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江履秋治風濕頑痹經驗 汪履秋,全國名老中醫,從事醫、教、研50多年,擅長內科雜病的治療。汪老認為,風混頑痹相當于西醫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歷節病”、“痛風”范疇。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風寒濕邪,病久邪氣痹阻絡脈,氣血津液運行受阻,或因久痹正虛,推動無力,氣血津液運行遲澀,形成痰濁與瘀血。治療應祛風、宣濕、化痰、消瘀。汪老據多年臨床經驗自擬加減痛風方治療本病,收效頗佳。 加減痛風方組成:全蝎、麻黃、桂枝各3克,制蒼術、制附子、防風、防已、威靈仙各10克,雞血藤、露蜂房、雷公藤各15克。治則:祛風除濕,化痰消瘀。主治:風濕頑痹。癥見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痛,甚則強硬變形,屈伸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淡苔薄微膩,脈象細弦帶澀。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本方麻黃發散風寒,蒼術苦溫燥濕,附子溫經散寒,防風祛風勝濕;桂枝祛在上之風,防已除在下之濕;威靈仙通行十二經脈,祛風通絡;雞血藤活血養血,兼制他藥溫燥太過;全蝎、露蜂房搜風剔絡,雷公藤祛風解毒。縱觀全方,君臣佐使,配合得當。加減:風盛游走加白芷、羌活各9克;濕盛漫腫加苡仁、大腹皮各10克;肢體腫脹者加入枳殼、川樸各10克以理氣宣痹;久痹正虛者加當歸、黃芪各10克或加地黃10克,以補氣血、養腎補腎。此外,還應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配合引經藥,如上肢重用桂枝,加姜黃;下肢加木瓜、川牛膝;周身關節痛加千年健、伸筋草、絡石藤等。 病案舉例:陳某,女,51歲。肢體關節酸痛1年,加劇1周。入院時手指關節腫脹疼痛,晨起僵硬,兩膝、踝關節明顯腫脹,關節局部怕冷,苔薄白,脈弦緊。查血沉73毫米/小時,類風濕因子陽性。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