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就聽我奶奶說她有“肩周炎”,表現為肩膀不能上抬,連自己穿衣服都很痛很困難。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我經常陪她去找當地的中醫針灸。快30年過去了,我從一個陪著奶奶打針灸治療“肩周炎”的小屁孩成為一個專業的醫生,開始給我的各種病人治療“肩周炎”。 30年前,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可能就是針對幾個穴位針刺艾灸;30年后,醫學發展迅速,我對“肩周炎”的認識和處理方法跟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肩周炎”其實是一個籠統的稱謂,要想取得良好的療效,在我看來,必須要精通肩周的解剖,診斷出明確的損傷部位,對癥“下手”,驅除病魔才能“狠準穩”。 下面介紹一下基礎解剖,雖然枯燥,但需“頭懸梁錐刺股”也得弄懂。 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間(內側緣上角平第二胸椎,下角平第七胸椎),分為兩個面、三個角和三個緣. 前面為肩胛下窩,是一大而淺的窩。后面有一橫行的骨嵴,稱肩胛岡,岡上、下的淺窩,分別稱為岡上窩和岡下窩。 肩胛岡的外側扁平,稱肩峰。外側角肥厚,有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盂肱關節。上角和下角位于內側緣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平對第2肋和第7肋,可作為計數肋的標志。 內側緣長而薄,對向脊柱。外側緣肥厚,對向腋窩。肩胛骨位于背部的外上方。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稱肩胛岡,其外側端稱肩峰,是肩部的最高點。 肩胛骨可以有上提,下降,外旋,內旋,外展及內收六種運動。 老百姓可以籠統的叫“肩周炎”,作為專業人員,我們絕不可以籠統的處理“肩周炎”。附著在肩關節上有16塊肌肉,哪些肌肉有損傷,治療處理時心里要跟明鏡似的。 1、肩胛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切跡旁的肩胛骨上緣。兩個由中腱連接的肌腹構成,止于胸骨舌骨肌外側,舌骨體的下緣。功能為下壓已被上提的舌骨。 2、胸小肌: 胸小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第2-5肋。具有上抬肋骨和下回旋肩胛骨的作用。 在圓肩駝背的人中,胸小肌多緊張,拉長菱形肌;另外胸小肌緊張易卡壓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 3、前鋸肌: 前鋸肌起于肩胛骨上角、下角以及兩者之間的脊柱緣(內側緣),止于頭8—9肋中間,功能為前拉肩胛骨和抬高肋骨,是輔助呼吸肌。 前鋸肌無力一般會形成翼狀肩,并影響肩胛骨上抬活動度。 4、肱二頭肌: 肱二頭肌該肌起于盂上結節及關節孟的后唇,向下越過肱骨頭進入結節間溝,溝的前側有橫韌帶防止長肌滑脫,此腱有懸吊肱骨頭,防止肱骨頭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前臂旋后及肘關節屈曲時,腱的緊張力增加,但并不沿結節間溝滑動。此腱斷裂后,可影響肩部的穩定。肩關節活動時長腱沿結節間溝上下滑動。二頭肌腱鞘發炎時,由于肌腱腱鞘腫脹,因此外展及內外旋均受累,且活動時局部疼痛。肱二頭肌除了有屈肘功能外,對于肩肱關節前屈也起一定作用。 5、喙肱肌: 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小結節下部,作用是使肩屈、水平屈曲(內收)。喙肱肌損傷多會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尤其是水平內收。 6、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長頭起于肩胛骨盂下結節,止于尺骨鷹嘴。功能為伸肘。 損傷多會出現手臂背側疼痛,皮膚粗糙且與網球肘有很大聯系。 