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起點,你們第一棒 ——校黨委書記鄭邦山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在這美好的金秋九月,美麗的師大校園迎來了2015級11320名新同學。你們的到來,為剛剛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的師大又增添了無限活力和發展動力。在這個喜慶時刻,我代表師大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向辛勤培育同學們的家長和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想,可能從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起,你們就在想象:河南師范大學是什么樣子的?我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行走在師大校園?那么今天,我就以“師大新起點,你們第一棒”為題目,和大家進行簡單的交流。 同學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開學第一課上,我首先要為大家講述河南師范大學發展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學們可曾知道,在那場救亡圖存的民族戰爭和反法西斯的卓越斗爭中,師大的前身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師生和全國人民一樣經歷了顛沛、經歷了磨難。1937年到1945年,抗戰八年,也是河南大學理學院流亡辦學的八年,師生們隨戰局變化而輾轉播遷。 1937.12 信陽雞公山 1938.10 南陽鎮平 1939.5 洛陽潭頭鎮 1944.11 南陽荊紫關 1945.3 陜西寶雞 學校先后遷至信陽雞公山、南陽鎮平、洛陽潭頭鎮、南陽荊紫關、陜西寶雞等地。在槍林彈雨中,我們的先輩用血肉之軀保護著圖書儀器,綿延著朗朗的書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正是那些烽火連天里的堅守,那場硝煙彌漫中的執著,孕育凝練了厚重的師大精神,其中主要一點就是:堅韌執著,自強不息。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一代代師大人堅定信念,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今天的師大已經成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責無旁貸地肩負起了致力于服務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92歲的師大,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情懷質樸而又胸襟博大。今天,我為你們講述這段70多年前的歷史,是因為,從此以后你們之于師大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踐行者。師大站在了新的起點,而你們也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你們將繼承師大優良傳統,跑好歷史交給的第一棒,與師大攜手共進,榮辱與共。
夢想是個人、或集體所期望實現的目標,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人生有了夢想,奔跑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 ▲人生有了夢想,奔跑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 成就夢想,需要堅定的執行力 雖然每個人的夢想有大小之別,但通往夢想之巔的道路都相同,都需要一步一個臺階去攀登,一步一個腳印去丈量。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將看起來“高大上”的夢想,分解成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任務、小目標。在這些小目標的引領下,你們的每個學期、每個學年都會充實而忙碌,當你面臨學業還是愛情、就業還是考研、泡宿舍還是泡圖書館的選擇時,就不會左顧右盼、患得患失,而是從容而堅定地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選擇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自己愿意做的事,從而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致千里。 成就夢想,還需要煉就強大的內心 也許這是大家第一次遠離家鄉,離開父母的呵護,獨自面對新的環境追尋夢想。木必有節,玉必有瑕,大學四年,你們可能會遭遇生活的困頓、學業的失敗、感情的創傷。請一定要記得勇敢面對,別轉彎、別退縮,扛得動的自己扛,扛不動的就多與父母、老師、同學交流、傾訴,學會分散壓力,這并不代表你的幼稚和軟弱,恰恰是煉就你強大內心的必經之路。只有心強大了,才能為前進的腳步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才能支撐著你在追夢的道路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因為第一棒的首要任務是確立優勢,為后來人樹立信心。所以,第一棒的擔子沉、責任重。 師大的前輩們為我們樹立了“勇敢擔當”的光輝榜樣,從流亡辦學中始終堅守“讀書不忘救國”的抱負,到一代代師大人扎根師大,嘔心瀝血,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堅定信仰,無不在詮釋著“擔當”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對剛剛成年的你們來講,現在就給你們提這樣的要求、壓這樣的擔子似乎有些重,但你們可以堅持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每一份努力回報父母的付出,用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承擔敬愛老師的奉獻,用自己的每一次堅持回饋朋友的信任,用自己的每一個善行面對復雜社會的拷問,用自己的每一個義舉回應內心道德的選擇。 作為你們的老師,我希望我們的學生是有愛、懂感恩、有正義感、有擔當的。你們可能已經聽說過,師大培養的“最美塞錢女孩”趙莉莉、“河南最美教師”劉改月的感人事跡。她們就是用生活中信手拈來的善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內心更希望,在若干年之后,大家成為開學典禮上所講故事里的新主人公。
敢爭第一,就是有敢闖、敢試的膽量,有敢于創新、創造的底氣,善于在不同的領域開創新業績、制造新驚喜。 ▲中州大學 從中州大學理科開始,學校的奠基者們面對簡陋的辦學條件,仍然堅持進行科研創新活動;新鄉師范學院時期,有4位教師榮獲了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其后,學校又先后實現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突破。直到今天,廣大師生仍發揚這種敢爭第一的精神,弘揚著“明德、正學、倡和、出新”的校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贊嘆的成就,比如:我校培養的博士生常欽,實現了河南省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零的突破;大學生“核苷綠色合成研究團隊”入選“小平科技創新團隊”,這是我國最高級的青少年科技獎勵;造出國內第一個3D打印機的2010級學生劉正陽,詮釋了什么是師大的科技男神。榮獲2015年東方衛視《媽媽咪呀》亞軍的2005級學生王月芳,用歌聲展示了我們師大的女神范兒;今年春天,你們2000級的師姐顧少強,用飽含勇氣和自信的十字辭職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選擇了遠方。 ▲劉正陽在調試他的3D打印機 作為跨入省部共建高校之后的第一屆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你們更應該繼承師大人“不事浮華、務實創新”的精神特質,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便利條件,以青年人的果敢和膽識,投入到創新實踐中,創造出更多的屬于你們的第一,讓后來者津津樂道你們的故事。
在接力賽中,打頭陣、當先鋒的必定是實力最強的那一位,因為他面臨的競爭也最為激烈。 實力源于知識,知識源于學習,師大恰恰是你學習的天堂,因為她素來享有“學在師大,心系祖國”的美譽,她有著“尚誠樸、勤學問、重團結、養正氣”的優良學風,這也是所有師大人引以為傲的名片。學校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長明燈教室——554教室,座位天天爆滿,許多學生甚至徹夜在這里自習,很多學生從這里考取了名校研究生。后來人就把師大學子這種“勤奮、拼搏、刻苦、樸實”的求學精神稱作“554精神”。為傳承這種精神,學校重新建設了“新554階梯樓”,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將這種精神傳下去、播撒開。 同學們,大學的學習不再是高中時老師每天的耳提面命,更多的是屬于自己掌握的一寸光陰。在自由面前,舒適安逸還是砥礪前行,浮光掠影還是慎思明辨,蜻蜓點水還是水滴石穿,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和面對的選擇。我想,在師大未來的四年里,你的生命將是安坐在田家炳聆聽教誨,伏案在文科樓奮筆疾書,朗讀在中心花園物我兩忘,穿梭在實驗室流連忘返,沉醉在圖書館不知歸路……先做一個知識的“白富美”,這樣你的人生也就擁有了更多出彩的可能。 同學們,從今天起,學校將和你們簽下人生契約,我們會承擔責任,努力為你們走好這段人生歷程創造條件,努力支撐你們的成長和發展。而你們,將接過歷史第一棒,和我們的師大一起奔跑! 奔跑吧,同學們,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在師大汲取養分和力量,才能乘上開往自己人生春天的那班地鐵,才能在師大的艷陽里四季如春,才能在競爭時享受超越別人的“速度與激情”。 年輕的你們,拿出生命里的堅強,朝著胸中的夢想,奮力去創造你們的奇跡吧!四年之后,老師還將站在這里,見證你們的輝煌! 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