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天寫了一篇外語作文,介紹自己家鄉廣州,食在廣州。
求助朋友翻譯,結果被吐槽了,他覺得吃怎么可能在廣州?
很多家常菜都是四川的、浙江的,吃也在四川。
其實我也覺得我從小到大學都在廣州,所以我覺得沒法吐槽粵菜有多不好吃,但是很多朋友來自北方的都覺得不好吃。
但是去過山東、北京、華東,我覺得上海菜有點難接受,其他都很好吃。
所以食在廣州難道就因為廣州經濟發達,所以獲得這個名稱?
雖然現在經濟跟魔都比起來差很多。還是有其他歷史淵源???
的確廣州好像沒什么特別有名的家常菜,四川一說就家喻戶曉。
但是廣東比較多,但是比起四川還是沒那么有名。
有個叫趙歪歪的廣州人回復:
--------------------------------------------------------------------------------------------------------------------------------- A:“廣州人好像什么都吃的哦~”
B:“是嗎?不信。小孩也吃嗎?”
A:“他們有一種飯叫煲仔飯”
B:“除了煲仔飯 他們還敢吃點別的再惡心點的嗎”
A:“人頭飯”
B:“除了煲仔飯 人頭飯 還敢吃點別的嗎”
A:“老婆餅”
B:“能不吃人嗎?”
A:“油炸鬼”
B:“有種吃艘船”
A:“艇仔粥”
B:“不服,交通工具吃不了吧”
A:“車仔面”
B:“我就不信他們敢吃屎!”
A:“雞屎藤餅”
--------------------------------------------------------------------------------------------------------------------------------- 上面是廣東這邊的一個段子 大家覺得有意思的話...好! 看來我要認真的做出廣州の奇怪食物名字大大大推廣!!!!!(是奇怪的美食名!不是奇怪的食材!) (包括起源在廣東地區,但在廣州也很普遍的食物)
首先!!
牛三星(和三星手機木有任何關系,也不是哪位姓牛的大叔叫三星) 牛三星湯里的三星是指牛心、牛肝、牛腰,有些還有牛百葉,湯底用羊雜湯底,吃的時候加入酸蘿卜,肉嫩湯濃,十分開胃。推薦店鋪:風味館 (越秀區越秀南路161號),張敬軒也推薦過喲!
煲仔飯(里面并沒有小盆友噢!廣州人十分善良)

煲仔飯,是以砂鍋作為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稱砂鍋為煲仔,所以故稱煲仔飯(缽仔糕,籠仔飯也是同理)。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 萬興小食:越秀區萬福路289號
雞公欖(不是用公雞肉做成的欖)
實際上就是廣東特產白欖,是用上好的白欖經過復雜的工藝腌制加工而成的,有甜的。有咸的。還有辣的。雞公欖入口清甜爽脆,為廣州人普遍喜愛的傳統糖果,是目前多數廣州本土老人小時候的回憶。
雞公欖的名字源于賣欖人為了吸引顧客注意,把一只色彩繽紛的紙扎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著嗩吶叫賣,穿街過巷賣橄欖,而且賣欖人能用嗩吶摹擬公雞的叫聲,‘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用廣州話來說就是“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因此,廣州市民稱之為“雞公欖”。 上下九步行街
雞仔餅(木有雞肉!木有雞仔!)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為什么叫雞仔餅??
 
現在知道了吧。。 成珠餅家:海珠區南華中路209號
糖不甩(甩粵語意思是 掉了 的意思,例如:你個頭甩左。就是你的頭掉了的意思)

糖不甩是粵菜的甜點,名字有段歷史淵源,但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糖粉湯丸不分離的意思。 芬芳甜品 地址: 海珠區同福東路619號(南村路口市二宮斜對面)
艇仔粥(= = 雖然廣州人貪吃,但我們可不敢拿木頭來熬粥..)
 艇仔粥的主要配料很豐富,有魚肉、瘦肉、油條、花生、蔥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魷魚等。在廣州任何一家腸粉店,喝早茶的酒樓,都是不可缺少的美食,之所以叫艇仔粥,是因為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來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 其中有艇(廣州話俗稱“艇仔”)專門供應“艇仔粥”,故稱“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貓記艇仔粥:黃埔古港
馬拉糕(并不是馬拉松賽前指定必備糕點)

正宗馬拉糕由面粉、雞蛋、豬油、牛油混合發酵三日,最后放在蒸籠蒸制而成。馬拉糕松軟,像海綿的柔軟感,帶有雞蛋糕的香味,跟松糕有點相似,卻比松糕更松軟。 馬拉糕原是新加坡的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品,原名叫“馬來糕”,后來傳入香港、廣東一帶,才被廣東方言稱為“馬拉糕”。 各大茶樓(蓮香樓,廣州酒家等)
流沙包(并不可以拿來練拳)

流沙包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粵式茶樓中常見的一款點心。流沙包因其顏色特點,也有人稱之為:金沙包。流沙包味道甜中帶咸,其的主要制作原料蛋黃;最好的味道當屬剛剛出鍋的流沙包,沙包裹著絲絲水蒸氣,白白軟軟的,在北方也很受歡迎。 各大茶樓
啫啫雞(ze ze ji)

