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成方的加減是中醫理論精髓——辨證論治、三因制宜等觀念的具體體現。經方,尤其是以《傷寒論》所載方劑為主的經方,因其組方嚴謹,用藥精當,療效卓著,故臨床加減應用亦可收到明顯療效。《傷寒論》方劑的加減自有其一定的規律、方式和模式。
加減用藥規律 隨癥加減 即不論其證候病機如何,只針對癥狀加減用藥,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據癥狀有無加減 癥狀是疾病的外在表現,而每一個證候則因其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可能單純出現某臟某腑的病變現象。因此,所出現的癥狀時有時無,時多時少,治療時除辨證立方外, 尚須隨癥加減。如根據有無小便不利癥狀加減茯苓或桂枝;小柴胡湯證心下悸、小便不利,及四逆散證小便不利都加茯苓;《傷寒論》174條方后“小便不利,當加桂”“小便自利,去桂也”。又如,半夏、生姜可止嘔,凡嘔吐多加半夏或生姜;如應見嘔吐癥狀而反不嘔者,則去半夏或生姜,如小柴胡湯證見“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 據或然癥加減 疾病在其發展變化中,所表現出的癥狀與病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在證候的主癥之外,常出現一些與該證候病機不相一致的癥狀,此時若單純針對證候組方則不能消除與證候不一致的癥狀,必須在主方之外加用治療或然癥的相應藥物。如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是熱傷氣滯而致痞, 見表虛微惡寒者,加附子成附子瀉心湯;小青龍湯證的渴和小柴胡證的渴病理不同,但都去半夏加括萎根,小柴胡湯證的咳、真武湯證的咳和四逆散證的咳病機也不盡相同,都隨咳癥加干姜、細辛、五味子以止咳。 辨證加減是根據主證病機,結合癥狀,加減與病機相應的藥物,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據病勢加減用藥 人體氣機有升降出入的不同運動形式,發病以后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反作,以藥物升降浮沉之性調整運動形式的失常。其中,欲升散外出者,當遂其病勢,加升散之品外散邪氣,使氣機恢復正常。如小柴胡湯證見不渴外有微熱者, 則去人參之壅補,加桂枝以外散邪氣。氣機宜下降內入者,當去升散之品;肺氣上逆作喘者,當助降肺氣。如小青龍湯證內喘者,去麻黃之升散,加杏仁之苦降;桂枝湯證兼喘者,加厚樸、杏仁。腎氣在下而反上逆者,則應平沖降逆。如桂枝加桂湯證及理中丸證臍上筑者, 去術之壅補,加桂枝平沖逆等,均是據病機趨勢加減用藥,以恢復氣機升降出入。 據體質加減用藥 以病人體質為依據進行藥量加減。如白虎湯、瓜蒂散提出“亡血虛家不可與”,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則“虛弱家及產婦宜減之”。四逆湯“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增至三兩”。三物白散及十棗湯則規定強人量宜大, 羸人量宜小等, 都是以體質作為加減用藥的依據。 據病情加減用藥 臨床用藥以病情為依據加減用藥,才能做到既祛除邪氣,又不致誤傷正氣。同是少陰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同以姜附為主藥,但通過藥物及用量的加減,用于治療輕重緩急不同的病證。 據或然癥病機辨證加減 在疾病變化過程中有些癥狀的病理與證候病理一致,但表現有輕重主次之不同,必須對那些表現突出的癥狀加用針對該癥狀的、且與證候病理相應的藥物;而在某一癥狀不明顯時,則應去掉方中與該癥狀相應的藥物。如真武湯證中,小便利去茯苓、下利去芍藥加干姜;理中丸證中,下多還用術,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痛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都是通過辨證進行加減的。 加減用藥方式 《傷寒論》方劑加減用藥的方式分為固定加減和靈活加減兩種。 固定加減 即將主方進行加減后形成固定方劑,這種情況在《傷寒論》中普遍存在,比如桂枝類方的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去芍藥湯等,通過加減均已固定形成一個新的方劑。 靈活加減 是在主方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癥狀表現加減不同藥物,這種情況比較少,大約有小青龍湯、小柴胡湯、真武湯、四逆散、通脈四逆湯、理中丸等少數方劑,在方后注中依據其或然癥,或者隨癥加減,或者辨證加減,但求“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加減用藥模式 《傷寒論》方劑加減用藥的模式分為平行模式和遞進模式兩種。 平行模式 即加減原方中藥物的種類或者用量。藥物種類的加減是去掉原方中某藥物而另加相應藥物,如小青龍湯證,若渴,去半夏,加瓜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等。上述加減用藥“靈活方式”中提到的,除通脈四逆湯加減外,均屬平行模式加減用藥。 遞進模式 根據癥狀在原方基礎上加用藥物,其后依次去掉前面加入的藥物再另加其他藥物,最為典型的是通脈四逆湯的加減用藥,“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這種遞進型加減用藥方式,究竟是見一癥狀加用一味藥物,服藥后這一癥狀消除出現另一癥狀,減去前面所加藥物再另加一新的藥物,依次遞進,描述整個治療過程,還是行文時恐讀者誤解成將藥物累加,故采用遞進型加減的句式,需要在臨床上充分驗證后才能下結論。 掌握《傷寒論》方劑加減的規律、方式和模式,可在臨床上靈活運用經方,以應對千變萬化的疾病,只需靈活化裁,即可辨證論治,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梁華龍 河南中醫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