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精彩回放】以一首詩為例,原來國學還可以這樣入門 (第82期總裁讀書會在線沙龍實錄)

     瀞舒凝蘭 2015-09-17

    7月14日,總裁讀書會第82期在線沙龍如期舉行,本期的分享人是楊壽良先生。楊壽良,原來語文創(chuàng)始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全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正和島教育部落秘書長。199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yè)后從事語文教學、教材編寫、出版、教師培訓,從詩詞賞讀入手講授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內蘊。

    他此次分享的主題是:以一首詩為例,原來國學還可以這樣入門!聚焦以下三點:1.從讀詩到讀書:國學與心靈成長;2.撥開迷霧:重新審視國學教育讀物;3.國學境界:讀詩、讀書、讀人世、讀自心。

    以下是楊壽良先生的在線分享實錄:


    很榮幸能與大家一起分享與國學有關的話題,今天探討的話題是我們可以怎樣學國學。今天講的會比較簡單,如果您覺得忍受不了我的簡單,請您使勁拍磚。

    什么是國學?


    國學其實沒有權威的定義,大家一直在探討,試圖給出一個定義,但是也似乎不能使所有人都滿意。


    我們先從“學”說起。我們現在總在探討中國的教育,其實,我們的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已經指明了什么是“教”和“學”了。


    這是“學”字,有兩種解釋,解釋一:是手把手教孩子學習蓋房子的技術。學字的上邊是兩只手,“爻”是六爻,也可以是建造房子的工具。這是學的意思。受教傳業(yè)曰學。《尚書大傳》: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學的意思就是“效”,也讀這個音。學字還寫做:斆,學的意思就是效法老師的教導。

    我們再看“教”字。


    這是“教”字,它的意思是拿著棍子鞭策孩子學習。這個教的右邊是手拿棍子的意思,讀pu第一聲。



    大家可以看看,學字和教字在古文字里是一個字,都讀若xiao,都是“效”的意思。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古人認為,教學是一體的,所以叫教學相長。互相促進,互相提高。這是教學與教育的精髓所在。


    我們目前的教育是老師至上,其實是不對的。學生本位,還是教師本位,都是偏頗的。這一點古人已經解決了,我們還在糾結。


    《說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史記 · 商君書》)古代有整套的教育體系,從家族層面到國家層面,都有教學層級。

    國學的定義

    章太炎: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籍的真?zhèn)巍⑼ㄐW、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應用。(《國學概論》)


    章太炎先生講治國學的方法,其實已經將國學界定為古今小學(學術)、地理、人情、文學,幾乎無所不包了。


    吳宓先生的定義是這樣的:茲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而言。


    這個定義,將國學提到涵蓋 中國古今學術文化全體之地步,搞國學的人要么亞歷山大,要么牛氣哄哄了。


    胡適: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國學”也被稱為“漢學”、“中國學”。


    簡要言之,大家們的聚焦點都在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典籍、文化上。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術數、醫(yī)學、星相、建筑等這些都可以納入國學的范圍。


    不管如何界定國學,都沒什么問題。問題在于,在眼下,如何來學習國學?內容越龐雜,學習起來越無所適從。


    其實我們談到國學,談到比如清華國學院當年四大導師的學問時,主要還是在研究的漢語材料和成就上。


    第二點:目前國學教育的現狀,目前國學課程比較多。國學大家也紛紜天下,究竟如何學國學,似乎各有路子,各有側重,但是似乎都不能令人滿意。選擇一個適合我們個人的學習途徑,非常重要。

    談到學習國學,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字:習。

    習的本義是:小鳥反復地試飛,練習多了,就學會了。

    在我們古代,四書五經是學習的主要內容,是0-80歲的終身教育讀物。因此,古代讀書人的學習過程,就是一輩子研習四書五經等經典的過程。


    但是,在目前的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我們潛心經典,只靠古代經典來學習,有一定難度。


    習的意思就是一遍遍體會、練習。學習的根本不是一遍遍讀,而是“仿效”、“修習”、踐行。

    這種體悟、修習,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不是學習單純的知識。

    是的,靜心學習很重要,但是如何學習?從哪兒入手呢?

