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經量多 指月經來時,超過正常的血量,但周期仍一月一次。月經量多的原因,皆見于氣虛,血熱兩類。治法補養氣血,亦當行血祛瘀,使氣血調和,陰平陽秘,則經病自愈。月經量多,多血熱內擾,迫血妄行,或氣虛,沖任不固,經血失約。 婦女經水不調皆是氣逆:用四物湯調之 醫家朱丹溪,論經水之大義是:經水者陰血也。血為氣之配,因氣而行。經水來而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經后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者,多痰亦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紫者,氣之熱也。黑者,熱之甚也。凡經候不調者,悉以四物湯為主。 1、氣虛月經量多 (1)、癥因:面色浮晄,氣短神倦,四肢腫脹,下腹氣墜,經血色淡量多,舌 苔薄白,脈象沉軟。多因過勞傷氣,氣虛不攝血,故月經量多。 (2)、治法:益氣升陽攝血。 方1、補中益氣湯加減: 由黨參15克、黃芪12克、白術9克、柴胡3克、升麻3克、甘草6克、 橘皮6克、赤石脂15克組成。水煎服。 (3)、方解:黨參黃芪補氣,白術健脾,柴胡升麻升提下陷之氣,橘皮甘草調 氣和中,赤石脂重墜固下。 (4)、按語:補中氣,健脾胃,升清陽之法,使中氣旺,脾胃健,則氣不下陷,經血自能控制。 2、血熱月經量多 (1)、癥因:腸胃積熱,下注沖脈,血海受熱,則經行量多。 (2)、治法:清熱涼血。 方2、玉女煎加減 由生石膏30克、鮮生地30克、知母9克、丹皮9克、瓜瓤15克、茅根 30克、燈芯3克、藕節15克組成。水煎服。 (3)、方解:生石膏瀉火,生地涼血清熱,瓜瓤、知母清腸胃蘊熱,丹皮、茅 根清血中伏火,燈芯清心利水,藕節清熱止血。 (4)、按語:方以瀉火涼血為主,使血海安寧,則經血不致妄行。 二、月經量少 是指月經周期正常,而經量減少,時間僅一二天即凈,其原因多見于血虛,血瘀阻兩類。女子以肝為先天,肝在體為筋,爪甲為筋之余,筋失血養,則肢體麻木,手足振顫,肌肉膶動,爪甲不榮。肝血不足,沖任失養,血海空虛,故月經量少,色淡,甚則閉經。 1、血虛月經量少: (1)、癥因:面色無華,肌膚干糙,頭暈目眩,心悸少寐,經色淡紅量少,舌 苔淡黃,質淡脈象細軟。營血不足,沖任失滋,血海空虛,故經血量少。 (2)、治法:補氣養血,以滋沖任。 方3、滋血湯加減: 由黨參12克、黃芪12克、熟地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3克、雞 血藤12克、丹參9克組成。水煎服。 (3)、方解:黨參黃芪補氣生血,熟地白芍養血,當歸養血和血,川芎養血行 氣,雞血藤養血活血,丹參補心去瘀生新。 (4)、按語:因血虛,故補氣養血為主,氣血漸充,沖任得滋,月經漸復常。 2、瘀阻月經量少: (1)、癥因:面色黃滯,下腹作痛拒按,經行尤甚,經色紫黑有塊量少,舌邊 質紫,或尖有瘀點,脈象沉遲。因行經感寒,經血停留,積而為瘀,瘀阻于內,經行不暢。 (2)、治法:活血化瘀。 方4、牛膝散加減: 由生牛膝9克、桂心3克、赤芍9克、桃仁9克、延胡6克、當歸9克、制香附6克、生蒲黃6克、五靈脂12克組成。水煎服。 (3)、方解:牛膝破血行瘀,桂心通陽活血,赤芍瀉肝散瘀,桃仁破血行瘀,延胡行血中氣滯,當歸養血活血,香附調氣,蒲黃行血化瘀,五靈脂行血止痛。 (4)、按語:因瘀阻,故以活血化血為主,溫經調氣為輔,使血行瘀化,則經血自能通暢。 方5、四物湯《和劑局方》: 由當歸6-12克、熟地9-15克、芍藥6-9克、川芎3-6克組成。水煎服。 (5)、功能:補血調血。 (6)、主治:四物歌訣:四物芎歸芍地黃,女科諸癥最為良,調經養血醫虛損,胎產無如用此方。營血虛滯,目眩耳鳴,心悸頭暈,面色萎黃,唇甲無華,婦人月經量少,或閉經不行,臍腹作痛,舌淡,脈細或細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