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俗中,一般來講是:喜事登門請、白事掛幡到。其意為,遇到結婚之事,要等主家登門約請之后方能前去,否則有“吃大戶”之嫌;遇到白事,看到人家門口掛起了白幡,就應該主動去參與幫忙,這是因為喪事不便主家像過喜事一樣的到處張揚,另外白事一般時間緊、需要人手較多。 不過中國這一正規的民俗卻往往被一些勢利小人的勢利行為或中國人的虛情假意搞得主家不知道臨事如何處理。 其實,中國人處理紅白事最值得參考的約請親朋的標準就是農村的婚喪嫁娶。在中國農村的紅白事之中,必須通知誰呢?那就是親戚,這些親戚,不僅僅具有血緣關系,更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家族都在相互“來往”著----即民間所說的互相“行走"著,自己家有喜事或白事“通知他們后他們是最不挑理的、不通知他們反而會挑理”的一些人,于是報喪或發喜帖必須要首先通知他們,而其余的人是通過放鞭炮告知的。 除了親戚之外,針對朋友,仍需依據“通知他們后他們是最不挑理的、不通知他們反而會挑理”這一原則,進行自我鑒定之后再下通知。朋友圈子中其余的人是可以不下通知,讓他們隨意,因為中國習俗中參與紅事或白事的親朋好友都是要隨禮的,當你通知了那些本來不想給你隨禮的人,反而顯得自己有“爭禮”“索禮”之嫌,并且還會讓人家左右為難,這無疑是給人家出了一道難題。 對于喪事中沒有下通知的人的參與與否,主家應本著“參與的俺高興、不參與的不挑理”的原則或心態來處理。對于喜事中,針對沒有約請的主動參與隨禮的人,主家應該及時補發請帖,如果由于主家有特殊的安排,主家不補發請帖的,那么主動參與隨禮的人是應不去參加喜宴的,以防打亂了主家原來的的計劃安排。 綜上所述,當代紅白事發放請帖或下通知,應本著“小范圍內通知、讓其他人知道”的原則,其目的相當于“在二樓放了一個炸*彈,一樓或三樓的人員是否跟著跑,隨他們的便。” 中國自古講究禮尚往來,如此一來,待未來別人家有事之時,我們就可以進退自如了。 當然,在你日常所參與的幾個小圈子之中如果有特殊規定的依據小圈子的規定執行即可。 另外,每一個主家必須明白,無論你怎么下通知或約請好友,都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人或明或暗的挑理的情況。這其中有一些是到主家那里沒爭來面子的,一些事勢利小人想巴結沒有巴結上的,有一些是為自己的不參加行為而辯解的虛偽之士,等等,所以主家不必介意,應一笑而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