    很多人都困惑了。很多人把《弟子規(guī)》當做國學入門書,其實不一定就見效。我的建議,是從讀詩入手,來讀書,學國學。

    為什么要從詩歌入手學國學呢?

    由詩歌入國學,首先就因為它便于記誦和掌握,其次因為能讓人習得詩意的能力,第三,從詩歌掌握基本的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內容,學以致用;第四,通過詩歌學習,提高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最后,通過提高詩意鑒賞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要知道,古代的杰出詩人,都是學問家,他們在詩歌上體現出的才藝,都令人嘆為觀止。所以,由詩歌學習,入門學國學,其實是與優(yōu)秀的詩人、學問家、藝術家深入學習的過程,一首詩里,就會有太多的詩人的感悟、見識、學問。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形式,把一首詩學透,以后想忘記都難。

    我們就以一首李白的《靜夜思》為例,來談談如何通過詩歌,來學習國學,領略詩歌中的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之美。最后,對于我們的生活與實踐,有所裨益。

    用最美的詩歌來想家:《靜夜思》賞讀

    一、“家”是什么?
    我們來說說“家”的概念。


    我們先來看看古文字的“家”的寫法:

    這個“家”字的上邊是一個寶蓋頭“宀”。漢字的“宀”是跟房屋建筑物有關的,讀mián。“家”字的上邊就是房子,房子里邊放的是什么?是個動物——豬。


    從古文字入手,學詩歌,就是先解決“言象意”的問題。孔子談到學習,教育他兒子,就說:“不學詩,無以言。”就是強調學詩歌(古代詩歌經典就是《詩經》)


    儒家還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觀點。就是主張從詩歌入手來學習。并不主張從其他經典來學習。所以孔子是個詩意國學的開山人。


    龐德:“用象形構成的中文永遠是詩的,情不自禁的是詩的;相反,一大行的英文字卻不易成為詩。”


    格雷厄姆:“中國文字能夠提高詩的視覺形象表現力”,“而且它們很容易激發(fā)人們的想像。”



    佛家也反對著相,不主張執(zhí)著于外相。


    所以,我理解的國學:通過物質形態(tài)(文獻、建筑、典章、器物等)與非物質形態(tài)(風俗、習慣、禮儀、觀念等),呈現并承載著植根于世代國人內心的社會實踐、生活方式、藝術風范、學術探索、詩意情懷、審美趣味、人生理想和終極關懷。


    立足于這首《靜夜思》,我們就是致力于探究這首詩的文字、意象,意境,然后逼近詩人的情感與愛。


    我們再看金文的“家”字,更明確、更形象。金文的“家”字,房子里面也是個豬,這個豬還在撒歡,頭朝下翻跟頭。多么活潑的字!多有家的溫馨氣氛!在古代,人畜住在一起,跟現在的西方一個樣。西方家庭養(yǎng)的寵物是家里的一員,我們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如果你到云南少數民族居住區(qū)旅游,在少數民族居住區(qū)也可以看到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豬的房子。

    這是篆文“家”的寫法。宀的下面也是一個豬,這個“豕”讀shǐ。有一個成語叫“狼奔豕突”,“豕”就是豬。


    通過這些“家”的字形,可以看到,家是一個很溫馨的場所,人畜在一塊其樂融融的。這個豬肯定沒有拴繩子,所以這個“家”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溫馨、溫暖、和睦。


    對中國人而言,家永遠是我們的歸宿和依靠,人們常說:
    “我想有個家。”
    “我要安居樂業(yè)。”
    “我想回家。”


    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最容易想家?是離家在外的時候,是在外邊受到挫折和欺負的時候,是特別冷的時候,是缺錢缺衣服的時候,還有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總之,就是你不開心的時候,你都會特別想家。“家”就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那么國學是什么?就是文化意義上的心靈家園。不是學文化、學國學多么有現實的用處,而是因為我們都要有一個精神和感情的依托,我們要去跟過去的人,跟我們的過去建立一個關聯,我們的想家也會因為這些“古意”而變得更生動、更有含蘊。

    我們古代的人想家時,會是什么樣的?他們沒有電話,沒有微信、短信、微博,也沒有飛機,沒有汽車,沒有高速公路,回一趟家會很難,這時候怎么辦呢?


