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柯維在其享譽世界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談到了花時間陪伴家人的重要意義。他把這叫作往情感銀行的賬戶里“存款”。他說,當我們需要影響孩子的行為時,就可以通過“取款”實現目標。當他們進入青春期時,我們能否和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更取決于我們在孩子童年時期和他們建立的親子關系是否親密。 而當孩子們慢慢長大時,你對他們的影響更取決于以下幾點:
那如何與孩子建立和維持親密的依戀關系呢,以下這些實用的方法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① 為你和孩子的每次見面和別離建立一些習慣模式。
② 對他們說的或者做的事情(哪怕聽起來有點不靠譜)經常表現出你的興趣。
③ 問問他們覺得自己能夠承擔哪一部分的任務。
④ 在他們快樂或傷感的時刻,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分享感受。
⑤ 利用客觀環境因素來幫助維持良好關系。
⑥ 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大于7歲),給他一些零用錢——沒錯,金錢也能幫助促進你們的關系。
⑦ 設計安排一些“家庭歡樂時光”。
最后,我要重申,最好是花時間和你的孩子做更多能夠建立情感聯結和增進親子關系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利用表揚或獎勵。和孩子們一起做過的快樂的事、一起度過的幸福時光是維系你們之間親密關系的重要基礎。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是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獻給家長們的一份文化大禮。本書提供了一種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進行分類的實用方法,并針對不同孩子不同類別的行為,指導家長使用“刻意忽略”“釋放信號”“情緒引導”及“PASTA對話法”等策略和技巧,發展孩子的自控力,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從而改變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自控力,幫助孩子打開成長大門的一把鑰匙。少說,與孩子對話需要壓住火氣掌握技巧;多聽,用巧妙傾聽引導孩子合理釋放情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以下兩篇文章均摘自本書,點擊即可閱讀,是否對你有啟發呢? 1. 孩子每一種不良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讓他們得逞的家庭模式(family pattern) 2. 孩子情緒失控時如何引導?值得家長收藏的超實用溝通句式+案例分析 當當網獨家發售,上市一周后即登上親子家教類新書排行榜冠軍。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期待你的評論。 |
|
來自: 昵稱22551567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