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中滿是外星人,那它們在哪里? NASA 自大的人類只知道地球是太陽系唯一存在先進智慧生命的行星,也是到現在為止人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Babak Tafreshi 但是夜空中的每一個亮點周圍,是不是都可能有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存在? 銀河系有數千億的恒星,數萬億的行星。因此生命出現的機會很多。更何況可觀測宇宙中至少有兩千億個星系。如果說我們是宇宙中唯一擁有自我意識、智慧和感知能力的生命,倒成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 但是外星人都去哪兒了? ESO 這個問題,也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如果宇宙中出現生命的機會很多,那為什么我們還沒有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呢? 再者,宇宙已經將近140億歲了,而銀河系從這頭到那頭只有區區十萬光年,照理所有適宜居住的行星,都已經被先進的外星文明造訪過,甚至殖民過了。但是,為什么我們不知道有外星生命來過地球? NASA 這個推論的基礎是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是:智慧生命在宇宙中比較常見。 假設行星產生智慧生命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那么僅銀河系內,就會有數百萬個智慧物種存在。 但是這個機率也有可能非常低,也許比萬億分之一還低。 維基百科 地球,是我們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一個擁有生命的行星,也是唯一一個擁有智慧——或者說是我們自詡為智慧——生命的行星。 如果別的行星上也有智慧生命,那么構成它們身體的元素,應該和我們相同。 這么說的理由,并非因為只有我們這樣的身體才能處理和存儲復雜的信息,而僅僅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有自己這樣一種“智慧”生命存在。 如果這樣的“智慧”生命,能夠在地球上出現,那么其它行星上理應也會出現。構建生命的化學元素遍布整個宇宙,所需的只是幾個簡簡單單的條件。 NASA 條件之一,是行星和太陽的距離必須合適,這樣水才能夠保持液態。太冷和太熱都不行。太冷的話水就凝固了,分子也會失去活力;太熱的話水會沸騰,化合物會變性。 五十年前,弗蘭克·德瑞克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方程式,用來推算宇宙中生命的數量。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人類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NASA 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出,銀河系內存在著一萬億至十萬億顆行星,而其中有四十億至八十億是所謂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必須至少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它必須是巖石質的;其次是它和宿主恒星的距離恰到好處,表面溫度能夠維持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最后就是那里要有水。 所以,合適的行星已經有了。除此之外,還要有能構建生命,尤其是復雜生命體的基本材料。 ESO 事實上,這些原材料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恒星的生命循環過程,制造出了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它們含量豐富,散布在整個星系。 不僅如此,它們還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宇宙分子云內,除了有水,還有糖、苯環和其它復雜有機分子。 科隆大學 如上圖所示,左邊是乙荃甲酸鹽,右邊是正丙基氰化物,如果它們跑到我們的鼻子里,就會產生覆盆子的氣味。 如此復雜的分子,竟然廣泛分布在分子云、原行星盤和恒星外流物質中。 所以僅僅銀河系,就有成千上百萬的機會,使智慧生命多次出現。 但有機分子和智慧生命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人類用了四十多億年的時間,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現。而這期間還有無數的巧合。 NASA 首先,要從非生命到生命,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自然科學的終極謎題——生命的起源。 我們不知道生命究竟是如何從無到有出現的。地球生命就這樣降臨,無論來自太空,來自海洋,還是來自大氣,它就這么出現了。只有地球本身親眼見證了這個奇跡,見證了生命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樣的整個演化過程。 