    一個常見的方式是寫信:鴻雁傳書、尺素傳書。“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或者捎口信:“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是典型的“報喜不報憂”,以免家人擔心掛念。


    古人通過詩、通過口信、通過文字、通過物件來傳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所以古人的大量詩詞里都有想家的話題,思鄉(xiāng)成為古代詩歌里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家”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永遠的念想,所以人到了老年就想回家,這樣的回家叫“葉落歸根”。唐代賀知章有一首詩叫《回鄉(xiāng)偶書》,里面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的句子,寫的就是年老回鄉(xiāng)。


    在古代詩歌里,想家的詩篇是最容易引起當時以及后來人的共鳴的。他們用詩歌來想家,讓我們感受到家的美好,感受到想家的詩意、深情。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這樣的一首詩:《靜夜思》。

    二、《靜夜思》的標題


    讀到這個標題的“思”,我們往往讀為第一聲,但是在古詩特別是唐代的詩,這個“思”字做動詞講的時候應該讀第四聲sì。古詩有一種以秋天的愁思sì為題,就叫《秋思sì》。“思”在這里是動詞。


    但是我們一般都把這個字讀成sī了。其實很多字在讀為動詞的時候,一般都讀去聲。比如“食”、“衣”、“冠”等,作動詞時,就要讀去聲。


    這個“思”怎么寫呢?字的上邊不是“田”,而是“囟門”的“囟”,下邊是心,“心之官則思”,古人認為心臟有思的功能,“囟門”跟我們的心臟是相通的,所以就有了這個“思”。我們有什么感受、思想、心情都可以用“思”。在做動詞解時,讀sì,表示思念。


    我們可以這樣字斟句酌,將每一個字,每一個意象都有深入的理解。

    三、《靜夜思》的版本


    李白的《靜夜思》大家都會讀,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就是李白的原作。很少有人知道,關于這首詩,大概有很多個版本,影響最大的是清代《唐詩三百首》版本和宋代的版本。


    清代《唐詩三百首》通行的這個版本是這樣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們一直以為這首詩是李白的原作,其實是錯的。——這首詩是明清文人修改以后的版本了。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古人寫詩,要體現出自己在遣詞造句上的高超技巧,是很忌諱在一首詩重復使用一些字詞的。甚至書法創(chuàng)作也忌諱一篇作品中有筆法完全重復的行筆與字形結構,所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里的20多個“之”字,個個都不一樣。這些原因都基于藝術家以挑戰(zhàn)突破自我、不重復自我為準則。 “明月光”、“望明月”,這樣的遣詞,放唐代會被人嘲笑的。古詩里惜字如金,每一個字蘊含著足夠多的信息,用了兩個“明月”就太浪費了。關于這兩個“明月”,我們后邊再進行解讀。


    除了《唐詩三百首》的這個版本之外,還有一個宋代的版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宋代這個版本跟我們現在熟知的明清代版相比,有一些區(qū)別。一個是“明月光”,一個是“看月光”;一個是“舉頭望山月”,一個是“舉頭望明月”。


    對于這幾個版本,我們做一點簡單的說明。


    在宋代刊行的《李太白文集》,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以及洪邁所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這首詩都是這樣的。到了元代,蕭士赟的《分類補注李太白集》里沿用的還是這樣的文字;明代初年“閩中十子”高棅編的《唐詩品匯》里,也仍然是這樣。甚至日本靜嘉堂文庫收藏的宋刊本《李太白文集》里的這首詩,也是如此。


    曾經有日本的學生發(fā)現日本學生學的《靜夜思》的文字跟中國人學的不一樣,于是,經媒體報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


    明代人有擅改前人文字的毛病,總覺得自己比古人高明,這一點上跟很多中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者很相似。明代趙宦光撰、黃習遠重刻于萬歷年間的《萬首唐人絕句》里就開始動刀修改了。詩歌的第一句“床前看月光”保留原樣沒有改動,只把第三句改成了“舉頭望明月”。


