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厥陰治法,求治陽明,實為治肝之大法也。 肝為厥陰,膽為少陽,互為表里,中寄相火。《內經》名為將軍之官,其性至剛也。當有病時,會恒欺侮其所勝,會致脾胃受病,或脹滿、疼痛、泄瀉等諸證。因此方書有平肝之說,說平肝即可扶脾。如遇肝氣橫恣者,可暫用,而不可長用。過于平肝,必會影響臟腑氣化,而所傷也。肝在五行屬木,木性善條達,故治肝之法,當以散為補,方書有肝以斂為瀉,以散為補之說。散者即升發條達也。然升散常用,實能傷氣耗血 ,且又暗傷腎水,會損肝木之根也。 有謂:肝惡燥喜潤。燥則肝體板硬,使肝火肝氣妄動;潤則肝體柔和,而肝火肝氣長寧靜。故方書有潤藥柔肝之法。然潤藥常用,實與脾胃有礙,此法亦可暫用,而不可長用。 《內經》說:“厥陰不治,求之陽明”。《金匱》說:“知肝之病,當先實脾。”此為治肝之大法也。獨有醫家黃坤載,深明其理說:“肝氣宜升,膽火宜降。然脾氣不上行,則肝氣不升,胃氣不下行,則膽火不降。” 由此可見,治肝之病,當升脾降胃,培養中宮,中宮氣化得厚,以聽肝木自理。即有時少用理肝之藥,亦不過為調理脾胃劑中之輔佐之品。 五行之土,原能包括金木水火四行也。脾胃屬土,其氣化敷布,亦能包括金木水火諸臟腑。脾氣上行,則肝氣自隨之上升,胃氣下行,則膽火則隨之下降也。 《內經》論厥陰治法,有“調其中氣,使之和平”之語。所謂調其中氣者,即升脾降胃也。所謂使之和平者,即升脾降胃,而肝氣自和平也。 《傷寒論》謂:“其厥陰治法,有吳茱萸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肝與膽臟腑相表里,由厥陰治法,可推之少陽治法,有小柴胡湯(和解表里)。二方中,人參、半夏、大棗、生姜、甘草,皆調和脾胃之要藥也。且小柴胡湯,以柴胡為主藥。 而《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三復《神農本草經》謂:“柴胡實為陽明胃腑之藥,而兼治少陽也。”故治肝膽之病者,而師祖《內經》與仲景也。 二、當取五行金,能制木之理 肝經為病,不但不利于脾,如驚癇、癲狂、眩暈、腦充血諸證等,皆與肝經密切。蓋腦氣筋發于腎,分派于督脈。肝主筋,為腎行氣,故腦氣筋之病,實于肝臟有密切關系。 治法:當取五行中,金能制木之理,而多用屬金之品以鎮之,如鐵銹、鉛灰、金銀箔、赭石之類。佐加清肝潤肝之品,如羚羊角、青黛、芍藥、龍膽草、牛膝諸藥。牛膝味酸入肝,善引血水下行,為治腦充血之要藥,然必重用方見奇效。以使肝經風定火息,肝氣筋才能自循其常,諸病自愈矣。 如仍不能速愈者,宜用調補脾胃之藥以佐之。而后金屬及寒涼之品,可久服無弊。且諸證多系挾有痰涎,脾胃之升降,自能使痰涎自消也。 三、急者治標、與肝膽、脾胃相互為用 有的病證,其病不盡在肝,急則治標,可先注意在肝。如元氣虛脫者,病多大汗不止,或少止復汗,或兼喘促,有寒熱往來之象,此時宜用斂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如用山茱萸60克斂肝,斂肝即為補肝,而以人參、赭石、龍骨、牡蠣諸藥輔之。《神農本草》說,山茱萸肉主治寒熱,即指此證。張錫純的來復湯,能挽回垂絕之證。 肝膽為用,實能與脾胃相互為理。五行之理,能侮土,木亦能疏土也。例張錫純治飲食不消化,服健脾暖胃藥百劑不效。診其左關肝脈太弱,是肝陽不振,用黃芪30克、桂枝尖9克、數劑而愈。 例張錫純治黃疸,診其左關肝脈特弱,重用黃芪煎湯,送服《金匱》黃疸門,硝石礬石散而愈。 由臟腑理論可知,膽汁入小腸,助其消化食物,此為木能疏土之理。小腸雖屬火,但實與胃腑一體相連,故可作土論。疏肝之藥,如柴胡、川芎、香附、生麥芽、乳香、沒藥皆可選用;也可佐用活血藥,如桃仁、紅花、樗chu雞(臭椿)、蟅蟲之類;又宜佐瀉熱藥,不可驟用大涼藥,恐瘀得涼而凝滯,醫選用連翹、茵陳、川楝子、梔子諸藥,涼而能散,方為對證。 肝體木硬,宜柔肝之法。柔肝藥,如當歸、芍藥、柏子仁、玄參、杞子、阿膠、鱉甲等。亦宜用活血藥,其中尤以三七化瘀生新為要品,服湯藥外,三七細末3-6克。肝木可柔也。 四、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肝臟急迫時,肝體木硬,又有各異,過時又復常,如驟發痙厥(抽筋)。治法,宜急用甘緩之藥,以緩其急,其病自愈,與治肝體長此木硬者有異。如不愈,加涼潤藥,羚羊角、白芍、或再加鎮重之品,如朱砂、鐵銹等。 病癥:肝體木硬,則肝氣郁結,肝中血管閉塞,及肝木橫恣侮克脾土。或脅下脹疼、或肢體竄疼,或飲食減少嘔穢、吞酸,或噫氣不除,或呃逆連連,或頭疼目脹,眩暈,痙癇等諸病。 丸劑:甘草150克、白芍90克、連翹90克、肉桂45克、冰片9克、薄荷12克、朱砂9克。飯后1時后服3-6克,日2服。病急劇者空心服。日2服,睡時加一服。無病者,是為健脾消食藥,飯后1小時,服2-3克。 方義:甘草之甘以緩肝;芍藥之潤以柔肝;連翹以散氣氣分之結(單用治肝氣郁結有奇效);冰片、薄荷通其血管之閉;肉桂抑肝木之橫恣;朱砂制肝中相火妄行。諸藥合之為丸,其味辛香甘美,醒脾健胃,飲食增加。藥性平和,在上能清,在下能溫,自能奏效。 本文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1402866422/blog/1393293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