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沙地、河灘地、田梗、溝渠。
科爾沁、鄂爾多斯,陰南丘陵、東阿拉善、額濟納。我國遼寧、華北、西北、華東。
產興安盟、哲里木盟、伊克昭盟、烏海市、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產量較多。
根及乳汁入中藥。 全草入蒙藥。
中藥秋季采根,除去殘莖,洗凈泥土,曬干,切片備用;夏、秋季采乳汁,鮮用。蒙藥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雜質,洗凈泥土,曬干,切段備用。
性狀根呈圓柱形,長約20厘米,直徑5一8毫米。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細縱皺,栓皮易剝離,剝離處顯灰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色,有小空心。氣微,味淡。 全草卷曲或纏繞,全株被短柔毛。莖多分枝,稍具縱棱;質脆,易折斷。葉對生,灰綠色,皺縮破碎或脫落,展平后呈寬三角狀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紙質。花小,白色。蓇葖果為圓柱形,平滑;種子矩圓形,黃棕色,壓扁。氣微,味淡。
中藥根:味辛、甘、苦,性平。祛風解毒,健胃止痛。乳汁:外用蝕贅疣。 蒙藥味苦,性涼。清“協日”,止瀉。
中藥根:治風濕痛,腰痛,胃痛,小兒食積。乳汁:外用治贅疣。
中藥3-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涂搽患處。
相關博文: 2014年博文: 2013年博文: 2012年博文: 2011年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