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游業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最好載體,是新常態下速度變化做“乘法”的最好抓手。因此,金華把旅游業作為全市大力培育發展的“五大千億產業”之一,實施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吹響大力發展旅游業的號角。 —樹立“一業帶五化”的旅游發展共識。金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型發展之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在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走“一業帶五化”的金華旅游特色發展之路,即通過發揮旅游的催化劑作用和乘數效應,來帶動金華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絡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產業化;通過旅游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催生出景觀農業、生態工業、商貿購物、文化旅游等新經濟業態,促進經濟和城鄉的轉型發展。 現代經濟有兩大特點:一是“互聯網+”,任何產業與互聯網融合,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二是“旅游業+”,旅游業也具有像互聯網一樣的強大滲透力和提升力,能滲透各行業并與各行業融合發展,進而在拓展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催生各種新業態、提升各行各業。旅游業的這種綜合性特征,決定了旅游業的規模將越來越大、作用越來越重要、前景越來越廣闊。我們提出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就是要將其作為綜合性產業來抓,推動旅游業與“五化”的融合發展,加快把金華建成一座“旅游業+”的城市。 —營造以“四千”精神抓旅游的濃厚氛圍。全面把握旅游業綜合性、滲透性、融合性的特征,以“四千”精神來營造全市上下齊抓旅游發展的濃厚氛圍。 千方百計謀旅游。 要精心謀劃金華“旅游強市”夢,做好謀深謀透謀長的文章。我市已經制定了休閑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力爭到2017年全市旅游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既要謀整體的規劃,也要謀大項目的引進、謀智慧旅游建設、謀配套設施的完善、謀公共服務的提升、謀旅游市場的開拓。 千軍萬馬抓旅游。旅游是綜合性產業,需要各級各部門、企業、全社會齊抓共管。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旅游發展領導小組,38個與旅游職能相關的部門任領導小組成員,出臺加快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實力排名次、稅收論英雄”的導向,對包括旅行社、賓館、酒店、景區企業、旅游運營企業、旅游商品企業及工旅、農旅、文旅結合企業進行排名和表彰獎勵,激發市場主體千軍萬馬共抓旅游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千山萬水興旅游。在長三角地區,金華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是生態。金華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超過60%。要通過努力,把金華的千山萬水、古村落、古民居都變成旅游的產品、旅游的目的地。 千辛萬苦強旅游。旅游是服務人、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產業,絕不比搞工業、農業容易。我們更要以“5+2”、“白+黑”、“晴+雨”的蠻拼勁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精神,精準發力,搶抓新一輪旅游大發展的機遇,打造金華旅游的拳頭產品和服務特色。 —打造以影視生態文化商貿為特色的“金華旅游”品牌。旅游比的是特色、競爭的是品牌。打造金華旅游品牌,要做好“旅游+”的文章,打好“四張牌”: 打好“旅游+影視”牌。東陽橫店影視城以影視文化為內涵,以旅游為載體,是踐行“旅游業+”最成功的例子,很好地詮釋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思維。金華要繼續打好“旅游+影視”牌,全力支持橫店加快景點項目建設,力爭用5至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橫店影視城從觀光景區到觀光休閑復合型度假目的地的轉型,打造中國影視旅游第一品牌。 打好“旅游+生態”牌。把金華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是迎合當前旅游市場需求變化,把握城市居民節假日休閑觀光、度假旅游趨勢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市正在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健康、休閑、養生、養老的旅游區。如磐安縣鄉村休閑旅游品牌,打造“山水磐安,天然氧吧”、“休閑養生城”旅游特色;武義縣“溫泉名城,養生勝地”旅游特色;浦江縣“詩畫浦江”鄉村生態旅游,等等。 打好“旅游+文化”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八婺文化是金華的紐帶。金華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名人眾多,千古傳頌著“義利并重、開放包容、崇尚和諧”的婺文化精神。要講好“金華故事”,把金華的千古名人都變成旅游資源,打造知名的歷史文化旅游景點。要做足文化名人游的文章,還要把婺劇、金華火腿、黃大仙等金華獨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旅游,把民俗、民風、民生等傳統文化融入旅游。 打好“旅游+商貿”牌。金華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去年全市市場成交額超2400億元,其中超億元市場達77個,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城、東陽木雕工藝品市場、浦江水晶市場、磐安浙八味特產市場等,形成了極具輻射力的“市場集群”。我們要把市場帶來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轉化為發展旅游的強大動力,形成了“旅游+商貿”、“旅游+購物”、“旅游+會展”的聯動發展格局。 作者為金華市市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