    到了清代,沈德潛編《唐詩別裁集》,《靜夜思》的第一句就被改成了“床前明月光”,但奇怪的是第三句還是原來的“舉頭望山月”,沒有采納萬歷本的《萬首唐人絕句》里改動的第三句“舉頭望明月”。


    到了1763年,當時是乾隆時期,集篡改之大成的蘅塘退士來了。他編了我們今天很熟悉的《唐詩三百首》,吸納了明清文人改動的地方,將明刊本的《萬首唐人絕句》與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融為一爐,成了今天的模樣。《靜夜思》的改編版本因為《唐詩三百首》的廣為流行,而今家喻戶曉了。


    盡管如此,1705年康熙欽定刊行的《全唐詩》,在收入《靜夜思》時,就堅決遵照宋刊本《李太白文集》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現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仍然沿用了這個版本。反倒是我們老百姓和我們的教科書,依然參照了被后人篡改的《靜夜思》的版本。其實想想也不奇怪,我們的小學生教科書,最善于向明清時期的文人學習,編寫語文教科書的人,從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出發(fā),動輒就把收入的文字刀劈斧砍。可見,我們尊重李白的知識產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尊重知識產權,也有必要從尊重李白《靜夜思》的原貌開始。


    我們大概梳理了一下《靜夜思》的版本情況,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耳熟能詳的《靜夜思》的詩句,在從唐代到宋代,再到元明清的傳播過程中,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原本最接近李白原作的《靜夜思》反而令人感到陌生了。


    大家可以看到,一首詩,其實背后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學習的過程,就是擺脫受蒙蔽的狀態(tài)的過程。

    四、作者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關于古人的姓、名、字、號,我們要多說幾句:
    古人的姓名,第一個層面是姓,李白姓李。先秦時期還要分姓和氏。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屈原與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為羋姓熊氏,屈原為羋姓屈氏,所以叫屈原,不叫羋原。后來簡單化了,只稱姓。
    第二個層面是“名”。李白名“白”。


    第三個層面是“字”。古人,特別是古代有文化的男人,會有一個“字”,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屈原在《離騷》里說:“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屈原姓羋,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字是對名字進一步的補充、解釋或者矯正,李白的字“太白”就是說明“白”這個名的。杜甫字“子美”,這個“甫”字,《說文》里這么解釋:“甫,男子美稱也。”所以,他的字為“子美”。子也是男子的美稱,名和字合一了。還如:杜牧,字牧之。名和字也是合一的。孟浩然實際姓孟名浩,字浩然。


    第四個層面,是“號”。李清照“號”什么?——“易安居士”;李白號“青蓮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號多用來形容自己的情操、情懷。居士大家都知道,佛家在家修行的弟子叫居士,所以以“居士”為號,就表達自己是一個對佛家弟子,是一個有超脫塵世追求的人。一個人最怕的就是沒有信仰,沒有敬畏心。“青蓮”的“蓮”就是“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情操的象征,以此為“號”,表達自己的情懷和精神追求。


    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寫在哪兒、是什么時候寫的?
    從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起,我們的老師教我們學這首詩,沒有告訴我們這些細節(jié);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不知道更多關于李白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詳細情況。要知道,李白在哪兒寫、為什么寫這首詩,對我們解讀、欣賞這首詩是很有關系的。


    古人談到文學批評,有一個標準叫“知人論世”。也就是說,你要知道一個作者整個的人生的軌跡,要知道當時他的世界、時代的狀況以及所發(fā)生的變化,知道他的遭遇,才能全面、準確地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如果不這樣,你的解釋可能會是瞎解。


    這首詩是寫在哪兒的呢?——寫在揚州。
    唐代的揚州是一個大都市,與成都(古稱益州)并稱“揚一益二”。揚州當時東西聯接長江水路,南北有京杭大運河,交通很發(fā)達,非常繁華。所以當時幾乎各地的名士,都會到揚州游歷。“春風十里揚州路”、“煙花三月下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古往今來,揚州都是這樣迷人,這樣令人神往。成都也是當時西南地區(qū)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從益州萬里橋,乘船沿著岷江、長江,過巴東三峽,“千里江陵一日還”,到江陵,到南京,進入東吳,直達揚州。成都到揚州號稱萬里路。


