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就給大家簡單說下胃病說到胃病,有些人往往不是胃真的有問題而是其他臟腑造成胃部的不舒服造成的 ,其原因有很多種:1,脾?。?,肝;3,膽;4,肺;5,大腸;6,心。 先從脾說,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胃主降當胃不降的時候,會出現呃逆、惡心嘔吐等一系列胃氣不降的癥狀。其治療自然是以降胃氣為主,這是正治。但是有的時候,是因為脾氣不升而造成胃氣的不降。因為脾虛了,升清不足,這是因為中焦是脾和胃相互作用,起到中軸(斡旋上下)的作用來說的。脾不升,則胃不降。這時候是以健脾益氣為主而不是以降逆為主。 脾胃屬土,膽木克制胃土。肝膽的橫逆,造成了胃部的燒灼、反酸、噯氣、甚則疼痛等一系列肝膽脾胃不和的癥狀,各個臟腑都有以胃陰或者陽的太過和不及。 以胃來說: 胃陽不足,陽主動,陽不足則動力不足,造成胃脹滿,不欲食等癥狀; 胃陰不足,胃陰虛則化熱傷陰,造成舌面無苔,燒心反酸,容易餓而吃不多,吃點就飽,甚者則疼痛等。 胃火旺,消谷善饑,容易餓,常常會伴有牙齦腫痛,口臭等癥狀。 大家要注意區分一下,胃陰虛和胃火旺的區別,如果稍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但是大家掌握一點就可以區分它們,那就是上面說的,胃陰虛容易餓,吃點就飽,或者餓還不想吃,而胃火旺,就是純粹的吃貨,見啥吃啥,吃飯沒有飽,總想吃。大家掌握了這個區別,那么胃陰虛和胃火旺就非常的容易區分了,胃陰虛當然就要以養胃陰為主啦!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不單單在腎,其他臟腑一樣可以用到,而胃火旺,就是要以清胃火為主了,黃連,石膏,這類藥就可以用了。好不好清,在于醫者對患者病情的掌握,辯證準確,一般用不了幾味藥,多的,有10味藥左右就夠了,甚至更少一些,辨證不準,八面圍堵的,那種,藥味能少得了嗎?所以說,用藥多少是醫生對患者病情掌握的多少的直接有力的證據。 脾喜燥惡濕,胃喜濕惡燥。說到脾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脾主運化,運化的是水谷精微,也就是咱們所吃的飯;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除了運化水谷精微,它還運化水濕。造成脾濕的原因不外乎上面說的哪幾種,肝木克土,再一種就是感受外界的濕。比如雨天走路什么的,這都是外濕的一種。內濕是肝木克土,土虛之后的運化水濕功能失常,造成水濕停聚。 濕又分為寒濕和濕熱,他們的區別很明顯,造成的原因也容易區分,寒濕大多數為外濕造成的,而濕熱也是內濕,飲食肥甘厚味等,他們的治療,也好分析。 寒濕,有寒則需要溫陽,有濕就需要化濕,所以就有了溫陽化氣一說(只是其一種方法)。 濕熱,有熱就要清有熱就要通過大小便排出去,給邪熱一個出路,就有了清熱利濕一法。 區分寒濕和濕熱比較容易,通過舌苔,就很容易的區分出來。寒濕~舌苔白膩;濕熱~舌苔黃膩。 剛才有人問我口臭是怎么回事? 我回答大家,口臭也有幾種原因:一,上面說了,胃火旺,消谷善饑,大家認真的想一下,光吃不運化,是啥概念?那就是兩個字“腐化”,食物腐化以后就會出現口臭。 二,水濕停聚,或者煉化成痰,阻于中焦,妨礙運化,也會造成口臭。對了,還有一點,牙齦屬于胃之絡,胃火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口腔炎癥,(西醫說法)也會出現口臭,是因為脾的運化失常。 比如說,越鞠丸,五味藥,解六種郁,就能很好的,有效的治療口臭這個問題,大家不妨去實驗。 什么是六郁? 氣血痰火濕食,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 越鞠丸組方:蒼術,香附子,川芎,神曲,山梔子。這五味藥都比較偏燥,所以,實證,效如桴鼓;虛證,則會更虛。加減應用,治療好多病,只要是有郁,實證辯證,隨癥加減。 這個方子的臨床應用,我簡單說下:根據郁結的偏重,可以加減藥味,氣郁為主可以加佛手,香櫞,柴胡,青皮,木香等; 血郁者加紅花,桃仁,丹皮,乳香沒藥等,來活血化瘀; 火郁者可以分上焦下焦,中焦,而加黃芩,黃連,黃柏; 痰郁者可以加半夏,陳皮,南星; 濕郁者加茯苓,薏苡仁等; 食郁者加山楂麥芽; 夾寒者,可以加桂枝,吳茱芋; 虛實夾雜者可以加黨參。 主講人~群主~董立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