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把下面的算式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式。 (1)4.96÷1.6=_______÷16 (2)1.35÷0.15=_______÷15 (3)2.7÷0.03=_______÷_______ (4)6÷0.012=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靈活應用商不變的性質,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能力。 答案:(1)49.6÷16 (2)135÷15 (3)270÷3 (4)6000÷12 解析:這四道小題都是將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式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算式。將除數轉化成整數是小數除法計算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步驟,轉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將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是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②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要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③當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時,要在它的末尾用“0”補足。這四道小題包括“位數夠”和“位數不夠需補0”兩種情形。第(1)(2)小題都是“位數夠”的情形,第(1)小題將除數變成整數,小數點要向右移動一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一位即可;第(2)小題將除數變成整數,小數點要向右移動兩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要向右移動兩位,并且將除數整數部分的“0”去掉。第(3)(4)小題都是“位數不夠需補0”的情形,第(3)小題被除數的小數點要向右移動兩位,但它只有一位小數,要在它的末尾補上一個“0”;第(4)小題被除數的小數點要向右移動三位,但它是整數,要在它的末尾補上三個“0”。 2.在下表中按要求填出商的近似數。
考查目的:正確、熟練地計算小數除法,掌握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能按指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答案:
解析:本題是以表格的形式,將同一個算式保留不同的小數位數。解答本題時,學生首先要能正確、熟練地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這是求商的近似數的基礎;其次,用豎式計算時要整體考慮,每個橫式只需列一個豎式即可,但要明確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最合適。由于最多要保留三位小數,所以應除到被除數的第四位小數,再來按保留小數位數的要求,分別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數。這樣處理既便于求出同一個商的不同精確度的近似值,又凸顯了小數位數與精確度的內在聯系,還發展了學生整體思考問題的能力。 3.下面各數中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分別填入指定的圈里。 考查目的:學生是否能正確區分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 答案:如下圖所示: 解析:本題是結合具體實例對小數按位數進行分類。學習了小數除法以后,小數的范圍比以前擴大了,不僅認識了有限小數,還認識了無限小數。顧名思義,有限小數就是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無限小數就是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識別一個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關鍵是看它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而不是看它的末尾是不是省略號。這里要注意循環小數(循環小數有兩種表示方式)都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除了循環小數外,還有無限不循環小數。 4.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后,比原數多2.88,原數是( )。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根據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靈活運用小數除法計算解決問題。 答案:0.32 解析:本題是運用小數除法計算解決小數點移動問題的綜合題。解答本題時,先要根據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也就是比原數多9倍。再根據“2.88”與“9倍”的對應關系列式解答。 5.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1)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并找出規律。 99.99×1=( ) 99.99×2=( ) 99.99×3=( ) (2)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99.99×4=( ) 99.99×5=( ) 99.99×6=( ) (3)你能用發現的規律接著寫出幾道像這樣的算式嗎?試一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以及觀察、比較、歸納和推理的能力。 答案:(1)99.99 199.98 299.97 (2)399.96 499.95 599.94 (3)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解析:本題是利用計算器探索小數乘法中的規律,需要經歷“用計算器計算——觀察發現規律——利用規律寫得數——根據規律續寫算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核心的是“觀察發現規律”,即“找”規律?!