    725年,25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出蜀后游歷,于726年到了揚州。當年秋天,在揚州生了一場大病,有的說當時住在他一個朋友的家里,有的說他在揚州城南的一個旅店里,總之過得比較慘。那年的農歷的九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剛過了一個月。我們可以想象中秋節(jié)他沒有回家,九月十五日的時候,天已經涼了,所以才出現了“疑是地上霜”這句詩。天冷的時候、沒錢的時候、沒有冬衣的時候,他都會想家。他在這個時候想家是很正常的。


    李白還寫了一首《秋夕旅懷》。《秋夕旅懷》這首詩里,我們能夠體會到這樣的思鄉(xiāng)之情: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xiāng)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云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這首詩寫得比較長,把他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寫的這個《秋夕旅懷》表達的是人在旅途的秋天的傷感。大家看這里的“斷”、“寒”、“悲”、“泣”,直抒胸臆,比較悲傷。
    而在《靜夜思》里,他的感傷是淡淡的,但是,他的思念,卻是非常濃烈的。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將濃得化不開的思鄉(xiāng)之情,在淺顯易懂的話語中舉重若輕地呈現出來了。


    我們在這兒談到李白的《靜夜思》寫在他26歲的時候,也是他第一次出門遠行。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一個叫孫宏亮的在《<靜夜思>考證——兼與張一民、王彩琴二先生商榷》一文中認為《靜夜思》作于天寶六年(747年)至天寶八載年(749年)秋,并認為李白這首詩作于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這樣的考證和探究,對于了解李白其人其詩是有一定意義的。
    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把這個作為一個課題來深入研究。對于我們的歷史、文化、文學藝術,我們都可以見仁見智,進行大膽而周密的考證與探討。


    所以,我們姑且取李白于26歲在揚州寫這首詩的觀點。

    五、《靜夜思》詩意闡釋


    且看這首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是明代版本的,宋代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詩里的“床”不是我們現在睡覺的床。
    床是坐具,不是臥具,在唐代的時候依然是這樣,所以我們判斷這個床指的不是睡覺的床。從史料和考古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推理,進一步推斷出來詩里的“床”不是睡覺的床。


    首先,李白這首詩寫的不是室內。詩里提到“月光”“疑是地上霜”,根據這句詩,我們來推斷一下在唐代房間里能不能看到滿地的月光如霜。要知道,古代的房屋窗戶,不像我們現在大飄窗、大落地窗、鋼化玻璃、真空玻璃。那時候沒有玻璃窗,所以,采光不會太好。
    我們現在說的“窗”,其實本意是開在屋頂的“天窗”;開在墻上的叫“牖”。


    “窗”的甲骨文和金文,像圓形的洞孔里插著短木條,就是用來采光、通風、換氣的。


    《說文》里說:“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橫直為之,即今之窗也。在墻曰牖,在屋曰窗……古者室必有戶有牖。牖東戶西。皆南向。”在先秦時代,多把窗子稱為“牖”。如《詩經·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我們這就有必要考察一下唐代的建筑格局。以下幾張圖片是目前我們國內僅存的幾座唐代木結構建筑,都在山西省。




    根據實物,以及唐代史料,我們知道唐代建筑有幾個特點:
    唐以前,一般老百姓的房間比較小,墻上的窗戶也比較小,窗戶進來的光線,簡直可以直接照到北墻。《淮南子·說山訓》說:“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戶,照室中無遺物。”又說:“十牖畢開,不若一戶之明。”可見古代的窗戶差不多是戶的十分之一。從上面的圖片可印證這一點。


    唐代老百姓用的窗戶通行直欞窗,一般欞木條為單排,則為固定不可開閉,但可掛簾,或者糊紙,是半透明狀的。按照營造法式;窗欞木寬二寸,厚七分,兩欞之間間隔寬一寸。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貶為江州司馬,建的草堂“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幕窗用紙,竹簾紵幃,率是稱焉。”窗下墻為編竹抹泥,窗用紙糊,窗外種竹。


