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科學界已經普遍承認白洞-黑洞-白洞循環創生的觀點,但是這本身是一個循環邏輯。做幾何證明最忌諱的是循環邏輯,王為民白洞創生宇宙論打破的就是這種循環邏輯。
白洞創生宇宙論比較提出了白洞-宇宙-黑洞-白洞--宇宙的循環過程,但是更強調這個循環的起源。根據王為民”白洞創生宇宙論“:宇宙創生之前,只是一個不斷產生和湮沒的虛粒子海洋,沒有實粒子出現,是一個平坦時空。原文地址:http://www./article/201509/395.html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網友會對虛粒子海洋是什么有所疑問,其實虛粒子海洋就是古人說的太虛,這里的太虛來自霍金理論的時空泡沫的歷史求和路徑積分。
真空量子起伏(張落)產生正反王為民粒子,形成雙奇點白洞,由白洞內部真空量子起伏(張落)產生正反費米子和玻色子,費米子依靠玻色子傳遞四種相互作用力。正反粒子跨過白洞的視界后,包圍在白洞視界周圍形成在正反宇宙中形成正反王為民超級恒星。

王為民超級恒星將它上面的旋轉風暴(黑子)拋出形成螺旋星系、棒旋星系、橢圓星系、不規則星系,星系中的旋轉星云集積形成恒星和恒星的行星系統及行星的行星系統等。夸克在膠子作用下形成重子和介子,核子通過交換夸克形成原子核,原子核和電子通過交換光子形成原子,原子通過交換外層電子形成分子,分子形成巖石、土壤、礦物……從而形成宇宙萬物。
不過不久前有媒體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的羅杰彭羅斯和美國埃里溫國立大學的瓦赫古扎德亞在arXiv網站上發表論文稱楊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發現一個同心圓,在這里溫度變動遠低于預期,這暗示著宇宙微波背景微射各向異性并不是完全隨機性。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產生的時間要遠早于大爆炸,這表明宇宙形成的時間可能比之前推測的要早得多。
科學家認為這些同心圓是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碰撞釋放強大的能量爆發,這種能量爆發多數呈等方性爆發,同時這也說明王為民的白洞創生宇宙論有了新證據。

宇宙本身不是黑洞,宇宙本身也不能作為黑洞。根據史瓦西黑洞的定義,引力半徑以內為黑洞,而且黑洞內的物質粒子不能靜止只能運動,直到墜落到奇點中心,所以黑洞內部物質在向中心收縮。而宇宙卻在膨脹我們也沒有向某一中心墜落,所以宇宙不是黑洞。
盡管連光也跑不出宇宙,但是,宇宙不符合黑洞的定義,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黑洞。 根據廣義相對論,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還有另一個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宇宙,但是我們暫時還得不到那另一個宇宙的任何信息。
物質粒子可以從白洞奇點處出來,跨過白洞的視界進入我們的宇宙(或另一個宇宙),再由我們的宇宙(或另一個宇宙)跨過黑洞的視界,落入黑洞奇點處。
這也就是說白洞中的粒子可以進入我們的宇宙,也可能進入另一個宇宙,它們有可能在黑洞相遇,但是我們卻無法從黑洞中得到它們相遇的任何信息。
我們這個宇宙中的粒子能夠任意停留或運動的區域就是我們的宇宙,而與我們的宇宙有同樣性質(粒子能夠任意停留或運動的區域),但又和我們這個宇宙沒有任何信息聯系的另外一個時空區域,就是另一個宇宙,于是有人說黑洞是大質量恒星演化的終結。

關于為什么說黑洞是大質量恒星演化的終結,我們可能要從以下方面來具體說明:
1、大質量恒星最初靠核聚變產生的熱力和輻射壓力來抵抗恒星自身的引力(如恒星)。
2、當核聚變燃料耗完以后,熱力和輻射壓力瞬時消失的時候,恒星就靠電子的簡并壓來抵抗自身的引力(如白矮星)。
3、如果電子的簡并壓也抵抗不了自身的引力,接著就靠中子簡并壓抵抗自身引力(如中子星)。
4、當中子簡并壓也抵抗也不了自身引力的時候,大質量恒星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塌縮為黑洞。
在白洞和黑洞內部,史瓦西時空坐標互換時間變成類空坐標而空間坐標變成類時坐標。所以在白洞和黑洞內部,史瓦西時空坐標類時坐標是三維的而類空間坐標是一維體的。
對自然法則最深層次的思考就是我提出的物質粒子的波粒時空三象性,宇宙史就是波粒時空三象性的演進歷史。我們說白洞的奇點就是波粒時空三象性的奇點,粒子、幾率波、時空開端于此,構成宇宙的微粒有自身的時空彎曲和自身的幾率波。

真空最早有一對特殊的正反粒子和這對粒子自己的彎曲時空,它和普通物質粒子不同之處在于分別擁有一個白洞的奇點和視界,這就是正反原初王為民粒子,它是唯一的一對白洞正反原初奇點粒子,而白洞正反王為民粒子由真空量子起伏(漲落)所產生,它們擁有宇宙波函數。
正反原初奇點王為民粒子在白洞內部向我們的物質宇宙或另一個反物質宇宙方向運動,并極化白洞真空,白洞真空被極化后,白洞的質量和視界進一步擴大,這一現象叫王為民白洞極化機制。