罢摇币幝梢小罢摇钡姆椒?,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算式的變化,因數怎樣變化,積怎樣變化,前后算式之間有怎樣的聯系,通過這樣的觀察和比較,再來進行總結和歸納。“找”到了規律之后,就可以“用”規律,“利用規律寫得數”和“根據規律續寫算式”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規律的結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通過經歷這樣的探索和應用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和推理的能力。 二、選擇 1.下面有三道小數除法計算,其中錯誤的是( )。 A.42.91÷7=6.13 B.77÷25=3.8 C.10.2÷15=0.68 考查目的:學生是否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否具有自覺驗算的意識和習慣。 答案:B 解析:這三道算式都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其中“42.91÷7”是基本情況,“77÷25”是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需要添0繼續除,“10.2÷15”是整數部分不夠商1的特殊情況?!?7÷25”雖然也是基本情況,但由于它除到被除數的末尾添一個“0”還是不夠除,需要再添一個“0”繼續除,很容易漏掉商中間的“0”,所以是小數除法計算中的難點。解答本題時,學生有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根據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再算一遍,另一種是應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驗算商是否正確。 2.下面有關于近似數的三種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計算價錢時,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分” B.將一個數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數 C.求商的近似數時,如果保留整數,就要除到個位,再將個位“四舍五入” 考查目的:①學生是否理解小數位數與精確度之間的關系;②學生是否掌握了求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答案:C 解析:商的近似數與積的近似數一樣,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取不同精確度的近似數。取近似數時要注意兩點:①根據實際需要取不同精確度的近似數,如計算錢數時可以精確到“角”,即保留一位小數;也可以精確到“分”,即保留兩位小數。②理解不同精確度與保留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如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十分位就是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位數,也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數。所以選項A和選項B的說法都是正確的。求商的近似數時,應該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所以選項C的說法是錯誤的。本題是問錯誤的說法是哪一個選項,所以應該選擇C。 3.下面三道除法算式中,商是循環小數的是( )。 A.91÷7 B.4.4444÷5 C.15÷74 考查目的:學生是否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借助具體實例考查學生對循環小數概念的掌握。解答本題時要注意兩點:①理解兩個數相除所得的商有三種情況,或者是整數,或者是有限小數,或者是循環小數。②明確循環小數的概念。在三個選項中,91÷7的商是13,是整數;4.4444÷5的商是0.88888,雖然它的小數部分從十分位起“重復出現”數字“8”,但它沒有“依次不斷”,它是一個有限小數;15÷74的商是0.2027027…,并且它的小數部分從百分位起,“027”三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所以,應該選擇C。 4.下面三個循環小數中,循環節不是“36”的是( )。 A.5.3636… B.0.36036036… C.3.633636… 考查目的:學生是否理解循環節的概念。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時,首先要理解概念,理解循環節就是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其次要認真觀察,觀察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從哪一位起哪一個數字(或者哪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本題的三個選項都是循環小數,在第一個選項5.3636…中,它小數部分從十分位起依次不斷重復出現“36”,所以它的循環節是“36”;在第二個選項0.36036036…中,它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不是“36”,而是“036”,所以它的循環節不是“36”;在第三個選項3.633636…中,它小數部分從千分位起依次不斷重復出現“36”,所以它的循環節也是“36”。綜上所述,本題應該選擇B。 5.下面是一棟樓房的客用電梯,如果一個成年人的體重按75 kg計算,那么這臺電梯一次最多可承載成年人的人數是( )。 A.10 B.11 C.12 考查目的:學生是否能根據具體情況用“去尾法”“進一法”取近似值解決實際問題。 答案:A 解析:本題是根據具體情況取商的近似值的實際問題。取近似值時,不能機械地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舍”還是“入”。本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根據數量關系列式計算800÷75=10.66…,計算的結果是小數,而電梯承載的人數必須是整數,因此本題的答案需要取計算結果的近似值。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承載的人數是11人,而11人的體重是825 kg,超過了電梯的限載量,所以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承載的人數是10人,即應該選擇A。 三、解答 1.先計算,再回答問題。 (1)計算下面各題。 