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嘛,作為年輕人,正是朝氣蓬勃的金色年華,理所當然地要有夢想,而且更要敢于去大膽追夢。夢想可能人人都會有了,可是,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大膽追夢的能力嗎?早在2013年4月6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中國太多的年輕人缺少理想,欠缺追夢的勇氣。張總的前半句話用以指所有的年輕人可能太過冤枉,后半句話則是鐵定的事實。
那么,我們就要問一句了: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為什么偏偏就喪失了大膽追夢的能力?
首先就要說到我們現在施加于年輕人身上的教育了。本來,好的教育,應該讓我們變得更真實,把人身上最真實的情感和能力開發出來,要把每個人的想象力發揮出來,要把他的個性彰顯出來。應該讓我們把所有知識忘掉之后,仍舊具備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即創新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才能為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可是,由于現在中國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學校”早已經變成了“考校”,身處其中的年輕人也不再是學生,而變成了考生,整日被架在考試的爐火上燒烤,幾年燒烤下來,可憐的考生們只能變成疲于應付的考試機器。能不被燒焦烤糊已屬萬幸,哪兒還敢奢談什么夢想,哪兒還有追夢的能力啊!
于是,僥幸從“考校”畢業的考生就徹底與夢想告別,轉而追求一種四平八穩的生活,大學畢業生們爭當公務員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上面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就碰到過這種事情,一位專業對口的名校大學生,最后決定放棄微軟而選擇公務員,理由是“在那里可以建立人脈,可以拿到房子的補貼,至于具體做什么事不重要”。年輕人選擇當公務員服務公眾本來是件普通的事情,但當大多數大學生為了所謂的穩定對公務員趨之若鶩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得不說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了。
讓年輕人喪失了大膽追夢能力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壓在他們身上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大學擴招,讓更多年輕人進入大學學習,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大學大躍進式的招生,每年批量生產那么多大學生,而他們又不一定都能就了業,好事也就要變成壞事了。中國大學畢業生當時的招生規模是100多萬,但到了2009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了600萬,達到了611萬,以后逐年遞增,2010年630萬,2011年660萬,2012年680萬,2013年將近700萬。可憐的是,2009年到2011年的就業率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穩定在86%到90%。因為大學雖然能人為地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擴招,但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并沒有那么快。因此大躍進式的急速擴招,只能形成一個長期的就業壓力,最終承受擴招苦果的,只能是年輕人。
即便是那些就了業的大學生,職業也未必是理想中的。而就不了業的,就顯得悲催多了。來自河北大學的碩士生小李一共投了200多份簡歷,卻沒有得到一家的回音。此外,他還參加了多個省份的公務員考試,也都無果而終。在這個大學生就業要拼爹的時代,國家的就業體系能做到對個體能力的客觀檢驗嗎?能做到對機會公平的堅決捍衛嗎?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曾經有十多年時間打通了社會底層的上升空間,農民的小孩通過讀書能夠改變自己的身份。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社會上層的封閉性程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擴招以后,農民家庭的子弟進入到社會上層的通道變得越來越窄。在就業大環境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社會上層人士可以通過很多種辦法,把好的工作崗位,把容易提拔的工作崗位、收入比較高的工作崗位,通過各種方式轉給自己階層人士的子女。中國就業市場的整體公平就這樣給損害了,年輕人的追夢能力自然也就給損害了。
連年飆升不停上漲的的房價,是讓中國年輕人喪失追夢能力的第三大罪魁禍首。過去十年中國一線城市房價瘋狂上漲了10倍之多!盡管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但土地收益和房地產稅收成為各級政府的主要財源,政府從房價中掠奪斂財成為常態之時,任何調控都無法遏制或阻擊房價的持續上漲,自然也就難逃“越漲越調,越調越漲”的怪圈。而真正獲取暴利的,只有地產商和炒房者包括權貴,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淪為“房奴”,幾代人陷入了房價上漲的痛苦之中!
當城市的房價動輒數萬,月薪二三千元的青年人只能永遠望樓興嘆!毋庸置疑,雖然今天的中國擁有了許多世界第一世界第二,少數人的收入也早已趕上和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造就了一批富可敵國的地產商、資本大鄂、權貴掮客,但是,更多的人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人,無論是個人收入或生活水平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也沒有公平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高速的經濟增長固然可以為官員的政績涂脂抹粉,卻很難讓那些被剝奪了基本利益,抑或被經濟高速列車無情拋棄的青年人再去追夢,再去做什么“中國夢”了!
實際上,讓中國年輕人喪失追夢能力的鴻溝,還有很多很深,想要去跨越并不容易。當中國驕傲地宣稱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充斥世界各地的時候,我們卻殘酷地發現,在成千上萬家工廠辛勤流汗的年輕人,在城市里不僅沒有戶籍,也沒有長期的棲身之地,更不用提及什么政治權利;即使辛辛苦苦在諸如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購買了住房,也只能領取一紙毫無意義的暫住證,其子女連在北京參加高考的權利都沒有。各種束縛各種岐視性政策,使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根本無法融入城市社群,他們只是城市的匆匆過客,異鄉的“長工”或者“短工”。
讓人慨嘆的是,當今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和個人能力問題,而是制度和政策讓極少數人在短時間內占有了絕大多數的社會財富,單純靠誠實勞動追求成功和財富的希望,己變得日益渺茫甚至遙不可及。在中國3000多個財富超過1億的家庭中,竟然有2900多個家庭擁有各種特權背景。比例之高,觸目驚心!更為殘酷的是,在貧富差距嚴重分化的今天,社會公平被不斷肢解,向上奮斗的道路被堵死,就這樣,年輕人的青春理想被生生毀滅。
其實,年輕人的追夢,追的也就是“中國夢”,但這個夢不應該是一個虛無飄渺遙不可及的夢,而應該是一個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美好現實!如今,中國青年所憧憬的國強己經變成現實,然而對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民富仍然還是一個美好的憧憬,這直接束縛了年輕人追夢的翅膀。當舉國上下都在熱議“中國夢”的時候,每個中國年輕人都希望這個中國夢更加契合自身的利益,想想也是,如果中國夢與每個中國青年自身沒有太多關系,再美麗的中國夢也不過是神馬與浮云。如果要談民族復興,就離不開廣大人民的期盼和福祉,而中國夢更不能超脫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家國情懷。
說到底,青年人所追求的“中國夢”,無非是靠體面的勞動獲得合理的回報,過上有尊嚴的免于恐懼的生活,實現機會平等和權利平等,擁有憲法賦予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這個目標或者理想,不應該是無恥政客的欺騙,更不是無良媒體所喧囂的虛幻。
可殘酷的現實卻是,當財富的來源成功的追求不再取決于個人自身的努力,而是取決于出身、特權等因素時,年輕人還能怎么去追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