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出現了自信心的萌芽,主要表現為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與贊許,為自己做措了事而內疚,為維護自身權利而努力等。這一切對幼兒個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信家長們都知道這個成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可以簡單的翻譯成: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當我們的小天使降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焦點,我們無比幸福。小家伙也很給力,一天天長大,每天都在進步,逐漸展現他的禮貌、機靈和勇敢。而不知道從哪一個時間開始,他開始懶散、怯懦、內向。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比不上以前的自己,還沒長大,就已經出現“不佳了”!缺少自信心的幼兒往往自我否定,自甘落后,膽小懦弱,不求上進。而父母的一些行為,會讓孩子的越來越缺乏自信心。小編在這里整理了五個很常見的行為,并且相應的介紹了國外的家長的做法,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幫助。 1、安排孩子的生活。 在中國家庭中,父母都為孩子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幾點睡覺、去哪里玩,上哪個興趣班、和誰做好朋友。孩子的自我意識隨著一天天長大會逐漸增強,開始問各種奇怪的問題,做各種嘗試,而家長對于所有事情的安排,會讓小孩子的好奇心逐漸被壓制,從而變成一個被動的執行者。做好了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耍小脾氣就要面臨批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