啫啫:食物及姜蔥等放入燒至極熱的瓦罉(煲),使食物發出“啫啫”聲音和噴出香氣的烹調方法。體現了廣東人對做菜火候的要求達到了極致。(其實啫啫在廣州話還有其他內涵的意思,想知道就去問下比較熟的廣東朋友吧~一定要很熟很熟的哦!) 喜名:中山三路88號(中山三路大東門車站旁)
馬蹄糕(吃了可日行千里!)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福州及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甜點名吃之一。馬蹄,其實就是荸薺的意思,馬蹄糕是將馬蹄磨成漿或干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 其中廣州的泮塘馬蹄糕尤為出名! 茶樓、金早綠點早餐店
們不但吃車,還敢吃紅綠燈!!冰棒..

這款是廣州老品牌五羊雪糕的早期產品淇趣系列(紅豆批、綠豆批)、紅綠燈冰、飛魚脆皮、鳳仙、橙寶、花生仔、雪布丁、菠蘿味冰棍、番冰100、紅豆蓮子雪糕的紅綠燈冰,你問任何一個廣州人都知道紅綠燈冰棒,紅豆批是我的最愛。
更新: 豬腸粉(跟豬腸沒有任何親戚關系!) 豬腸粉是廣東湛江地道的漢族小吃,豬腸粉的蒸制與沙河粉相似,以竹窩盛稀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將粉皮卷起成長條形,因其狀如豬腸而得名,也稱“卷粉”。以前上小學時,路邊一塊錢的豬腸粉就能吃到飽飽的,廣州的豬腸粉一般都是加牛腩汁,味道簡直天造地設!甜醬辣醬猛加加加!! 而茶樓的豬腸粉都是啫啫的做法(上文有提到)!這種做法冬天吃一級棒! 想吃加牛腩汁的豬腸粉,請帶著一雙智慧的眼睛在廣州街邊尋找~ 想吃啫啫做法的,到大茶樓就有啦~
干蒸(把衣服穿上!不是桑拿房里的蒸汗套餐 !)
對廣州飲茶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肯定不會對“干蒸、蝦餃、鳳爪'陌生,而蟹子蝦仁干蒸,正是這道干蒸美食的究極體! 干蒸在上個世紀已經流行于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廣東人飲茶吃早點的重要角色。干蒸以肥豬肉粒、瘦豬肉粒、鮮蝦為主要餡料,加之作料調味蒸熟,皮薄肉爽,包含粵菜的特色,適合廣東人的口味。 茶樓!茶樓! (金早綠點早餐店也有賣,但是餡料只有豬肉沒有蝦仁)
鳳爪(寧做雞頭!不得不吃鳳爪!)

雞的祖宗該好好感謝廣州人!古語有云:多少春秋風雨改,多少山雞頭難抬! 山雞與鳳凰永遠被人比喻成窮人與貴族,雞民一路忍受著這種屈辱,雞心惶惶,難受得公雞們每天早上都要鳴喇叭默哀兩分鐘!不能忍!直到有那么一天,廣州人把普通的雞爪!硬要提高逼格,改名叫鳳爪,與干蒸蝦餃等平起平坐,從此!普雞同慶!山雞(爪)終于變鳳凰(爪).......!
牛脷酥(粵菜點心就是喜歡像什么就叫什么,能考慮下原材料的感受嗎!)
 脷的意思就是舌頭。(請不要問我為什么叫牛脷酥而不叫牛歡喜= =) 牛脷酥以面粉及砂糖混合後油炸而成, 牛脷酥是中國廣東油器的一種,甜味,廣州人通常用來伴粥吃,緩解油膩。 金莎西餅屋:荔灣區龍津東路869號1樓
魔鬼糖(女巫毒蘋果即視感有木有)
小時候有一種變色魔鬼糖,吃在嘴里,舌頭就會變成那種糖的顏色,那糖因為含有大量的色素,后來不允許賣了(發現小時候很多喜歡的東東都有很多色素,例如刨冰,炒冰,汽水糖)
以下開始重口味,慎入!
傳說中的——雞屎藤餅
 其實雞屎藤,又名烏芹藤,在南方鄉間很常見。《綱目拾遺》云:“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后來人們覺得臭藤很不雅,所以改了個很空靈的名字——雞矢藤。 但....好景不長(攤手聳肩)
鼻屎糖(味道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哦)

這種糖有很多種口味,陳皮,無花果,話梅等。其實這是以前廣州涼茶鋪賣涼茶會怕小朋友覺得太苦,就會送一顆這樣的糖,讓你喝完涼茶馬上含在口中,因為它又黑又長得一坨坨的,加上老廣州人愛開玩笑嚇唬小盆友,所以很多廣州小盆友都叫它鼻屎糖。(其實還要感謝它,讓我們能咬著牙,瞇著眼喝完一碗苦澀的涼茶)
最后彩蛋~
這,就是傳說中的雞!屎!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