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RCEP談判的順利展開將給TPP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美國,有可能因此考慮降低TPP談判的某些標準以求加速談判進程。 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部長級會議8月2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與會各方就貿易自由化率(取消關稅的產品比例)原則上設定為80%、允許部分國家采取例外措施達成了一致。這有望使RCEP談判在2015年底前實質性結束談判,并在2016年初盡快解決其他技術性問題鋪平了道路。在目前TPP談判受阻的前提下,RCEP就自貿區談判最核心的內容達成一致,這對于整個自貿區談判實質性結束意義重大。 在WTO框架下多哈回合談判長期休眠、各主要貿易國深感失望、全球貿易規則又出現問題的背景下,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各貿易大國以及各大地區組織等加快了創新國際貿易規則,來促使WTO進行改革浴火重生。或許這才是確立新世界貿易秩序的較好路徑。于是,各國的雙邊FTA,區域性的TPP、TTIP、RCEP、FTAAP等貿易談判先后紛紛亮相,出現一幅群雄并起的國際貿易新趨勢。而在亞太地區,實現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則清晰地呈現出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即東盟主導、中國積極推進的RCEP和美國力推、排斥中國的TPP。 由東盟發起的RCEP,其成員有東盟10國和中、日、韓、澳、新、印等6國。作為一個囊括不同發展階段、文化背景和人口規模國家的自貿協定,RCEP是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是對各國或組織之間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此外,RCEP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符合亞洲產業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傳統實際,在實際談判中又采取循序漸進方式,兼顧成員國不同的發展水平,因而是最有可能被接受的貿易談判模式。如果RCEP得以實現,將誕生覆蓋全球約一半的人口,總貿易額約占世界30%的自由貿易圈。 TPP本來是小范圍的自貿談判,但是在美國加入并強力主導后,很快上升到地緣政治的高度,成為一個覆蓋環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12個國家的主要區域貿易談判。由于TPP涵蓋面廣、自由化程度高,并且是一個具有較強約束力的協議框架,因而被某些國家稱為是“高門檻”的未來全面經濟合作模式。據分析,TPP在提升現有的自由貿易水平上確有可取之處,但它的強勢和排他性以及冷戰色彩,使其最終能否建成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由于其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帶來了激烈的利益沖突,再加上強制采取毫無保留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條款,使得很多國家均面臨巨大的國內阻力。比如,TPP于7月底結束的這次談判,就因為新西蘭、日本和加拿大等國的強力阻撓而功虧一簣。 實際上,相對于TPP的“高門檻”來說,RCEP要相對容易一些,因為它只需整合5個現成的10+1自貿區(澳、新同屬一區),再加上東盟外其他成員國之間的FTA做基礎,因而是一個“門檻”適中、更具可行性的自貿區談判。說白了,RCEP就是這些FTA之間的升級版。因此,面對紛涌的各類貿易談判體制,RCEP談判的阻力最小,也最有可能按時間表達成協議,這使其比其他自貿區談判更具吸引力。而對于主導談判的東盟來說,RCEP將增強其在亞太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相比某些成員國在TPP中的“屈從”角色,誰的吸引力更大各國心知肚明。 從某種程度來說,TPP和RCEP這兩個亞太地區最大的區域貿易安排,誰先完成談判,誰就能基本建成亞太自貿區(FTAAP)的雛形,并取得區域貿易的主導地位。無疑,現在RCEP談判的順利展開將給TPP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美國,有可能因此考慮降低TPP談判的某些標準以求加速談判進程。同時,由于TPP和RCEP之中有7個成員是分別參加這兩個談判,所以,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重兩者的競爭。如果TPP率先達成,這部分國家可能舍棄RCEP而加入TPP行列中。反之,如果TPP談判受阻,客觀上會使RCEP“搖擺國”吃了個“定心丸”,就有可能促使RCEP早日達成。 雖然是由東盟主導,但中國在RCEP的談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如今,RCEP談判成功在望,這與TPP有可能擱淺形成鮮明的對比。RCEP如果如期建成,將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性事件,將有助于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發展的亞太,并對地區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對中國來說,RCEP不但將顯著改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還將使得中國在區域合作上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更為突出,為構建更穩定、互利、合作的國際經濟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國際財經評論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