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午盤,14:00關口,大盤正在選擇方向,這時候南航率領航空板塊試圖突圍。 果然,大盤起了一波,聯動性效果不錯,基本上可以判斷航空有龍頭板塊的潛質 提醒了航空突圍的同時,復盤哥把買單都填好了,填的漲停價,打算南航一打板就下單。 后來可惜的是,功虧一簣,航空沒有上去,今天在直接一個低開,如果昨天盤中做半路板,可能就是追高被埋了。 所以,用這個現成的例子,復盤哥來講講短線交易中的不追高和不畏高的區別。 什么叫追高:應該來說,所謂的高,就是短期內價格往上走,但是買單在衰竭;一旦出現買單弱,賣單強了,那么高點就出現了。 而這樣的高點,通常發生在自由交易當中。 什么叫自由交易?就是這個價格上下都有自由波動的空間。 那么什么叫不自由交易:很簡單,漲停板,跌停板就是不自由交易。 比如漲停板上,你已經不能出更高的價格買它了,所以受限制了,這就叫不自由交易。 那么由此我們引發出另一個:不畏高。 A股的漲停板限制,使得很多強勢股當天的多頭力量不能在短時間瞬間消耗完,而漲停板甚至可以讓這種多頭力量在上升中得到進一步的積累。 所以這個時候的高,是一種多頭力量被壓抑的位置。 而自由交易中的拉高,你很難確認多頭力量的持續性,所以很容易被套。 同時,漲停板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錨定效應。市場多數資金會認為只有強勢漲停了,這個板塊才值得關注,因此,它會吸引來更多的資金關注。使得整個板塊繼續強勢。這就是所謂的持續性。 因此,不追高和不畏高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對于多頭力量持續性的判斷。 而漲停價這個機制的設置,恰恰讓潛在的多頭力量現形,使得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預判,個股短期內的多頭資金還有多少。 那么,可能會有人問:難道我打半路板,或者拉高買入就是錯誤的行為了? 不是的,這要看你的觀察標準,首先想想,你為什么會買一個被拉高的股票?無非是因為,你認為他會繼續漲。那么它繼續漲的原因,你買入之后,一定是買單還會繼續流入。 所以這個持續性的判斷就變成了最重要的預判標準。 這個難度比較大,因為除非你自己是大資金,否則你怎么能準確的預判如何出牌? 當然如果從其他角度去追半路板,也是有機會的,比如龍二打法:看到一個概念龍一打板,龍二漲5個點,這時候你判斷龍一封單非常強勁,整個板塊聯動性特別好,所以你5個點追了龍二,很有可能就成功了。 說白了,這也是一個錨定效應。這時候錨定就變成了龍一。 看明白沒有? 追高就是,你完全只看到盤面動了,然后你就傻乎乎的幻想它會繼續漲就買入了。這是賭博。 不畏高是,個股已經啟動,然后你基于一些錨定判斷(比如漲停板,比如龍一)判斷它仍然有持續性,于是你買入。 哦了。 復盤哥原創,嚴禁其他媒體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