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賞與評價 (一)2013年江蘇卷高考滿分作文 謹“小”慎“ 微” 幾個探險者點燃的蠟燭讓山洞中的一群蝴蝶遷移到了更加幽深的所在。在偌大的山洞中,“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看起來不可思議,然而確實如此。從中,我們悟到了,做人做事都應當謹“小”慎“微”。 謹“小”慎“微”就是注重“小”“微”之處。 謹“小”慎“微”有助于認清他人。明末的洪承疇兵敗被俘后不吃不喝,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舊友范文程從兩人閑聊中洪撣掉了衣服上的灰絮斷言其非死節之臣。后來,美女出馬,洪借坡下驢,成為清“開國元勛”??箲鹌陂g,陳嘉庚從國民黨數百大洋的盛宴與毛澤東幾元錢的家常便飯奢儉比照中,看出了國民黨的墮落與共產黨的生機,從而堅定了政治取向。是謹“小”慎“微”讓范、陳看清了洪承疇、國共的真實面貌,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謹“小”慎“微”有助于彰顯自我。崔永元拒不走穴,哪怕有人把他剪彩出場費開到50萬元。小崔說:我抵御不住剪彩的誘惑,所以“不去碰它,別沾這個事”。這就是謹“小”慎“微”的愛惜羽毛的小崔。莫言為領諾貝爾文學獎準備了五套服裝。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穿著西服,內著印滿篆體“莫言”的襯衣,非常搶眼;在演講時,他著中山裝,胸口 “莫言”的篆印和“中國紅”相互映襯,十分得體;在晚宴上,他又穿上了燕尾服,風度儒雅。是謹“小”慎“微”讓莫言彰顯出“外表低調,精神奢華”的中國式優雅。 謹“小”慎“微”有助于事業成功。李嘉誠的成功有很多的秘訣,僅從他宴賓時每個桌上坐幾分鐘的細節就讓人感受到他處世的精細,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阿基勃特之所以成為洛克菲勒的繼任者,和他遠行住旅館簽名時都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有關。這,引起了洛的關注,于是邀請他面談,讓他接任。 忽略“小”“微”之處讓個人受損。招聘過程,人際交往,事業打拼中為一個細節處理不當而悲催的事屢見不鮮。忽略“小”“微”之處還會讓國家衰亡。英王查理三世因為一個馬蹄鐵輸掉過一場戰爭。甲午海戰中國慘敗與炮塔上橫七豎八地晾著的衣物之間也有著必然的聯系。 老子認為“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歐陽修長嘆“禍患常積於忽微”,惠普創始人戴維感慨“細節成就完美”。對于“小”“微”之處,必須從做人的高度認識,從事業的高度認識,從國家利益的高度認識。 務請謹“小”慎“微”,因為茲事體大。 (二)2013年山東卷高考滿分作文 善待錯誤,人生境界頓開 面對《咬文嚼字》的挑錯,著名作家積極以感謝和理解回應,令人為之動容。我總以為,唯有積極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挑錯,人生境界才能不斷升華,生命才能日益趨向不朽和偉大。 挑錯的必要性,來自于主觀世界的狹隘與片面。我們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驕傲的同時保留一份面對不足的謙卑。善待別人的挑錯,是為了塑造一個更理性的靈魂,它讓人清醒,讓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諳這一哲理。當美國劇作家蒙特來華拜見這位劇作大師時,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黃永玉對他的批評信:“我不喜歡你后來的戲,一部也不喜歡,你丟失了通靈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如此辛辣,一針見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輕創作”的錯誤,曹禺硬是讓翻譯一字一句譯給蒙特聽……可見曹禺的偉大,除了對藝術的不懈追求,還體現在了對挑錯的理性面對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對別人的挑錯“充耳不聞”,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敗的苦楚。李經緯,在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健力寶”公司,創造了可與百事可樂比肩的商業傳奇??墒?,面對前無古人的成功,李經緯卻對別人的挑錯一概拒絕,面對公司上至領導下至員工的批評與阻擋,他不管不問,集巨資在廣州建造健力寶大廈,最終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對業界好友對他“不考慮商業規律,一味拉廣告招商”的挑錯,他拒絕誠懇吸收,最終讓健力寶暗淡于歷史的長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評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對別人尖銳的挑錯,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羨林所說的那樣:“別人說的話是鼓勵是批評是鞭策,都是對我好?!逼浯?,要學會甄別“有價值”的挑錯與“一味為了挑錯而挑錯”,也就是說,在面對別人挑錯時,不是固定的屈從,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碼的信任。如演員于是之一輩子都在接受觀眾的挑錯與批評,但必須經過“審視——消化——吸收”的過程,最終把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演到了人們心中…… 人生逆旅,每個人都會犯錯,迷失甚至被異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別人挑錯的胸襟,能夠帶領你欣賞更旖旎的風景。 