1.2÷0.01= 1.2÷0.1= 1.2÷1= 1.2÷10= (2)從上面的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根據276÷23=12,寫出下面各題的商。 276÷2.3= 276÷0.23= 27.6÷0.23= 2.76÷2.3= 考查目的:考查利用小數除法計算發現規律、應用規律的能力。 答案:(1)120 12 1.2 0.12 (2)被除數不變,除數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商就縮小到原數的多少分之一;反之,除數縮小到原數的多少分之一,商就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 (3)120 1200 120 1.2 解析:本題由三組小題構成了一個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應用規律、發展思維的有機整體。第(1)組題是讓學生在鞏固小數除法計算的同時,體會被除數不變時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第(2)組題是一個設問,引導學生將所體會的規律進行歸納和概括,進一步明確被除數不變時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喚醒學生整數除法中商的變化規律的已有經驗。第(3)組題則是靈活應用商的變化規律直接寫出除法算式的結果。其中“276÷2.3”和“276÷0.23”都是被除數不變,除數分別縮小到原數的 2.李阿姨和王叔叔各打一份稿件。 誰打字的速度快一些?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應用小數除法及小數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數量關系。 答案:李阿姨:1080÷15=72(個);王叔叔:870÷12=72.5(個);72<72.5。 答:王叔叔打字的速度快一些。 解析:本題是一道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答本題時先要理解問題的具體含義,“打字的速度”就是“每分鐘打字的個數”,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比較李阿姨和王叔叔“每分鐘打字的個數”。再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根據“打字的總個數”和“分鐘數”兩個條件,分別計算出李阿姨和王叔叔“打字的速度”,再將他們兩人“打字的速度”進行比較,看誰每分鐘打字的個數多一些,也就是“快一些”。 3.下面是李奶奶家剛收到的水費通知單,單子上有一處不慎被污漬涂染了。 (1)你能幫李奶奶算一算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嗎? (2)單子上的止碼應該是多少?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收集信息和應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答案:(1)97.44÷2.32=42(噸) (2)339+42=381(噸) 答:(1)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42噸水;(2)單子上的止碼是“00381”。 解析:本題是以“水費通知單”的形式呈現相關信息的實際問題。解答本題時要注意:①讀懂“水費通知單”,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從中收集有用的信息;②關注具體數量關系的分析,“水費通知單”中包含有兩個具體的數量關系,一個是“綜合單價、本期總水量、綜合水費”三者之間的關系,另一個是“起碼、止碼、本期總水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第一個數量關系,可以應用小數除法求出李奶奶家上個月的用水量;根據第二個數量關系,可以確定“水費通知單”上的止碼是多少。 4.媽媽帶了100元錢去超市購物,她先買了一箱牛奶(12盒裝),剩下的錢用來買乳酸菌飲料。 (1)平均每盒牛奶多少錢? (2)媽媽可以買幾瓶乳酸菌飲料? 考查目的:①學生是否能正確地閱讀信息、選擇信息和處理信息;②學生是否能根據具體情況用“四舍五入”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解決實際問題;③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用不同方法取近似值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答案:(1)62÷12=5.166…(元)≈5.2(元) (2)(100-62)÷5.5=38÷5.5=6.9090…(瓶)≈6(瓶) 答:(1)平均每盒牛奶5.2元錢;(2)媽媽可以買6瓶乳酸菌飲料。 解析:本題是根據具體情況取商的近似值的實際問題。解答本題時要注意:①本題的信息比較多,在解決問題時要弄清各種信息之間的關系,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如第(2)問的數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飲料的單價=飲料的瓶數”。②本題的兩個問題都是要取商的近似值,取近似值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第(1)問計算的是每盒牛奶的錢數,應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最多可以保留兩位小數;第(2)問計算的是可買飲料的瓶數,應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得數必須保留整數。 5.我們在課堂上已經找到了四位數的“數字黑洞”。 (1)你能用同樣的方法找到三位數的“數字黑洞”嗎? (2)你能不能找到五位數的“數字黑洞”呢?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答案:(1)三位數的“數字黑洞”是495。 (2)五位數的“數字黑洞”是由四個數組成的循環圈: 三位數的數字黑洞是一個數;五位數的“數字黑洞”是這四個數的連環圈。 解析:“數字黑洞”既是有趣的數學游戲,又是用計算器探索數學規律的好素材。學生通過教材上的“你知道嗎”,已經對“數字黑洞”有了基本了解,對四位數“數字黑洞”6174也做了嘗試和體驗。在此基礎上,本題引導學生借鑒嘗試四位數“數字黑洞”的經驗,借助計算器作為工具,用同樣的方法探索三位數和五位數的“數字黑洞”,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通過探索可以發現,三位數和四位數的“數字黑洞”都是一個數,而五位數的“數字黑洞”卻是由四個數組成的一個循環圈。 |
|
來自: fanbo1975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