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職教的經驗與理念 “教學工廠”是指將工廠的操作模式與實踐項目引入學校教育環境,在校內建立具有先進技術和完善設備的逼真的教學模擬環境,使學生定崗實習、企業項目研發和學校理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學工廠、企業三位一體的綜合教學模式,旨在建立一個創新、靈活而又富有彈性的教學系統,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模擬—效仿—融合的教學流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學習環境,便于他們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提升他們對于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可以將培訓課程與企業需求掛鉤,敦促教師不斷進修和學習專業實踐技能,實現從教學到實踐的自我提升;可以強化學校與企業間的緊密聯系,加深教學過程與企業環境的有效結合,促進職業教育的高效發展。 “項目教學”是指以教學工廠為平臺,將企業的具體項目引入教學過程,項目的設計、操作和完成等流程均與企業相同,也就是采用實踐性、操作性的項目現場,將完整的企業項目流程引入學校教學范疇,在企業工作環境下培養訓練學生的職業實操能力。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這些項目均來自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而非模擬仿制的,沒有既成的范本或成果可以參照,而且涉及的知識范圍較為廣泛,甚至超出理論教學的知識內容,因此,學生必須學會及時補充或提前自學相關知識并要鍛煉自身較強的獨立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項目教學是必須通過教師將項目分解成具體任務,然后再組織學生實施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具備相關的企業工作經驗和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參與過類似的項目運作,才能更好地將企業所需與學生應學有機結合起來。 “合作無界化”是指打破系部、個體的界限,將學校掌控的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比如:系部相互之間可以共同研究、協作開發、聯合承擔各種大型項目,教師也并不固定屬于哪個系,而是通過參與項目由學校統一協調管理;通過建立局域網站將全校師生所參與的具體項目的解決方案和成功經驗匯總起來以供大家分享借鑒、學習交流,有效地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鼓勵不同專業間的學生相互合作開展畢業項目,或者尋找在企業實習的學生進行無界化合作,通過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培養出現代社會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無貨架壽命”理念是指教師應時刻關注自身的職業壽命是否縮水,不能因為從業時間長短或者職稱級別高低等因素而持有干到頭、不想干等思想,要時刻關心自己的“貨架壽命”,不斷學習、充電、“保鮮”。為此,學校制訂了嚴密的教師引導培訓計劃,沒有年齡束縛和崗位限制,只要具備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就可以獲得學習機會,并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發展方向實行輪崗工作制,通過在不同崗位的工作經歷深入挖掘每位教師的業務潛能并使其得到充分的發揮。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應通過教學科研創新不斷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與科技更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保持同步,使自身的價值持續增值而不是貶值,以此來確保個人教師職業的“無貨架壽命”,為校企合作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我國高職校企合作建設對策 先進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是職業院校的立校之本、強校之路。高職院校要想進一步辦出質量、辦出品牌、辦出影響力,就必須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學校自身優勢更新辦學理念,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此外,高職院校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思路要清晰,要明白利益共享是校企合作的現實基礎,要思考企業在合作中損失了哪些利益又需要通過合作來實現哪些利益,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合作方式來盡可能地保證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實際收益維持均衡狀態,抑或使企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高職院校應該反思是否可以把校方在合作中獲得諸多便利,比如,通過借用企業的場地、借用企業的產品、借用企業的員工、借用企業的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等,改為企業借用學校的場地、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教師或學校的科研,來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員工的職業技能,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換位思考來探索建立科學合理且又切實可行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為了充分體現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目的,高職院校要加大教學工作各個環節的優化力度,使教學與合作能夠真正實現交叉與融合。首先,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方面,應有效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將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引入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時準確對應實踐流程,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和理論實踐一體化,培養學生在現代企業真實工作環境下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其次,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面要以校企結合、工學交替為切入點,以項目引導型課程為依托,以工作本位學習為載體,科學設計“工”和“學”的銜接交替,重視學生校內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銜接,利用工學交替、項目導向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職業知識與技能;最后,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應采用“以項目為中心、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和項目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漸進式的并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學習多元化知識與技術,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使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與實踐,主動學習,提升自身職業能力。 所謂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產業單位共同培養學生,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參加生產勞動的教育模式。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較弱,不能和企業處于對等的地位上進行合作,致使企業因利益難以滿足而普遍存在對校企合作缺乏熱情。對此,第一,我們可以依托現有教學資源,通過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實訓基地以及教學團隊建設集中優秀教師進行科技項目攻關,為企業提供真正能夠滿足生產需求的技術支持和人才資源,并通過項目研發帶動其他教師和學生知識技術和科研能力的更新,優化學校整體人力資源,體現學校的合作實力;第二,我們也可依托校園網絡資源,謀劃開發新的軟件平臺,建立各高職院校自己的經驗知識庫,對本校的教育教學成果、科技成果和技術開發經驗、社會服務經驗等進行系統化的搜集、整理和記錄,供全校師生或全國其他高職院校分享,提升學校整體的科研創新能力;第三,我們還可以將人才培養、科技攻關與社會服務和區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僅僅把培養學生作為校企合作的目標,而是要看到校企合作深入發展的前景、功能和作用,意識到校企合作既要成為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要成為行業和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最終成為校企資源以及其他資源整合關鍵紐帶,校企合作才真正有生命力。 人才是連接校企合作的橋梁。高職院校必須建立教師自我完善的有效機制,強化其參與高校進修訪問和企業工作經歷的數量和質量,才能確保教師具有不斷更新的職業教育能力和科技研發能力,才能保證校企合作的實際效果和完成質量。首先,要大力引進具有豐富企業經歷的一線人才。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政府部門協商并取得政策支持,準備合適的工作崗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增加宣傳力度來吸引那些對教育感興趣的企業人才,引進重點要放在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豐富的研發及管理能力而不是學歷、職務上,構建真正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其次,要加大對校內教師的培養力度。高職院校可以借鑒新加坡的人才激勵機制,注重教師的持續學習能力培養,通過出臺強有力的相關制度,鼓勵引導和硬性要求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現有教師企業掛職制度,將教師到企業掛職常態化、規范化,使他們的職業能力時刻“保鮮”。最后,高職院校還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文化建設,要確保依靠文化引領而不是制度約束來提高教師對職業的認知水平和自身的業務素養,確保教師能夠自覺自愿地堅持終身學習理念,堅持自我持續發展。 (作者: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科學教學部 王常靜) 聚焦職教資源中心 聚焦職教資源中心重裝上線!為廣大職校教師提供最全面、最專業的職教資源下載!找論文、找課件、找試題、各種職教資源盡在聚焦職教資源中心! 1.返回文章頂部,點擊藍色“聚焦職教”進行訂閱 2.搜索微信號“zjteachers”或“聚焦職教”關注我們 官方微博:聚焦職教 官網:http://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