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議論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數以說理見長。對文章進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論證的深度,更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縝密?!爸v道理”是議論文寫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講道理可以使論點旗幟鮮明,提倡什么反對什么都給人以清醒的認識。而論據通過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蘊涵的道理,說明其與論點的聯系,使論點與論據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句話:論點是統帥,論據是士兵,論據要為論點服務。 二、議論段病例分析 高考通常有這樣一類考生,他們寫議論文的時候,只會提觀點和擺材料,通篇作文沒有一點自己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這類考生往往缺乏對事物的認知和辨析能力,這類作文只能給到中等或以下檔次。譬如要寫提倡創新精神,則馬上就“A有創新精神,B有創新精神,C有創新精神,所以我們要有創新精神”。 高考議論文:觀點+材料=作文的失敗(以敘代議)。 【病例】貧困也 是一筆財富(論點) 原稿:“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恐艿芙訚惶K聯偉大作 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診斷】優點:觀點明確,論據豐富;缺點:“觀點+論據”格局。 【分析】論點和論據之間互相脫離,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的橋梁,論點還是論點,論據還是論據;論據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論點孤立無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據。這種“不講道理”的議論文,論點無論怎樣正確,也不足以服人;論據無論怎樣充足,也不過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改稿】“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
三、議論文構段法 其實一篇像樣的議論文,除了議論文的結構合體、思路入格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論點的恰當闡述和對論據的中肯分析;沒有這樣的闡述和分析, 議論文論點論據就不能粘連起來,而這個粘連是有“術”的。 (一)基本模式:“中心句+過渡句+舉例句+分析句+總結句”或者“觀點+過渡+事例+分析”。 “過渡”:要在觀點和事例之間,用適當的詞句來勾連,以接通文氣,使觀點和議論文材料在語言形式上暢通無阻。也就是說對中心句簡要闡釋,快速過渡到事例的闡述。 所舉事例相對完整,要突出中心句中的關鍵要素,例子經典,語言簡潔,盡可能給人以更多的信息,列舉事例時,盡可能采用整句。 “分析”:在事例敘述完之后,還必須對事例進行適當的分析評論,指出其本質特點,使事例和論點在內容上聯結在一起。言簡意賅,照應中心句的要點。 例如:①我們要重視“專才”。②我們不能奢求每個人都成為全才, 我們應重視那些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有獨特建樹的專才。③被稱為文化昆侖的錢鐘書先生 當年數學不及格, 卻被清華大學錄取,后來成為一代國學大師。④鐵一般的事實證明: 專才不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為大有用處的人才。 分析:①是論點, ③是事例。②和④分別是”過渡”和”分析”。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句, 觀點和事例就粘連起來了。 再如:認識自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才可以迎來成功。1994年新加坡旅游局給李光耀總理致電,大意是,我們不像埃及有神奇的金字塔,不像法國有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不像夏威夷有綿延數十里的海濱,不像中國有巍峨蜿蜒的萬里長城,我們只有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李光耀總理批示道,陽光,陽光就夠了!后來,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大面積種植花草,吸引了無數外國游客,從而連續多年國民生產總值躋身亞洲前三位。是的,有陽光就夠了。在我們仰慕他人的成功和榮耀時,為何不清醒地認識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個人價值?當你能正確認識自己時,你已經邁出了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二)議論規范段落范式 1.段首主句。 2.段中分論:采用并列式或者遞進式結構。以因果論證法【注①】(也稱分析論證)為主,通過分析問題,剖析事理,揭示主句和論據的因果關系,從而闡明主句的正確。以其它論證方法為輔。采用例證法(以事實作論據)、引證法(以觀念為論據)、比喻法(通過打比方,用具體事實證明抽象道理)以及正反對比法【注②】、反向假設法【注③】、同類歸納法【注④】等。 3.段尾主句:與段首主句意義相同,但可以更進一步地述說,或與段首文字有所變化。(需要特別說明,以上規范段模式的段中分論包括了幾乎所有的論證方法,而在具體寫作時或閱讀論文規范段時,論證方法僅擇一二。如采用例證法,同樣能寫成一個規范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