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人,生老病死本是常事,真正能做成百年企業的屈指可數。但近期一家號稱要做成“百年企業”的明星公司卻屢屢被媒體唱衰,甚至被說成“行將就木”,引起了業內不小波瀾。 今年七月,Evernote(印象筆記)CEO菲爾·利賓宣布卸任CEO,由原谷歌高管克里斯·奧尼爾接任,消息一出便讓很多人對Evernote的命運充滿了擔憂。 “大象魔咒”:產品臃腫,創新乏力 “打開速度太慢”“界面過于復雜、容量小、富文本格式太復雜”“共享太麻煩、變更記錄太難用、沒法討論”“Mac 應用太慢、整個 UI 太臃腫”——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吐槽這款產品,雖然其中大部分還在堅持使用,但已有不少用戶棄用或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開過Evernote了。 早在2012年,Evernote就以估值10億美金的規模加入獨角獸俱樂部,成為“最年輕的會員”之一。不久后,更是以2.9億美元的融資額震驚了業內所有同行,成就了業界不可復制的神話。 然而“魔咒”卻從此開始,一篇國外博客中列出了Evernote近年一些數據,從下載量看,Evernote 自 2012年到達巔峰之后,在美國 iOS 的 App Store 的排名穩步下跌,產品疲態可見一斑。 不僅下載量跌勢如此,獨角獸的光環漸漸不再。正在使用Evernote的用戶也越來越不在乎和重視它的功能和未來。 數據背后究其原因,是因為Evernote已經失去的創新能力。Evernote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推出好產品了,整個產品形態而言,2015年與輝煌時的2012年相比并沒有太多變化。“什么都想做的后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一位Evernote曾經的用戶表示,“對于工作來說,它已經漸漸失去了相關性”。 Evernote對人才的忽視或許也是其創新乏力的一個隱形原因。利賓曾自稱對幫助員工在職業生涯中成長等這些CEO份內之事“沒有激情”。 而Evernote的平淡表現和無法IPO的狀況正在加速優秀人才的逃離。 遲到的悔悟:沒有選對路 除創新乏力之外,筆者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其沒選對路。前CEO菲爾·利賓曾表示:“我們在企業市場的做分享和協作方面錯過了兩三年的時間,真正開始做這件事差不多是一年前。” 然而這份遲到的悔悟并沒有給Evernote帶來額外的起色,因為縱觀國內外的競爭對手slack、有道云筆記等,都早已在企業市場迅速布局并取得不俗成績,市場已瓜分殆盡。 在美國,企業應用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大多數企業客戶已經通過其他產品解決了在Evernote上的需要。例如谷歌的企業應用套件,以Gmail為中心,把文件共享并捆綁到這套更大更有價值的產品上。 Slack——一款集聊天群組、大規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統一搜索的產品,抓住企業市場的機會實現了大幅增長,并因此加入了獨角獸公司俱樂部,市值一度近30億美元。 國內市場,Evernote在中國本土化運營的產品——印象筆記,到2015年初,已擁有1150萬用戶。但與其他進入中國的美國科技產品一樣,印象筆記在中國本土同樣有異常強勁的競爭對手——有道云筆記——而后者總用戶高達3500萬,是印象筆記中國用戶的三倍多。 不僅如此,有道云筆記似乎在筆記市場看得更遠,尤其是在企業市場領域,早在2013年有道云筆記就看到了國內企業市場的巨大潛力并早早發力,網易有道CEO周楓在最近一次媒體采訪中稱。 為此,有道云筆記還特別推出了針對企業協作產品。有道云協作能夠實現團隊資料上傳下載、搜索、協同編輯以及版本管理等多功能,并且通過電腦、手機無縫對接,尤其適合中小企業或團隊使用。此外,周楓還稱,有道云筆記于今年上半年建立了銷售團隊,且訂單在逐月增長中,不少客戶在第一次使用后還繼續追加訂單。而這一點卻正是Evernote所忽視的。 有道云筆記在即將推出的新版本更加強調用戶的效率辦公,尤其是針對文檔的管理、預覽、搜索、編輯等功能,同時強化了移動辦公場景下的查看、分享及收藏等功能。 “雙管齊下”——針對團隊協作的云協作產品,以及針對個人效率辦公的筆記新版本——有道云筆記牢牢把住了走企業市場道路的新方向。 一面是印象筆記盡顯疲態,另一面是有道云筆記高歌猛進。曾經筆記市場的“孿生雙胞胎”現在卻已然是“冰火兩重天”。 印象筆記VS有道云筆記,會重蹈MSN覆轍嗎? 雖然Evernote成功在中國本土運營出了印象筆記這款產品并擁有僅次于其美國市場的用戶數量,但本土化仍然是其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早在Evernote之前,包括MSN在內的諸多美國科技產品都在中國這個絕然不同的市場折戟沉沙。 MSN作為微軟在即時通訊領域的拳頭產品,曾一度風靡全球,尤其是在辦公人群中,有著極高的聲望和廣泛的用戶基礎。這種對產品的癡迷和盲目,曾幾何時,在中國的外企工作,如果你不用 MSN而是用QQ跟人溝通,會被視為低級和異類。 而彼時的QQ卻打著“更懂中國人”的本土化策略,穩扎穩打地不斷改進產品:MSN沒做好的我們做得更好,MSN沒做的我們做了。正是這種極其接地氣的策略,逼退了當年風靡全球的MSN,成就了騰訊今天的霸主地位。 另一個鮮明的例子是WPS與Office。Office是微軟當家的產品之一,在全球數以億計的人在使用。盡管在中國,Office仍占領著絕大部分市場,但是本土新玩家WPS的出現正在不斷蠶食著它的市場份額。Office擁有完善的文檔辦公系統,幾乎能涵蓋所有辦公需求,但由于購買正版費用高,在“免費思維”盛行的中國市場,盜版Office泛濫嚴重。 而WPS則主推免費,在能基本實現Office大部分功能的基礎上,免費使其迅速在中國擁有不小市場,并且基于本土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斷對產品進行改進。這幫助WPS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為市場上足以抗衡Office的本土辦公軟件。 有道云筆記同樣深諳“本土之道”,在印象筆記不斷新增各種全面功能的以及強調向用戶收費的同時,有道云筆記卻以“輕、快、免費”的特點反其道而行。 印象筆記臃腫的功能設計顯然不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而實際上,其整合的諸多功能和插件,也顯得相當雞肋,曾有一位朋友就向筆者吐槽“很多功能我都不知道,也從來沒用過,但這卻導致打開的時候非常慢。” 而反觀有道云筆記,雖然目前產品也時常遇到同步不穩定等問題,但就產品整體的設計來說,顯然更加簡潔易用。新建筆記只有一個“+”按鈕,云筆記和云協作產品分開,云協作利用群概念提高協作效率等。更重要的是,有道云筆記免費用戶初始空間容量就有2G,基本能滿足絕大部分用戶需求,這使其深受“免費思維”影響的中國用戶的歡迎。 很多人說中國是全球互聯網世界的一座孤島,別人進不來,自己也出不去。然而這是否真的要緊呢?中國互聯網世界有自己獨特的生態和玩法,大量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正在趕超國外產品,能夠更好的滿足中國人的使用習慣,這是好事。所以,與其說中國是孤島,還不如說中國互聯網構建了一座自己的“秘密花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