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 聯合國郵政發行 《非洲的世界遺產》郵票全套6枚:

Kilimandjaro (Tanzania)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坦桑尼亞)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位于赤道與南緯3度之間的坦桑尼亞東北部,臨近肯尼亞。該公園建于1968年,在海拔1800米到乞力馬扎羅峰之間,面積756平方公里。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被稱作非洲的"珠穆朗瑪峰",也被稱作"非洲屋脊"。

Djenné (Mali) 杰內古城(馬里) 杰內古城,位于馬里中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最南端,以獨特的撒哈拉——蘇丹建筑風格著稱于世。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杰內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杰內古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出土的文物有公元前3世紀的石器、鐵器以及手鐲等裝飾品。坐落在杰內古城西南3公里處的杰內·朱諾可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古老的城市。從公元14世紀起,杰內先后被馬里帝國、桑海帝國和摩洛哥人所統治。1893年,法國人侵占了這座城市。 杰內古城是古代非洲內陸商路上的重要中轉站。杰內人有經商傳統。杰內商人從南撒哈拉地區用船運來黃金、象牙、奴隸等轉賣到南撒哈拉地區,然后再將從北、中非洲運來的巖鹽、煙草、衣服、皮革制品等轉售到南撒哈拉地區。杰內的富裕商人們在城內擇地而居,保持著特有的生活習慣、服飾以及烹飪方式。14世紀,杰內古城達到了鼎盛期。黃金帝國馬里的名聲甚至傳到歐洲。杰內城的中央廣場將由城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的建筑物較多,有河港,商業活動頻繁。王侯宅第頗具特色。西部為手工業區。 杰內古城的民居也頗具特色,遠遠望去宛如一塊塊切削整齊的大泥塊。院墻用泥沙涂抹。院子中央有一個公共場院。整座院子只有一個出口,木制大門用粗大的鐵釘裝飾。現在馬里北部的建筑也還保留著杰內的古建筑傳統。 在14世紀清真寺舊址上重建的杰內大清真寺,屬于典型的撒哈拉—— 蘇丹式建筑,竣工于1909年。 它沒用一磚一石,而是用一種特殊的黏土和樹枝建造而成。寺院占地面積6375平方米,建筑面積3025平方米。100根粗大的四方體泥柱支撐著祈禱大廳屋頂,屋頂上開有104個直徑10厘米的所孔,寺門寬闊高大。寺院的主墻由3座塔樓組成,塔樓之間有5根泥柱相連。

Rift Valley (Kenya) 肯尼亞東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統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人們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但走入肯尼亞的大裂谷地區,卻全然沒有傷痕之感,裂谷底部坦坦蕩蕩,牧草豐美,林木蔥蘢,串串湖泊宛如閃閃發光的寶石散落在草原深處。 這個湖泊系統位于肯尼亞的裂谷省(Rift Valley Province)占地32034公頃,三個較淺的湖泊相連(Bogoria湖,Nakuru湖和Elementaita湖)。這里棲息著13種瀕臨滅絕的珍惜鳥類,也是白鵜鶘覓食、筑巢、繁殖的最最重要的區域。這里更棲息著眾多的野生動物,大象、河馬、非洲獅、黑犀牛、獵豹、野狗等等,是觀動物的絕佳場所。  Marrakesh (Morocco) 馬拉喀什 摩洛哥 馬拉喀什城作為歷代摩洛哥王朝的首都是伊斯蘭文化和學術的中心地和撒哈拉沙漠商隊的北部貿易基地。作為城市象征的庫特比亞清真寺建造于1199年,素有“書店清真寺”之稱,因書商曾在清真寺內院開書店而得名。同時,馬拉喀什城還是西北非保存最良好的歷史古城之一,紅色的古城墻歷經8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雄風依舊。市中心的的吉馬阿·埃爾·夫納廣場(“死者們的廣場”之意)建于12世紀,曾經是公開處決叛逆者的地方,現在卻成了藝人云集的廣場。馬拉喀什最大的魅力在于毎天在廣場聚集著不同民族的藝人,如同一個“全球文化”的匯聚地,2003年10月又被定為“無形文化遺產”。
|

Virunga (Congo) 剛果,威龍加國家公園 剛果四大國家公園之一的威龍加國家公園一向以山地大猩猩而聞名于世,但是非法狩獵和內戰導致這里野生動物的數量下降,因此使威龍加國家公園也陷入瀕臨邊緣。

El Djem (Tunisia) 突尼斯 杰姆的古羅馬競技場 這里是北非最大的競技場遺址,位于一個叫杰姆的小鄉村。這個建于3世紀的巨大的圓形競技場能夠容納3.5萬名觀眾,其建筑結構充分反映了當時羅馬帝國的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