    白居易住宅中的“窗”,就是這種直欞窗。糊的就是窗紙。常用綿紙糊窗戶,現在的有些農村還有。我們看古裝武俠電影,有俠客夜間到了窗前,悄悄用舌尖把窗戶紙?zhí)虺鲆粋€小洞,往里偷窺。所以有個俗語叫“捅破窗戶紙”,就是這么來的。東北的幾大怪里,也有“窗戶紙糊在外”。東北天冷風大,窗戶紙不像南方是從室內向外糊,而是相反。
    除了用紙糊窗以外,也有用“明瓦”的記載,“明瓦”是一種半透明的蠣蚌片,由人工磨制而成,透光率遠不及現代的玻璃片。這樣,直欞窗的透光率,最多只能達到三分之一。減小欞木寬度,雖可增加透光率,但是太窄,糊窗戶紙就不容易糊得結實。但無論是“明瓦”,還是窗戶紙,其透光性都是跟現在的玻璃沒法比的。


    帶勾闌的活動窗戶,宋代才流行起來;有的窗戶下部還設有矮版墻,其上覆木板為椅,外側置圍欄,支起窗戶,可以憑欄遠眺。雙開或單開的窗戶,是宋代以后才有的。


    我們看看下圖,這是成都杜甫草堂的照片。安史之亂時,杜甫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堂。現在的杜甫草堂復原以前的模樣,窗戶也是唐代的直欞窗。


    草堂外觀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唐代的窗戶不大,也沒有玻璃窗,所以,不管是用什么來采光,在夜間,透光性都很差,不可能達到現在玻璃的效果,所以從不太透明的窗戶透過的月光,在室內的地上印上一個明顯的帶窗欞影子的窗的形狀,有些白白的,不可能讓室內的地上白茫茫跟下霜一樣,不可能讓李白“疑是地上霜”。


    到了明代以后,很多建筑的窗戶依然如此。方苞的《獄中雜記》寫道:“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極有窗以達氣。”就提到牖和窗的格局。


    當時是深秋,中秋節(jié)后一個月,天氣涼了,也不可能開著窗戶睡覺,所以我們可以說,李白不是在室內看月亮的,或者講,李白“看月光”,不可能在房間里看,只能是在外面空地上。


    那么,問題又來了——既然這個“床前明月光”、“床前看月光”里的“床”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睡床,既然月光也無法照得室內坐具前的地上白亮如霜,那么,這個“床”到底會是什么呢?


    那么我要告訴大家,這首詩里的“床”的意思,是“井邊的圍欄”。你可能想不到吧?


    古今很多詞語的意義或者讀音,隨著時代的變遷,往往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這是語言發(fā)展中常見的現象。這個“床”字的意義的變化,就是一例。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出自李白的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小男孩來了,騎一個竹馬繞著“床”跑,我們現在知道他不可能那么沒禮貌地鉆到小女孩家的臥室里,繞著人家的坐床跑。這個“繞床弄青梅”的“床”,應當是“井欄”。小男孩帶著小女孩,在開闊熱鬧的井邊空地上,繞著井欄做游戲。


    “床”是井邊的圍欄,是井欄,我們看到以前的井都會有一個圍欄。其實看看小篆里的“井”字,我們就一下子明白了。


    我們看到這個字中間的一點是什么?代表井水,用一點來表示井里的水。旁邊這四道是什么?就是四邊的圍欄。為什么井邊要有圍欄?它防止小孩、老人和牲畜在看不清的時候掉到井里頭,旁邊要給它圍起來。
    那么很多人估計都會又有了新問題:李白想家,跟這個床,也就是跟井和井邊的圍欄有什么關系?所以我們再進行一個深入的解讀。


    大家會發(fā)現,這是一種層層剝皮的解讀方法。與國外新批評的close reading的方法是一致的。

    為什么這首詩要寫到井?


