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病多久□ 郭立中 朱垚 南京中醫藥大學周仲瑛名醫工作室 凡在人體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導致人體的功能低下,臟腑損傷,陰陽氣血虧耗,表現一系列虧少、不足證候為主時,統稱之虛病。虛病的形成多有一個年深日久,緩慢發展的過程。周仲瑛認為中醫補虛概念的提出,是以人為主要對象,認識人與病的相互關系,突出以治人為主的獨特學術思想體系。 虛病的形成原因較多,如《理虛元鑒·虛癥有六因》所說“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醫藥之因”等。其病程較長,病勢發展較慢,有一個逐漸形成發展的過程;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虧損為其主要病機;與西醫學中各系統的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器官功能衰竭有關。 虛病涉及的范圍雖廣,但總不離于五臟。而五臟之變,又不外乎氣血陰陽。故對虛病的辨證,周仲瑛提出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虛候為目。一般來說,氣虛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神疲體倦,懶言聲低,自汗,脈弱;血虛者主要表現為面色不華,唇甲淡白,頭暈眼花,脈細;陰虛者主要表現為口干舌燥,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陽虛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質淡胖有齒印,脈微。一般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的,多見氣虛、血虛及氣血兩虛、氣陰兩虛之證;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多見陰虛、陽虛、陰陽兩虛之證。通常氣虛以肺、脾為主,但病重者每可影響心、腎;血虛以心、肝為主,并與脾之化源不足有關;陰虛以腎、肝、肺為主,涉及心、胃;陽虛以脾、腎為主,重證每易影響到心。由于氣血同源、陰陽互根、五臟相關,所以各種原因所致的虛病往往互相影響,由一虛可漸致兩虛,由一臟可累及他臟,使病情趨于復雜和嚴重,辨證時應加以注意。 因虛病病程較長,臨床上還應注意有無兼夾病證。首先,對因病致虛、久虛不復者,應辨明原有疾病是否還繼續存在。如因熱病、寒病或瘀結致虛者,原發疾病是否已經治愈。其次,應細察有無因虛致實的情況。如因氣虛運血無力,形成瘀血;脾氣虛不能運化水濕,以致水濕內停等。第三,還應注意是否兼夾外邪。虛病之人由于衛外不固,易感外邪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復,治療用藥也與常人感邪有所不同。若有以上兼夾病證,在治療時應分別輕重緩急,予以兼顧。虛病后期,虛象畢露,大肉盡脫,而厭食不饑,或稍食即脘脹不適,腹瀉便溏者,為脾胃衰敗,化源告竭的嚴重現象,多預后不好,亦即“無胃氣則死”、“失谷者亡”之意。 對于虛病的治療,以補益為基本原則。應根據所虛的部分不同,分別采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治法,并結合五臟病位的不同而選方用藥,以加強治療的針對性。通常陽氣虛者宜溫補,但周仲瑛強調應補而兼溫,以溫而不燥為目的,既取甘溫補氣之人參、黃芪、白術、甘草、鹿角膠、紫河車;又配附子、肉桂、干姜等辛熱助火,合為溫養陽氣之方,添薪助火。若僅揚其火而不添其薪,則其燥烈之性反致耗劫真陰,陰陽兩敗。陰虛者宜清養,補而兼清,清而不涼。若偏于苦寒清火,不究火之虛實,不是補水以救火,反致苦燥傷陰,陰不能復。精血虛者宜峻補,取厚味填精之品以生血化氣,此即《內經》所說:“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背话悴菽舅幫?,要采用血肉有情之品補其不足。藥如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桂圓、大棗、鹿角膠、紫河車、龜板、阿膠、海參之類。凡體質薄弱,老幼產婦之虛證,無明顯偏于陽虛、陰虛傾向者,可取平補法,用輕柔小劑調養,“緩補”圖效,以免滋膩壅滯礙胃。 根據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原則,在補陽藥中配合少量陰藥以滋陰助陽,在補陰藥中配合少量陽藥以助陽生陰。至于氣虛之補血益氣,血虛之益氣生血,以及補陽以化氣,補陰以生血等,其義亦復相同。如陰虛臌脹在用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方時,加少量桂枝以通陽,對陰液的來復、小便的通利,每較單用滋陰利水藥的療效為顯著。周仲瑛認為,從陰陽氣血相互資生的主次關系來看,似應以陽氣為主導,補陽助陰、補氣生血(陰)是治療的重點,而陽虛用陰藥、氣虛用血藥者少,表明陽生方能陰長。 從周仲瑛長期的臨床實踐來看,臨證所見多種疾病的虛證似乎以氣陰兩虛為多見。在預后方面,偏于陽虛者易治,偏于陰虛者難療(如陰虛臌脹、水腫),陰虛及陽較陽虛及陰者尤難,提示形質的損耗較功能低下的虛證更難調治。正如張景岳所說:“凡治虛證,宜溫補者,病多易治;不宜溫補者,病多難治。” 對虛證病人及病后的康復調理,周仲瑛還強調應該重視“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根據虛損的性質,結合食物的氣味和所補臟器,有選擇地食用。如羊肉、海參、雀肉、淡菜、胡桃肉、栗子、牛乳、羊乳、桂圓等具有溫補作用,甲魚、龜肉、鴨子、黑魚、白木耳等具有清補作用,山藥、蓮子、百合、黑芝麻、大棗、燕窩、豬腰等具有平補作用,可根據不同體質有選擇性地食用,以輔助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