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字天士,號香巖,江蘇吳縣人。清代溫病大家,亦擅長內傷雜病,創建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提出內傷雜病“久病入絡”、“久痛入絡”的病機學說。其所創“絡病學說”和治絡之法,對中醫病理學及治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臨證指南醫案》是由葉氏門人華岫云等輯錄整理而成,共10卷,以病為綱,分為89門,立法處方熨貼中肯、用藥靈活而有法度,并于每門之后均附論一篇,體現了葉氏“絡病學說”的學術思想,本文試從《臨證指南醫案》中探析葉氏之絡病學說。 1.“絡”的生理 絡脈作為經絡的組成部分在運行氣血、絡屬臟腑等主要功能方面,與經脈有其共性,但絡脈作為從經脈支橫別出、逐層細化的網絡,以及作為經脈的分支,而具有布散、滲灌經脈氣血到臟腑形體官竅及經絡自身的作用。《臨證指南醫案》指出:“凡經脈直行,絡脈橫行,經氣注絡,絡氣還經,是其常度。”《素問·調經論》云:“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與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體一旦發生病變,不是出于氣就是出于血。故葉氏從氣血辨證方面來說“經主氣,絡主血”,絡為聚血之所。 2.“絡”的病理 生理決定病理,經絡為全身氣血通道,氣血為病往往都會影響到經絡。絡脈多深在臟腑組織之中,凡是發生于經絡系統終末段、深入到臟腑機體四肢百骸的疾病,統屬于“絡病"。由于絡脈特殊生理位置及作用,決定了絡病病因、病機的繁雜,葉氏也多次強調說:“在經多氣病,在絡多血病”,“百日久恙,血絡必傷”、“久痛入絡”、“痛久入血絡”。因此,“入絡”是疾病發展,病情深重,病位深在之意,而且不但久病入絡,新病勢急危重者亦可入絡,且絡病有寒熱虛實之分。 久病入絡、久痛入絡 病情深重且發展迅速的外感病可直接入絡 從上不難看出,無論新病、久病均可導致絡中氣血受傷而成絡病,而絡病一旦形成,其病勢則或沉重或纏綿。 絡病有寒熱虛實之別 寒主收引,無論是寒邪內侵還是內寒干犯絡脈,皆致絡脈拘急則不通,《臨證指南醫案·脅痛》寒入絡脈氣滯案云:“痛必右脅中有形功心,嘔吐清涎,周身寒凜,痛止寂然無蹤。此乃寒入絡脈,氣乘阻逆。”治當辛溫緩通。絡病屬熱者,內傷邪熱侵犯絡脈,致絡脈氣血不寧為病,如“肝絡熱勝,血不自寧”等都能成為絡病而屬熱。葉氏醫案中不乏因虛致絡病者,以便血為例,如證屬心脾營損曰:“絡傷下血,是操持損營,治在心脾。歸脾飴糖丸”。亦有外邪入犯絡脈不通而成實者,如“風濕雨露從上而受,流入經絡,與氣血交混”之痹證。 然而疾病末期往往是因虛致實或因實致虛,虛實夾雜,如其所說:“最虛之處,便是客邪之處”,絡病并非單一的寒熱虛實,久病絡中氣血虛,常導致邪氣干絡,致絡病常呈寒熱錯雜、虛實互見。 3.絡病的特色治法 絡脈損傷的基本病理變化,即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吐血》所謂:“離絡留而為瘀也”。因此,對于絡病的治法,葉氏有獨特之處———蟲類搜剔、丸以緩之。其《臨證指南醫案》說:“其通絡方法,每取蟲蟻迅速飛走諸靈,俾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著,氣可宣通,與攻積除堅,徒入臟腑者有間,錄法備參末議。蜣螂蟲、蟅蟲、當歸須、桃仁、川郁金、川芎、生香附、煨木香、生牡蠣、夏枯草”。并且葉氏的這一思想應用極普遍。 絡病是廣泛存在于多種內傷疑難雜病和外感重癥中的病理狀態,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困難。“久病入絡”、“久痛入絡”理論對于紛亂蕪雜的病機是一個執簡馭繁的高度概括,歸納、總結各種疾病從絡治療的效果,探索異病同治規律,對于提高診療水平將有極大的幫助。 范磊 山東中醫藥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