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和9月份類似,也是下跌多于上漲,且均值是下跌的月份,如“日歷買股法”中的圖所示,我們能夠看到,24年中有14次出現了10月份下跌,而且其中還有兩次出現了超過20%的下跌,而在10次上漲中,僅在1991年時上漲超過20%,以及1996年和2010年兩次出現了漲幅超過10%。而股民常說的國慶行情實際上指的也是1996年和2010年這兩波行情,總結后能夠發現,這兩波行情在節前都是處于弱勢,在收官時突然收漲,節后是連續放量上漲,但持續時間并不算太久,因此國慶行情是一種脈沖式的反彈,來得快去得也快。總體來看,10月走勢的特點是小跌頻繁,偶有大跌;反彈多小漲,少有大漲,當然不可回避的是,自從1999年確立了黃金周制度之后,10月份可交易的天數大幅縮水,這也是造成其漲跌幅不是太高的原因之一。
上證指數從1991年~2014年的10月漲幅對比表
說到黃金周效應,不僅體現在行情漲幅上,也體現在交易量上,如下圖所示,筆者特意在歷年10月成交量處進行了標注,我們可以發現9~10月成交量往往會出現階段性的地量,這是造成9~10月多呈現下跌調整的主因之一。如今,2015年9月18日滬指只有2184億元,已經是極端地量了,指數也是維持在3000-3200點區間中弱勢振蕩。上漲行情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沒有資金就無法造就熱點,沒有熱點就很難推動行情上行。
當然10月份有一次例外,那就是2010年的10月,當時出現了連續5周的歷史天量交易,使得10月和11月成交量激增,行情一下子由弱勢調整變為脈沖式反彈,甚至讓很多股民認為久違的牛市來了,而隨著后面量能的快速萎縮,行情也急轉直下,因此2010年的國慶行情的本質是一次資金推動型行情,是在全球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出現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走高而傳導至股市短期走牛的行為,并不是說每次國慶節長假都有行情,這是股民要明確的,即長假效應導致9~10月量能下降,而資金做行情意愿的降低直接導致了盤面的走弱,這才是9~10月份行情低迷的內在因素。
趨勢方面來看,從市場本身分析,股指自5178點下跌以來,整體上是經歷了三波下挫,第一波下跌從5178至3432;第二波下跌是從4184至3537;第三波下跌是從4006至2850,。而從三波下跌的趨勢來看,一波的低點比一波的低點底,一波的高點同樣是比一波的高點底,這是典型的波浪理論的下跌三浪論。波浪理論上漲五浪,下跌三浪,共計八浪。根據波浪理論,一般下跌的三浪結束后,便可以認為市場的下跌行情結束了,目前已經實現了三次下跌,玉名認為這可以確認的是未來的一段時間,股指不會再出現連續暴跌的可能性,或許偶爾會出現千股跌停的局面,但是指數再創新低的可能性比較小了。指數有望在近期嘗試突破3200點的束縛,地量地價反彈特征明確,但3500-3600點是關鍵阻力區間,指數突破這里難度很大,因此做一波短期反彈還是可期的。想了解個股盤后點評,股市個股每日簡評供您檢索參考,股市機密內參(早盤、收盤、晚間三次更新),研究為您操作個股提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