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臍療法
敷臍療法簡便易行,清洗肚臍后平臥,取配制好的藥末適量,用生姜汁或黃酒、蜂蜜、醋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透氣膠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時,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皮膚耐受性好的人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超過24小時,一般可連用2~7天。此療法既可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內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

△嬰幼兒腹瀉:吳茱萸、肉桂、廣木香、公丁香、地榆各5克,研末敷于臍上,蓋上紗布,2天后換藥。
△自汗、盜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細末,加白酒適量調勻,敷于臍中,用熱水袋加溫,每24小時換藥1次。
△呃逆:芒硝、胡椒、朱砂各2克,共研末,外敷于臍部,膠布固定,1次可愈。
△小便不通:大蒜1枚,梔子7枚,鹽少許,一起搗爛。將藥包1層紗布,貼于臍上,然后膠布固定。敷后過1小時即可排尿。
△脾胃虛寒型胃痛:用胡椒、干姜、香附等一起搗爛,用黃酒調成糊狀,連用2~7天。

敷臍治療婦科病:
▲月經不調: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5次為一療程。
▲痛經: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細末,酒調敷臍上,用膠布固定,然后放上熱水袋加溫。兩天換藥一次。
▲血瘀型閉經:威靈仙20克、蜣螂10克、焙干后研為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一小時去藥,每天兩次。
▲崩漏: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研為細末,艾葉30克煎汁后調適量藥粉敷于臍中,每6小時換藥一次,5天為一療程。
▲白帶量多:芡實、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為細末,取藥粉適量,加醋調成糊膏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7天為一療程。

▲脾胃虛弱型妊娠惡阻: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姜汁1小杯,先將前三味藥研成細末,取藥粉適量,以生姜汁調和藥粉如稠糊狀,敷于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兩次,3天為一療程。
▲產后盜汗:何首烏適量,研為細末,加水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
▲肝郁氣滯型乳癖: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薄荷、梔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蔞、黃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8次為一療程。
▲子宮脫垂:升麻20克,枳殼25支,黃芪20克,柴胡20克,黨參20克,麝香0.6克,陳醋適量,除麝香另研外,諸藥共研成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以醋調和成糊狀。患婦平臥,取麝香0.15 克納入臍孔穴中央,再將調和的膏藥敷于臍部,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注意以下幾點:
◆有皮膚過敏史的人,或貼藥后出現過敏者應慎用。
◆治療前必須充分消毒臍部,用藥后也要認真清洗臍部。
◆臍療所用藥物均為熱性和通經絡之藥,故孕婦不宜使用,以免引起流產。
◆急性病變、體內有濕熱、肚臍有炎癥或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