由于白洞的奇點時間靜止又是單向運動區,它們成對產生后卻不能相互湮滅,又幾乎不能跑出白洞。在白洞內部真空量子起伏(漲落)產生的更多正反粒子,由于動量守恒而分離,它們一旦分離,不能停止,不能倒退,在白洞強大的引潮力作用下被撕裂,如果是強子,將因為夸克色禁閉而形成新的強子,新強子又被再次白洞強大的引潮力撕裂,同時又因為夸克的色禁閉而形成新的強子,如此反復,使強子數量不斷暴漲,并由白洞加速獲得新的能量,進一步增大了白洞的質量和視界的大小,這一過程,叫做王為民引潮色暴漲機制。
由于正反王為民粒子造成白洞真空極化,白洞真空量子起伏(漲落)產生的新的正反粒子在白洞中運動方向的不同,這就導致正反粒子進入我們的宇宙和另一個宇宙的粒子數量不同,由于進入我們這個宇宙的物質較多,反物質少,而進入另一個宇宙的物質少,而反物質多,所以我們的宇宙是物質的,而另一個宇宙主要是反物質宇宙。

這種正反粒子在白洞中通過“王為民物質創生機制”和“王為民強子引潮色物質創生機制”,再因為白洞真空王為民極化由白洞視界不對稱逃逸的現象,叫“王為民正反物質的對稱性破缺機制”,并由這種破缺機制產生了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物質粒子進入由白洞進入克魯斯卡坐標系全時空結構的第一片區,形成物質宇宙,而反粒子進入克魯斯卡坐標系全時空結構的第三片區形成反物質宇宙。
物質宇宙創出來以后,在白洞視界的外面,還可以通過王為民強子引潮色物質創生機制產生大量的物質。由于我們不能從另一個反物質宇宙獲得任何信息,所以另一個反物質宇宙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
當王為民超級恒星起源以后,它的核物理圈的內層不斷有由粒子物理圈噴射出來的大量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等,首先進行輕核合成,進行質子鏈循環。隨著氦的數量的增加,還進行碳氮氧循環,直至引發直到生成鐵的核聚變,形成等離子風暴。

白洞只有一個(不排除正反王為民粒子形成兩個白洞,正反四宇宙的可能),宇宙分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正反兩個宇宙中的黑洞將越來越多,它們將達到動態平衡,直到某一個黑洞和白洞發生碰撞而湮滅,宇宙中的黑洞最終合并,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被最后一個大黑洞吞噬而終結。
白洞是宇宙物質出生的子宮,而黑洞就是物質和能量的墳墓。黑洞奇點也可能通過愛因斯坦-羅森橋與其它白洞相連,形成新的正反物質宇宙。
宇宙起源的過程是物質粒子由類時空向時空演化的過程,由于白洞中大量物質的溢出,通過白洞視界進入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它不斷地推動我們的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在加速膨脹,同時還可能造成我們的宇宙和另一個宇宙沿相反方向旋轉。
把引起強子潮汐色暴漲的最小萬有引力大小,叫做王為民臨界潮汐色暴漲引力,只有達到王為民臨界潮汐色暴漲引力大小,才可能發生潮汐色暴漲現象。

在中微子、 光子、正負電子、夸克、膠子、介子、質子、中子等粒子相繼退耦和強子引潮色暴漲以后,核子通過夸克交換力(王為民力)作用而形成王為民鍵,從而形成多種原子核。并開始進行原初核(氫核、氦核、鋰核等)合成。
隨著這些輕核的相互作用,在實物火球時代的氫核聚變被點火,進行核反應過程,于是原始火球就轉化為一顆超級恒星。所以,產生宇宙和反物質宇宙的白洞就在原始火球的內部。隨著原始火球核聚變的進行,各種類型的核聚變相繼點火而發生大爆炸,由于恒星黑子被拋出,而黑子是旋轉的風暴。
宇宙和另一個宇宙不斷的加速膨脹,自身變得越來越大,而原來的白洞視界還依然那樣地小,這就造成我們很難發現創生我們這個宇宙和反物質宇宙的白洞究竟位于什么地方。
這樣,白洞、宇宙、反物質宇宙、黑洞將長期共存,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直到某一個黑洞和白洞發生碰撞而徹底湮滅,宇宙中的黑洞也最終合并,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被最后一個大黑洞吞噬而終結。

說到最后可能網友會問白洞又是從哪里來的,其實白洞來自白洞的奇點,白洞奇點形成白洞視界的時間非常短暫,以前人們沒有考慮白洞的量子效應,從粒子世界線在全時空連續的觀點出發,認為一切物質來自白洞奇點,而出現噴射現象,并且很快將把白洞內部的物質噴射完,白洞很快就消失了。其錯誤的根源在于沒有考慮白洞視界內真空的量子起伏(漲落),這種物質來源無窮無盡。
而白洞奇點是時空的本性奇點不能通過坐標系的變換而消除,從史瓦西時間看,我們在白洞外部永遠也看不到白洞消失的那個時間。根據我的白洞創生宇宙論,白洞的真空中存在一個"王為民物質創生機制 ",然后通過"王為民正反物質的對稱性破缺機制",形成了我們的物質宇宙和另一個反物質宇宙。
后來白洞形成一顆在我們這個宇宙看起來的一顆超級恒星,隨著超級恒星核聚變的進行,各種類型的核聚變相繼點火而發生大爆炸,由于超級恒星上面的黑子被拋出,而黑子是旋轉的風暴,后來,就以這些黑子為中心,可以再次聚集起來以形成星系、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等天體。當行星起源以后這也就為我們生命的起源創造了條件,于是有了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直到后來有了我們人類的出現。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白洞創生宇宙論,簡單來說就是光錐起源于白洞,白洞又來自白洞的奇點,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個理論叫做白洞創生宇宙論,王為民白洞創生宇宙論的提出讓現階段對于宇宙的研究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