    我們知道人的身體大部分都是水,人的生命離不開水。我們中國漫長的農耕生活更離不開水,人需要喝水,牲畜也需要喝水,土地需要灌溉。我們很多時候都離不開水,再加上古代的生產力低下,所以古人就只能靠水源來選擇聚居地,哪個地方有水,就在那兒打口井,繞著這口井,大家就定居下來,有水就可以生活了,就可以生產了。于是形成了村落、集市。


    古時候就曾按照每八戶為一井來管理。管理的土地也叫“井田”,大家分的一塊一塊的土地,都跟井字一樣的。我們在飛機上看下邊的田地都是一個一個的“井”字。井田制用這個字取形,也跟井有關系。
    后來需要交換物資,所以這個時候比如我要賣個菜,我要賣點水果。賣東西做生意需要用水,那個時候也沒有自來水什么的,只能喝井水、河水,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做交易也都靠近有井的地方,交易的場所又叫“市井”。《白虎通》說:“因井為市,故言市井。”后來我們說某某真是個市井小人,什么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唯利是圖,太貪圖小利了。這個井跟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


    從考古發(fā)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很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


    可見,從井邊的圍欄圍住了井口,到床上四周的圍欄圍住床,這種意義上的關聯,使得床的意義最后固定為表示睡覺的臥具、像床一樣的器械和設備這些義項上了。比如“車床”、“蹦蹦床”、“河床”、“單人床”等等。


    再回到李白的這首詩來。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李白想家跟他看到的這口“井”的關聯了。要知道在短短20個字的一首詩里,像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一定會做到惜字如金,讓每個字都有最大的信息量,讓每個字各得其用,所以,出現在詩歌里的每個字,都是有其深意的。他不可能隨隨便便寫井邊的圍欄,原來他是要用這個“井”的意象來表現思鄉(xiāng)的感情。這個“井”、“床”在詩里一出現,我們就知道他要想家了,它已經形成了一個象征,一個文化上的意象,看到井就會想到我家那個井跟這個一樣,所以看到這口井就會油然想家,這樣想開去,我的家人現在看到家里的井,也會同樣在想我。通過“井”,乃至代表井的圍欄“床”,可以實現思念這樣的交互,情感已經在暗自涌動了。所以古詩的妙處,在于通過一些物象、意象來表達情感,重在含蓄、回味。現在很多人寫文章,過于直白,反而顯得平淡無味了。我們寫文章,就要學習這種通過某些有代表性的物象與風景來寄托、呈現我們內心的情感。古人講“一切景語皆情語”,對我們寫抒情類文章、游記類文章,都有很大的啟發(fā)。

    如果當時情況不允許你去找別人、打擾別人,你該怎么辦?
    你會不會寫詩、寫一段文字記錄你的感受和心情?
    你會不會畫畫,用圖畫記錄、表達你的感情?
    你會不會寫一首歌,唱出你的心情?
    總之,人要藝術地生活,才能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滋味。

    以上是我為6-14歲的孩子們,以及從清華教授到孩子家長,以及語文教師們講解《靜夜思》的整理文字的片段,這是我目前在做的詩意國學的課程,由于時間關系,不能展開講這首詩的全部,如果有機會,可以在線下與大家交流。
    希望大家都從古詩中領略詩意的魅力,喜樂常在!

    以下為在線互動實錄:

    問:不知道美國的國學是什么?
    答:國外好像沒有這么稱呼自己國家的學問為國學的。我們談到國學,包括美國的漢學家,也總是拿來指中國的。少用來指美國的文化學術。

    問:國學是中國特有的稱呼嗎,那日本呢?
    答:日本并不把自己的文化稱為國學。這個稱呼應該是我們國獨有的。

    問:現在的孩子就是教他們背詩,不管懂不懂,先背下來再說。這種做法對嗎?
    答:目前我們的教育重視孩子們背誦詩歌,但是,卻主張先背誦,等以后長大再理解,這是錯誤的。我們的教育,無法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記誦。它把孩子的時間占滿,然后用那些考試的內容擠占這些記憶空間和時間,孩子用不上,慢慢就會忘記。
    所以,我主張,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要從理解開始,來學習詩歌,學習國學。只有理解了,才會深刻記住。理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一线二线三线|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国产99在线 | 免费| 亚洲午夜理论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APP|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亚洲日本欧洲二区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做暖暖视频在线看片免费|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国产AV无区亚洲AV麻豆| 一个人免费视频WWW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精品|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高潮喷水|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无高清码图片|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