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神闕穴在人體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診斷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重新復習臍的胚胎發生、臍的解剖,分析臍全息的理論基礎與臍針療法的關系。結果:通過對臍的觀察與易學理論的結合,不僅能診斷疾病而且也能治療疾病。結論:臍針療法、臍診法是一種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主題詞]臍;中醫全息論 臍—神闕也,臍針療法[1]的獨門穴,為人的先天之結蒂,位居腹部中央,又稱臍中、氣舍、維會等,是胎兒吸收母體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途徑。 1臍是人體最大的全息元 生物全息率認為,生物的任何一個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體的縮影,任何一個在結構和功能上有相對完整性,并與周圍部分有相對明確邊界的相對獨立部分都是全息胚。 人體存在著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元。雖然,每一個全息元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間對整體信息的濃縮度又存在差異。筆者在數年對臍的研究與探討中認為,臍是人體先天與后天的信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反復體驗,就能提取整體的信息,從而指導臨床。 2臍全息的物質基礎 2.1臍的胚胎發生 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開始,之后受精卵逐漸發育分化形成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由這3個胚層演化成人體各組織器官。在胚層開始分化的同時,胚盤向羊膜腔內隆起,開始形成胚體。隨著胚體的發育,胚體腹側的卷折緣越來越近,最終在胚體腹側形成圓索狀結構即原始臍帶。臍帶是連于胚胎臍部和胎盤之間的索狀結構。臍帶外包羊膜,內為間充質分化的黏液性結締組織和臍動靜脈,還有閉鎖的卵黃囊和尿囊,出生前后即行閉鎖。臍靜脈只有1條,閉鎖后成為肝圓韌帶,而靜脈導管在閉鎖后成為靜脈韌帶。臍動脈有2條,它是髂內動脈的分支,在胚胎時期動脈較短,以后逐漸增長。其由髂內動脈發出后先在膀胱兩側向上行走,后沿腹前壁上行,經臍環穿出閉鎖成臍內測韌帶。臍是胚胎發育時期腹壁的最晚閉合處,是腹前壁薄弱區。 2.2臍的解剖 臍位于腹部前正中線上,從劍突至恥骨聯合線的中點。因為臍在胚胎發育中為腹壁的最后閉合處,所以臍部皮膚深部沒有皮下脂肪層,表皮角質層較薄,有致密的結締組織,臍中央部呈瘢痕化。臍筋膜是腹內筋膜的一部分,臍部外皮與筋膜和腹膜直接相連。臍下兩側有腹壁動靜脈及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第10肋間神經的前行支在此通過。臍部動脈壁具有特殊結構。臍部的屏障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