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需要藥師了解的是,上腹中部痛還可能是胃癌或胃穿孔引起的:胃癌之疼痛無規律,開始為上腹不適、膨脹及沉重感。如按胃炎治療,癥狀可暫緩解;胃穿孔通常是在消化性潰瘍或胃癌基礎上發生的,患者上腹痛明顯,可以伴有嘔吐、發熱。體格檢查可見上腹部壓痛,嚴重時出現全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甚至板狀腹(觸之像門板一樣堅硬)。這時使用口服藥是行不通的,首選手術治療。 胃炎 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癥反應,出現黏膜潰爛、暴露或者萎縮等癥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慢性胃炎可以從病因、癥狀、疼痛特點、分類上區分,見下表。
急性感染性胃炎需由醫生行抗感染治療;因精神應激引起的急性胃炎首先要使身心休息,解除病因;急性腐蝕性胃炎必須進行大量的輸液和輸血,也就是說,如果顧客或顧客家屬告知藥師其服用了腐蝕性化學物品,則應馬上送顧客到醫院治療;急性內因性胃炎,應治療其原發感染或過敏反應,并根據癥狀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消化性潰瘍 胃粘膜分泌的消化液損傷黏膜使其形成的潰瘍叫做消化性潰瘍,按病位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原理還未完全弄清楚,目前的研究認為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感染幽門螺桿菌后,胃粘膜發生炎癥形成潰瘍;面對壓力、煩惱時的應激使得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受植物神經控制的胃受到影響,胃液和保護黏膜的黏液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傷害胃和十二指腸的黏膜而形成潰瘍。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三大癥狀分別為疼痛、反酸和出血。 疼痛 胃、十二指腸潰瘍最多的自覺癥狀就是疼痛,約90%的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醫。 胃、十二指腸潰瘍會出現心口周圍憋悶、鈍痛等癥狀;急性胃潰瘍開始時會有強烈的陣痛;胃與十二指腸的后壁上形成潰瘍時也會有背部疼痛。 疼痛與潰瘍的大小沒有關系,因此,靠疼痛的有無、以及疼痛的強弱不能判斷潰瘍的程度。有的潰瘍患者絲毫不感到疼痛,直到潰瘍發展到穿破胃與十二指腸腸壁形成穿孔后,腹膜炎的發生才使患者因劇痛而察覺。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與飲食有很大關系,多數胃潰瘍患者在進食中和進食后疼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時疼痛,疼痛較為劇烈,且持續30分鐘以上,進食后疼痛消失。二者疼痛時間點的區別是因為:胃潰瘍疼痛是進入胃的食物刺激潰瘍面而引起的疼痛;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則是胃酸刺激潰瘍面引起的疼痛。 反酸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發生胃灼熱、打嗝、胃脹等癥狀,有的患者還會出現惡心、食欲不振等情況。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或幽門部時反酸較多。 胃灼熱多由于酸性胃液在食道中返流而引起,因此在感到胃灼熱時不要平躺,應坐著或站著,將上半身挺直。 出血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出血有嘔血和便血兩種。 嘔血后,會出現臉色發青、出冷汗、血壓下降等體征,此時應盡早叫救護車。 胃、十二指腸出血時,由于胃液中的鹽酸與血紅素發生化學反應而使血液變色,排出時大便呈柏油樣的烏黑色;如果排出的不是柏油樣便,而是暗紅色便,那么則提示胃或十二指腸大量出血,血液在短時間內就通過了腸道。 血便并不只是胃、十二指腸潰瘍時會出現,胃癌和大腸癌患者也可能會有便血??傊霈F便血后,應提醒顧客迅速就醫。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主要是要在醫師指導下實施驅除幽門螺桿菌的三聯療法。對于發生出血、幽門梗阻、穿孔三大并發癥的消化性潰瘍,需進行手術。 兩大常見病以外的引發上腹痛的疾病 胰腺炎或胰腺癌 要點為腹痛是持續性的,逐漸加重,越吃東西越痛(胰腺炎的特征),常有后背牽涉痛,平臥時可誘發上腹痛,當坐位或前傾時疼痛可減輕,可伴有發熱、黃疸。胰腺癌患者還可見進行性消瘦。 膽囊炎、膽石癥 要點為上腹急性絞痛,絞痛后右上腹痛持續加重,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發熱等,反復發作,可因飲食高脂食物(如煎雞蛋)或過度受涼而誘發。部分患者有輕度黃疸。 膽道蛔蟲 要點為鉆頂樣陣發性疼痛,伴有嘔吐,但間歇時則完全不痛。 肝炎及肝癌 要點為右季肋區疼痛,以脹痛為主,左葉肝癌可有劍突下疼痛。肝癌患者常有進行性消瘦,腹脹、腳腫、消瘦、黃疸,甚至吐血或便血。 急性闌尾炎 要點為疼痛可轉移,起初有上腹痛,多于數小時后轉移為右下腹痛,所以應避免在初起時與急性胃炎混淆。 心肌梗塞 有一部分心肌梗塞患者會因上腹痛、惡心而誤找消化科醫生看病,這類患者往往伴有心悸、憋悶、咳嗽、紫紺、煩躁、汗出暈厥、低血壓、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癥狀。 上述疾病往往需要結合一定的檢查才能明確,這時就一定要推薦顧客到醫院就診,切不可隨便推薦止痛藥物,以免掩蓋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