我們至今也無法在實驗室中制造出生命。 Kristie Bradford 雖然近幾十年取得了不少進步,但是生命從無到有出現的機率是多少,我們仍然一無所知。 也許有10-25%?那么就是說銀河系內有200億個行星出現了生命。這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 但是這種機率有可能小得多。 地球生命出現的機率又有多大?假如我們讓太陽系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形成,生命再次出現的機率有多大呢? 保守地說,可能是百萬分之一。在400億個條件合適的銀河系行星中,有4萬個會出現生命。 維基百科 生命在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演化后,還能夠分化出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而且一旦落腳,即便是恒星的爆發和合并,也難以把它們徹底清除。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大災難,但是生命不但幸存下來了,而且新的環境,還推動了生命加速演化,使其更具多樣性。 Kristie Bradford 但是我們要找的,是一種多細胞的、會使用工具的生命。而且,還是一種特殊的智慧生命。具體地說,是一種能夠與我們進行溝通的生命,一種能夠跨越浩瀚的星際空間,與我們進行溝通的生命! 那么這種可能性又有多大? Milo Manara 首先,從能夠自我復制的有機分子,到擁有特殊化細胞的物種,比如人類,需要幾十億年的演化,這期間需要有恒定的溫度,恰當的演化進程,以及很多運氣。 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有多高?百分之一?可能太樂觀了。因為在這過程中,要避免滅絕,要進化出多細胞和性別,要使細胞高度分化,并長出足夠聰明的腦子,還得學會使用工具。 Stephen Baxter 而且,我們可能并不是進化的必然產物,而是意外。所以即便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可能還是太樂觀了。也許十億個地球,才有可能出現一次人類。 Victor Bobbett 除此之外,這個外星物種還必須學會用足夠大的功率進行宇宙廣播,這種功率還要能夠被人從宇宙背景中識別出來。這種廣播的載體也許是無線電,也許是不同波長的光,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我們真的需要運氣很好,才能夠碰到兩個文明——一個發送信號、一個接收信號——剛好用了同一種廣播方式,進而發現彼此的存在。 除非,其中一個物種精通星際旅行,能夠直接上門拜訪。 ICARUS 如果我們樂觀地估計,那么銀河系內能夠與我們溝通的文明可能有2億個。如果保守估計,并把生命出現和智慧產生的概率算進去,銀河系內這類文明數量可能只有25000個。 還不僅如此。 維基百科 人類并非永遠存在,也不會永遠存在。 其它世界也理應如此。 核戰爭,自然災害,自己造成的環境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滅絕。一個文明能夠存在多久?或者說,在宇宙的完整歷史上,在此刻仍然存在的所有文明中,有多少文明能夠我們進行溝通呢? ESO 宇宙已經存在了大約138億年,而我們才剛剛開始有能力在銀河系尋找行星,才剛剛開始傳遞我們的信號,才剛剛開始離開地球。現在的人類形態,也才出現了一百萬年多一點,這段時間,只占宇宙歷史的0.001%左右。樂觀地說,我們也許能再興盛個一百萬年,然后演化成不同形態,或者自我毀滅。 但是悲觀一點的話,具有溝通能力的階段也許只能維持幾百年。 根據樂觀的估計,銀河系內此刻正準備和我們溝通的文明多達20000個。 而根據悲觀的看法,整個宇宙,把所有星系算在內,在和地球相同的環境中,出現類人智慧的機率不到10%。 ESO 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也不管哪種情況更接近于真相,悖論其實并不存在。 外星智慧文明不和我們溝通,可能只是因為過于遙遠。即便此刻銀河系內存在著幾萬個文明,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至少也在幾百甚至幾千光年外。 所以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接觸的機會相當渺茫。 NASA 但是反過來想,我們之所以有這些疑問,原因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 任何有能力和我們進行溝通的文明,必然已經比我們領先至少數千年,甚至有可能是幾百萬年以上。 而在我們身上,還有太多的問題要解決。人口、污染、能源、政治,各種社會問題,人性的缺陷……回望人類這近百年的歷史,我們真正解決的有多少? 由此我們就能意識到,一個真正具有溝通能力的文明,應該是一個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的文明。 老孫 至少現在,我們無法與別的文明進行溝通。也許他們存在,也許他們不存在。但是人類本性好奇,而且充滿了探索的欲望。這種特質將引領我們一直向前。要么在空無一人在宇宙中四處播撒生命的種子,要么作好與其它文明接觸的準備。正如卡爾·薩根所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