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記者 岳志強 通訊員 梁志剛)初秋時節,沽源大地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菜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各大旅游景區游人如織,風電制氫等新能源項目加快實施……今年以來,圍繞建設綠色發展示范縣目標,沽源不斷強化品牌思維,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推動新能源產業振興,縣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上半年,全縣實現財政收入21566萬元,同比增長22.2%,增幅居全市第一。 叫響蔬菜品牌,壯大現代農業。沽源大力培育綠色農業品牌,增強優質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成功獲得架豆、西蘭花、馬鈴薯3個“中國特產之鄉”稱號;在商標注冊、農產品基地建設、認證及食品安全體系建設、新品種引進及品牌推廣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了“金蓮川”“三河源”“塞北青”和“翡翠綠”等蔬菜優質品牌;鑫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成功通過了QS認證,京北富源、三源食品等企業開展了無公害、綠色基地認證,使得“沽源菜”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高。截至8月底,全縣蔬菜產量達50多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 擦亮生態品牌,壯大旅游產業。今年,沽源全面叫響“濕地草原,生態沽源”品牌,不斷加強植樹造林、水源涵養和濕地草原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造林、各類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林草覆蓋率不斷提升,形成了以中部農田林網、沿邊防風阻沙帶、沿壩生物控制帶,閃電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和葫蘆河流域為核心的“一網二帶三流域”生態格局。依托優良的生態優勢,以冰山梁旅游公路、閃電河旅游公路和草原天路為紐帶,初步構建起寬領域、多元化的大旅游格局,灤河神韻、五花草甸等15處旅游景點,每年吸引100多萬人次游客到此旅游度假、避暑觀光,帶動4萬多群眾發展農家院、土特產、餐飲服務等產業。 培育“風光”品牌,振興新能源產業。憑借優質的“風光”資源,沽源以品牌思維全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目前,全縣建成風電場13個,總裝機容量113萬千瓦,并網發電108萬千瓦時;加快推進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形成每年制氫1752萬標準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先后簽訂了94萬千瓦的光伏開發協議,全縣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其中三峽新能源沽源大茍營5萬千瓦光伏一期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并網;成功引進總投資3.4億元的生物秸稈熱電項目,年可回收利用秸稈、枝條24.75萬噸,發電2.46億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