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問題之前,先看圖爽一爽: 正步為什么要踢這么齊?這對軍隊來說有什么意義? 當然有意義。研究發現,士兵列隊前進除了可以震懾敵人外,還能讓自己士氣大增——與三五成群隨意走著的男性相比,行走時步調一致的男性會認為他們潛在的敵人沒有那么可怕。研究論文作者之一、演化人類學家丹尼爾·費斯勒(Daniel Fessler)說:“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齊步前進的男性看上去更有攻擊性。當出現利益爭端或挑釁時,如果你認為對方比我方弱,你就更有可能主動發起進攻。” 不論是進行宗教儀式時,還是在足球場看臺上玩“人浪”時,行為同步都好處多多。這點對其他動物也適用——例如有研究表明,不同族群的海豚在發生矛盾時,能夠同時跳躍翻轉的一組通常會獲勝,而那些同步率低的那組自然就輸掉了。 對海豚們來說,跳得齊不齊可不只好看的問題,還會影響到爭斗的輸贏。圖片來源:wikispaces.com 在最新的實驗中,研究者們招募了96名男性,讓他們分別與另一名男性一起行走200來米。這名男性實際上是研究小組的雇員。在這96名男性中,一半的人被特意要求與雇員同步行走。走完之后,研究者向他們展示了一張憤怒男性的面部照片,并讓他們估計照片上男性的身高、體型以及肌肉。結果發現,以一致步伐前進的男性與隨意行走的相比,傾向于認為照片上的男性身高較矮,體型也較小。 費斯勒表示:“全世界的軍隊平常都會訓練列隊前進,即使這與作戰能力并沒有什么關系。”不過這項研究表明,列隊前進本身能減輕士兵們對潛在敵人的恐懼感。“一群野狼對著山那邊的另一群野狼嚎叫,除了要震懾對方以外,也在互相鼓勵,就好像在說‘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有動力、有能力,我們并肩作戰’。”
對大腦來說,整齊劃一的事物最好了,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加工流暢性(processing fluency)。 加工流暢性是指信息加工的難易程度;一種刺激的加工流暢性越高,意味著大腦處理起來就越容易。在視覺加工中,對稱性、高對比度、圓滑的邊緣都屬于高流暢性的特征。整齊劃一的事物,無論是緊密排列的物體,還是閱兵的腳步,都有一些視覺特征模式有規律地反復出現,這樣的刺激對于大腦來說也是比較容易處理的。 在審美心理學領域有大量研究表明,加工流暢性會帶來愉悅的主觀體驗。例如,給被試呈現一系列視覺圖案,人們通常會報告說更喜歡那些加工流暢性較高的。此外,在實驗室里使用某些技術手段,臨時操縱被試的視覺加工過程,使其流暢性提高,也會導致他們更喜歡眼前的刺激,并且在負責微笑的肌肉區域能記錄到更強的電活動。基于這些研究證據,有人甚至提出,審美體驗的本質就是加工流暢性。 那么,為什么流暢的加工會讓人感到愉悅呢?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進化而來的本能反應。加工過程順暢,意味著個體處在熟悉的環境中,一切盡在掌控;相反,加工過程如果不順暢,則意味著環境中存在不熟悉或不確定的因素,可能面臨著危險。 人為什么能看到不同的事物,這是感覺層面的事。人為什么會喜歡不同的事物,這是知覺層面的事。所以大多數人會喜歡整齊劃一的事物,這是基于人類共有的知覺特性。 知覺的整體性純粹是一種心理現象。有時即使引起知覺的刺激是零散的,但所得的知覺經驗仍然是整體的。 比如下圖: 明明是3個吃豆小人兒和3個大于小于符號,為什么人會看到一個“透明”的三角形覆蓋在一個三角形邊框及三個圓形之上?因為這樣的理解對人類的大腦更簡單。 在感覺資料轉化為心理性的知覺經驗過程中,顯然是要對這些資料經過一番主觀的選擇處理,這種主觀的選擇處理過程是有組織性的、系統的、合于邏輯的,而不是紊亂的。心理學的格式塔理論(Gestalt theory)認為,知覺組織法則主要有如下四種: 1、相似法則,如下圖: 圓點是一組,叉是一組,不會認為同在一列的叉和圓點變成了一組,因為位置不如形狀的相似性明顯,組織起來更容易。 2、接近法則,如下圖 A被看成縱列,B被看成橫行,因為它們形狀一致的情況下,位置更接近就更容易分成一組,理解起來更容易。 3、閉合法則,如下圖 你不會看到一堆黑色扇形碎片,而是看到一個立方體和它的8個頂點,因為你的認知需要“閉合”,需要讓世界有意義從而易于理解,這和后面的知覺理解性有些類似。 4、連續法則,如下圖 你不會看到多個首尾相接的半圓弧形,而是看到一條波形曲線不停地和直線相交,因為這樣理解起來更連續,更容易。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時,總是依據既往經驗力圖解釋它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如下圖 看到了嘛,斑點狗。雖然看到它不容易,但看到它之后,這一堆斑點再被大腦加工起來,就容易多了。 附送一個相對容易的動態狗。 好了,上面三條,只是在講:為什么人腦會在加工信息時,在知覺層面上,刻意追求對信息的合理簡化? 因為外界信息太多了,大腦分分鐘過載崩潰,所以不得不犧牲大量的噪音信息,把其中有意義的好理解的能記住的,篩選出來,然后作為知覺加工的產出。這是人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習得的一種認知習慣,幾乎已經成為了本能,很多時候你自己根本注意不到。 然而,本能就本能好了,說明大腦傾向于這么干而已,道理我都懂,那為什么人類會“喜歡”看閱兵方陣這種整齊劃一、從而容易被大腦組織加工的東西呢? 這就是上文說到的知覺流暢性。
流暢性是個體對加工信息難易程度的一種主觀體驗,它分為知覺流暢性、概念流暢性、提取流暢性等。其中知覺流暢性涉及個體對刺激較低水平的加工,反映了個體對知覺外部信息難易程度的主觀感受——它本身并不是一種認知操作,只是一種有關認知操作的感受。比如,看到雜亂無章的房間,有的人就會覺得頭很大,而看到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少女的床,可能就舒服多了。 同樣地,由于整齊劃一的事物,比如閱兵時的正步,大腦加工起來更容易,流暢性更高,所以主觀體驗就會好得多。 簡單來說,人類的大腦一直都很累,忙著加工外界的各種信息。突然間一道光出現,進入另個畫面,外界信息已經被整理得非常有規則了,大腦加工起來特別輕松,得到了充分休息,感受到了世界的善意。就像軍訓時站了一整天的崗突然允許你稍微坐下來休息五分鐘一樣,是不是立馬舒爽歡喜起來了呢? 畢竟,你們人類是低熵體呀。 本文編輯自果殼網科學人、果殼問答,作者Stephanie Pappas、沉默的馬大爺、科學家種太陽。 戳【閱讀原文】,看果殼給你解讀那些閱兵里的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