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有祺 戴有祺(1657-1711),江南金山衛(今上海金山)人。字丙章,號瓏嚴。清康熙三十年(1691)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2、于敏中 于敏中(1714—1779),江南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叔子,號耐圃。清乾隆二年(1737)狀元,與其堂兄于振合稱“兄弟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在乾隆朝為漢臣首揆執政最久者。 3、梁國治 梁國治(1723-1786),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字階平,號瑤峰。乾隆十三年(1748)進士,殿試頭名狀元。由修撰累官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4、王杰 王杰(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國,陜西韓城人,青年時期曾在江蘇巡撫陳宏謀門下當幕僚,被陳器重,最后以陜西會考第一(解元)會試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當時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選撥人才,又見王杰字跡(書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撥為第一,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陜西狀元。官至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東閣大學士。 5、錢棨 錢棨([qǐ],1734-1799),字振威,號湘舲,祖籍無錫,長洲人。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28歲以縣、府、院試三個第一考上秀才,人稱"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鄉試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京會試,得中第一名會元;同年緊接著在殿試中,又摘得狀元桂冠,從而成為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二個奪得六個第一的狀元(考秀才奪得的“小三元”加上考進士奪得的“三元”,共計六個第一,合稱“六元”)。第一個奪得六個第一的是明朝的黃觀。蘇州的"三元坊"就是因他而來。 6、吳其濬 吳其濬(1789-1847),字瀹齋,號吉蘭,別號雩婁農。清朝植物學家。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人,卒于故鄉。嘉慶二十二年狀元(1817年),官授翰林院修撰。為清代河南省唯一的狀元,一生“宦跡半天下”,曾任兵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湖廣總督,云貴總督,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巡撫等職。 7、林召棠 林召棠(1786-1873),廣東吳川人,字愛封,號芾南。道光三年(1823)狀元。 8、朱昌頤 朱昌頤(1784年-1855年),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編修,歷官吏科給事中。 9、鈕福保 鈕福保(1805—1854年),烏程(今浙江吳興縣)人。字右申,號松泉。道光十八年(1838)狀元,與三甲第四十名曾國藩同榜。鈕福保在高取狀元之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10、李承霖 李承霖(1808年-1891年),字雨人,一字仰嚴,號果亭。李承霖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鄉試中,舉經魁(中舉第一名稱解元,前五名統稱舉經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國家因慶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稱恩科)中,被道光皇帝欽點為一甲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11、龍啟瑞 龍啟瑞(1814-1858)廣西臨桂人。字翰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狀元。是清代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 12、張之萬 張之萬(1811-1897),河北南皮人。張之洞兄,字子青。號鑾坡。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狀元。張之洞兄。同治間署河南巡撫,移督漕運,歷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中官至東閣大學士。書精小楷,唐法晉韻,兼擅其勝。 13、翁同龢 翁同龢([hé],1830-1904)清代書法家。字叔平,號松禪,咸豐六年(1856)狀元。幼學歐、褚,中年致力于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晚清政壇的重要人物,先后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14、徐郙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人,同治元年(1861)壬戌科狀元。官至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 15、梁耀樞 梁耀樞(1832-1888),廣東順德人。字冠祺,號叔簡。同治十年(1871)狀元。官至侍讀學士、參事府詹事。 16、陸潤庠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云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其書法清華朗潤,意近歐、虞。 17、曹鴻勛 曹鴻勛(1846~1910),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字仲銘,號蘭生。光緒二年(1876)狀元。官至陜西巡撫。 18、王仁堪 王仁堪(1848-1893),閩縣(今福建閩侯縣)人。字可莊。光緒三年(1877)狀元。授殿撰,官蘇州知府。書宗歐、褚,名稱一時, 19、黃思永 黃思永(1842-1914),字慎之,江蘇南京人。光緒六年(1880)庚辰科狀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軍機處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職。 20、張建勛 張建勛(1848-1913),廣西臨桂人。字季端,號愉谷。光緒十五年(1889)狀元。工詩文,善書法。曾任云南學政。 21、吳魯 吳魯(1845-1912)福建晉江人。字肅堂。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詩人。光緒十六年(1890)狀元。吳魯能書善畫,其字體沉雄峻拔,堪稱大家。 22、劉福姚 劉福姚,生于1864年,卒年待考。廣西桂林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十五年(1889)任內閣中書,十八年(1892)殿試一甲第一名,成為廣西最后一名狀元。 23、駱成驤 駱成驤(1865-1926),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字公骕。光緒二十一年(1895)狀元,官至山西提學使,清代四川唯一狀元郎。民國元年,任四川省議會議長,還曾任四川高等學校(今四川大學前身)校長。 24、夏同龢 夏同龢(1874-1925),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被光緒帝“親筆御點”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是中國第一個以狀元身份留學的人,攻讀工業和經濟,學成回國。 25、王壽彭 王壽彭,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字次篯。光緒二十九年(1903)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王壽彭少年苦讀,十七歲中秀才,二十六歲中舉,年僅二十七歲即狀元及第。山東大學創始人之一。 26、劉春霖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云。直隸肅寧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后人”。在詩書畫上均有極高的造詣,尤擅小楷,其小楷書法有“楷法冠當世,后學宗之”之譽,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