7、斜方肌: 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鎖骨外1/3內側,肩峰、肩胛岡,上斜方肌上提肩胛骨,中斜方肌回縮肩胛骨,下斜方肌下降肩胛骨。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前鋸肌能使肩胛骨上回旋。 上斜方肌多緊而無力,中下斜方肌多無力。斜方肌損傷會導致肩部、頸部、頭部疼痛。 8、大菱形肌: 大菱形肌起自胸2、3、4、5棘突,止于肩胛岡之下的肩胛骨內側緣,使肩胛骨上提和內收。 小菱形肌: 小菱形肌起自第7頸椎和第1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岡之上的肩胛骨內側緣,使肩胛骨上提和內收。 菱形肌損傷會使肩胛骨內側緣疼痛,在圓肩患者中菱形肌多被拉長。 9、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起自頸1、2、3、4的橫突后結節,止于靠近肩胛岡下部的肩胛上角,使肩胛骨上提和內收,并且與菱形肌、胸小肌使肩胛骨下回旋。 肩胛提肌非常容易勞損,其損傷一般會導致嚴重的頸部活動受限,落枕也容易損傷這塊肌肉。 10、三角肌: 三角肌為肩關節外最堅強有力的肌肉,起點廣泛,遠端以扁腱止于肱骨干的三角肌結節,其肌束分為前、中、后三部,上臂外展運動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纖維和岡上肌協同作用,其前部肌纖維同時可內旋及屈曲上臂。后部肌纖維可以外旋及伸展上臂,三角肌癱瘓時其功能部分可由岡上肌代償,但此時肩關節只有20°~30°的外展功能,同時三角肌癱瘓時,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可發生肩關節半脫位。 11、大圓肌: 大圓肌起自肩胛骨下角和外側緣1/3,止于肱骨小結節嵴,功能是內收、內旋。肌纖維與背闊肌上部纖維平行,所以與背闊肌上部纖維功能類似。 大圓肌是內旋肌,過于緊張會導致肩關節外旋受限。 12、小圓肌: 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側緣上2/3,止于肱骨大結節岡下肌下方,作用是使肩外旋。 小圓肌多有損傷,嚴重患者會出現類似于尺神經卡壓的4、5指麻木癥狀。應與頸椎病等鑒別。 13、岡下肌: 岡下肌起自肩胛骨岡下窩止于肱骨大結節,作用是使肩外旋、水平伸展(外展)。 岡下肌損傷一般也與頸椎活動受限有關系,過于緊張會導致肩關節水平內收受限。 14、岡上肌: 岡上肌起自肩胛骨岡上窩止于肱骨大結節上部,作用是使肩外展并將肱骨頭拉向關節窩,并在外展的初期起作用。 岡上肌損傷會導致肩關節上抬出現疼痛,且活動受到限制。 15、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骨下窩止于肱骨小結節,作用是使肩內旋,水平屈曲(內收)。 肩胛下肌損傷一般會導致嚴重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尤其是在時間過久的肩周炎。緊張會導致肩關節外旋受限。 16、背闊肌: 背闊肌起于下6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間和髂嵴外緣,止于肱骨小結節嵴,部分人群在肩胛骨下角處也有止點。功能為內收肩關節,并使其內旋和伸展。 背闊肌損傷有的人會導致肩關節上抬受限。 以上介紹了跟肩關節活動相關的肌肉,可以看出“肩周炎”并非那么簡單,而且是個多么籠統的診斷,專業人員需了解這些基礎知識,才能更對癥更高效的處理,而不是迷迷糊糊,心中沒底。如果我能穿越到30年前化身為當初給她治療的中醫師,那有多好,這樣她就可以少吃那么多年的苦頭吧。在我的下篇文章中,會以本工作室的真實案例來剖析一位客戶的癥狀、處理方式和效果,有詳細的分析思路。敬請關注。 朱國苗博士第三期軟組織損傷肌動學基礎與徒手療法將于11月30日——12月6日舉辦!基礎理論從頭到腳、掘地三尺、細致入微;徒手療法每塊肌肉、每條筋膜、招招見效。 被學員評價為“最讓人回味無窮,干貨太多的課程”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