方,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確實比很多中國神話都更容易讓西方人理解。他說:“比如《哪吒鬧海》的故事,外國人就不明白,哪吒為什么要自殺,一個孩子為什么要承擔這么大的責任?” 事實上,西方電影人也確實對這部精心打磨了8年才問世的中國動畫片頗為買賬。今年5月的戛納國際電影節,《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先后在當地舉行了兩場試映,之后便賣出價值千萬元的歐洲版權,震驚業界。 今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黑客帝國》制片人安德魯·梅森在看過影片后表示:“這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好電影。如果是在美國,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至少得在1億美元的級別。”他還指出,這是一部全球化的合家歡電影,適合各類人群觀看。田曉鵬則稱,該片之所以得到老外們的認可,是因為“它講的是人性”。 不少國外片商都指出,《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有點像《功夫熊貓》。這不僅是說影片好萊塢式的敘事結果,也是在稱贊影片的技術水準。籌備四年,制作四年,田曉鵬帶領數百名中國本土動畫人才熬過了上千個日夜,才終于做成了這部動畫電影。 曾為《功夫》和《少林足球》等7部周星馳作品擔綱配樂的黃英華為該片擔任音樂監制,新加坡靈魂歌者陳潔儀獻唱片尾曲《從前的你》,配音大師童自榮獻聲大反派“混沌”,在中文版《功夫熊貓》中為“烏龜大師”配音的吳文倫再次貢獻了一個經典的“師父”形象——小唐僧的師父法明。 影片之前曾進行過多場試映,引來上百位明星公開點贊支持,當中包括黃曉明、任泉、陸毅、黃渤、吳樾等,這在中國動畫史上是很罕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