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dá)陜北,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來到延安。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落腳生根。 由于條件艱苦,七十多年前的延安并沒有給后人留下多少影像資料。央視新聞挖掘整理了當(dāng)時延安電影團(tuán)、外國記者,以及日軍拍攝的為數(shù)不多的珍貴畫面,制作了這一季的“抗戰(zhàn)影像志”。下面這段影像,首次在國內(nèi)電視披露,記錄的是延安遭受日軍轟炸時的情景。 日軍23次進(jìn)攻難破八路軍300公里黃河防線 這張照片,是美國記者海倫·福斯特于 1937年拍攝的延安,也是第一張抗戰(zhàn)時期記錄延安城外貌的照片。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完好的城墻和城門。而在一年之后,延安府城將變成另一副模樣。 1937年8月,八路軍主力部隊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太原淪陷后,日軍直逼陜甘寧邊區(q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打擊目標(biā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