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歷來有語文高考半壁江山之說,可見其在備考中的重要性。上世紀七十年代恢復高考后,高考作文由最初的命題作文過渡到材料作文,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主流形式。彼時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主導,議論文成為主要甚至唯一的文體選擇,加之所選材料有一定局限性,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較大的束縛,造成新八股調盛行,不少業內人士均有微詞。進入新世紀以來,話題作文開始嶄露頭角,其“不限文體、題目自擬”的新要求,尤其是圍繞話題卻不必死扣材料組織文章的靈活性,給死氣沉沉的高考作文命題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一時間,各種創新文體的優秀之作成為滿分作文的樣本,被廣大師生爭相傳誦,加上新概念作文的推波助瀾,話題作文一統天下的新格局迅速形成。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沉淀之后,話題作文的某些弊端開始顯現,尤其是對審題的限制性過于弱化,話題過于寬泛,導致大量投機取巧的套作出現。近年來,高考命題漸次演進成百花齊放的格局,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命意作文交相輝映,而兼具材料、話題、命意之特點的新材料作文,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新材料作文,雖然與過去的材料作文一樣,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會提供N個可選擇的角度,不限定文體。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應試必須與材料緊密結合。話題作文可以漠視材料,甚至完全撇開材料只就話題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須回應材料。根據教育部國家考試中心余聞先生的說法:“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立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它把話題作文中的‘話題’與‘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與‘題目’(包括標題與話題)相比,‘材料’更貼近生活的原型,讓審題不是從‘題目’出發,而是從‘材料’出發,從而使試題更具開放性,更能啟發考生的發現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義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外就偏離題意”。 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抓審題立意。在認真審讀材料的基礎上,抓住材料中具有統攝性的關鍵詞,從材料所示的N個角度中選準一個命意點,口子盡量開小一點,貼緊材料寫起,聯系實際寫開去。例如:題例2,立意就要抓住“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入題,可從“絕境與生命精彩”、“絕境與積極心態”等方面展開思考:人處于絕境時,只要憑借堅韌的精神力量,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就能創造條件開辟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局,生命也因此煥發出耀人的光彩。絕境之所以為絕境,是它足以置凡夫俗子于死地,但對那些懷有堅定信念和遠大抱負的人而言,只不過是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險障,所以經常上演絕處逢生的好戲。對這則材料,若簡單地陳述“逆境出人才”,就與“絕境”有程度上的差異,也極易落入俗套,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再如題例3,材料中反復出現“綠洲”,關鍵語也正在“我們的人生旅途,我們的社會生活何嘗不需要這樣的綠洲?”這其中恰也體現著開放與限制的結合,其限制性在于:①所寫人事要涉及施受雙方,自己對別人或別人對自己;②內容上要寫物質上的幫助、行動或道義上的支持、語言上的鼓勵、精神上的安慰等;③要寫出一種希望和動力,暗合“綠洲”之寓意。其開放性在于上述涉及的各方面,只需任選其中一個角度,聯系材料加以拓展深入。題例5對立意方向的要求則更高,作文材料涉及很多信息,大地震、房屋倒塌、學生被埋、讀書、堅強、營救等等,都可產生聯想,也都能寫出文章。但命題者以為,設想預報地震減少損失,用心雖好,卻是審題立意的末檔;追究學校房屋倒塌的原委,或許理直氣壯,也與題意無關;悲憫我們的同類被埋,或許催人淚下,評分也只能為之嘆息;沒有讀書的堅強,也會泛化得沒有意義,內容項頂多三類;謳歌黨和政府、解放軍等營救得力,全球華人慷慨解囊捐助,也離材料的主旨很遠;只有被廢墟中女生讀書的行為所感動,抓住特定場景中的“讀書”:一個弱不禁風的漂亮女生身處如此險境卻仍保有如此樂觀的心態,在“書”的精神支撐下得以等到救助、戰勝死神,其意志、毅力、精神品質令人感佩!這才算進入了材料的核心,領會了要旨,如此立意行文,才有可能進入一二類。 新材料作文的文體選擇雖無限制卻有講究,一般而言,在較為重視臨場發揮的高考考場,還是議論文和記敘文來得比較穩妥。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選定文體,就應在結構安排和語言表達上與之對應,切忌“四不像”。至于究竟如何選擇適合的文體,一看材料本身易于行文的方向,二看考生自身的特長。如題例5,按材料特點可寫成議論性散文,談談書的力量,論讀書的意義,說讀書使人堅強,自勉愛書,勸人惜時勤奮讀書……由此及彼展開聯想,囊螢映雪,古今中外,都是必要的,但不能沒有所給這一最新的真實感人的或許高出幾等的材料。假若聯想想象特定場景中女生讀書的書聲,由書聲發端為文,也可能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從近幾年考場作文的通病來看,議論文中常犯的毛病是結構混亂,層次不清,以例代議,以敘代議,大而化之,沒有令人信服的說理力度。尤其突出的是,照搬材料充例子湊字數,卻無深入剖析,也不能建立由彼及此的聯系,產生舉一反三的論證效果。記敘文的問題則在于缺乏自然完整的情節、生動傳神的描寫和水到渠成的主旨升華,流于故事串接拼湊,有的甚至胡編亂造,聳人聽聞。 新材料作文的標題擬定,是決定其走向的關鍵,往往有畫龍點睛之效,切不可馬虎,所謂“題好一半文”,是之謂也。標題要緊扣材料,凸顯主旨,巧用修辭,文采翩然。標題不易冗長,選取單一角度,卻能蘊涵豐厚,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