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年輕爸爸媽媽們的所作所為和對長輩的態度,活脫脫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最重要的維系除了愛,更多的是尊重,理解,包容和體諒。輕“言傳”重“身教”,言傳不可少,但潛移默化的身教更為重要。 我一直都很羨慕那種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看到一家子其樂融融,互敬互愛的溫馨與和睦,心里總要多幾份敬重和感動。 當我成家有了孩子后,身份一下子轉變為別人的媳婦和孩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才知道維護那份溫馨與和諧是需要大智慧的。 而最開始的分岐則表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剛開始,我們對孩子做什么我媽都要干涉,大到穿衣,小到吃飯。因為女兒小的時候,媽媽幫我帶了一段時間,所以她對我女兒就格外寵愛一些。我讓女兒自個兒穿衣自個兒吃飯,我媽一見就嘮叨上了,“自己吃得太慢了,還是外婆來喂。”然后的景象就是外婆滿屋子的追著孫女喂飯,飯粒撒得到處都是。我要求女兒學著做家務,剛開口,外婆就搶過拖把:“我來,我來,孩子學習已經夠累了,哪還有力氣做衛生。”說著就自己干了起來。如果我堅持讓女兒做,老人就會很不高興。也因為這樣,我每次批評女兒時,她便拿外婆當擋箭牌。看到孩子越來越任性和倔強,那段時間我的心里真是很苦惱。 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我和老人的爭執,我找了個時間拉著老媽逛街給她買衣服,趁她高興的時候,推心置腹地和她聊天,先是感謝媽媽的辛苦,然后才說到沒有原則的對孩子寵溺,只會讓孩子像個寄生蟲,讓她更自私。我說以后教育孩子不管是對和錯,當著孩子的面一定不要和我唱反調,過后哪怕再打我都可以。我的一個“打”字讓媽媽忍不住笑了。經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與老人達成共識,后來我媽有時看我叫女兒收拾房間,幫忙晾衣服,她總是很心疼,但也裝作沒看見。有時女兒也指望著外婆能幫個手,看外婆一點幫忙的跡像都沒有,只顧著和外公聊電視,也就作罷。慢慢地,女兒在做家務和學習上自覺了很多,而孩子的獨立和能干也讓老人終于認同了我對孩子的教育。 而在平時,我對公公婆婆也是孝敬有加,公公婆婆沒有女兒,所以平時買衣服,幫老人洗頭、捶背,聊家常,我都是很耐心地去做。每次回去了也很勤快地幫忙做飯,洗衣服打掃屋子。女兒看到后,也很積極地幫著一起干。有什么好吃的我也會先遞給老人一份,時間一長,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每次要去看爺爺奶奶,我去給他們采購東西時,她會拿出零花錢給牙不好的爺爺奶奶買糕點。說到這個吃的,也讓我想起了最初,印像最深的幾次就是我給女兒買了一種比較貴的點心,女兒樂呵呵地拿去給奶奶品嘗,但老人連連遙頭說:“不吃不吃,娃兒自個兒吃。“有時,女兒硬塞給他們,老人也是接過來后就放在桌子上了。這樣有幾次后,女兒再有好吃的就不拿去給他們了,因為她知道拿給了奶奶她也不會吃,所以她干脆就不拿了。當發現這種情形后,我悄悄地囑咐奶奶:”以后不管孩子拿什么給你們吃,你們都要高高興興地吃掉,成全孩子的一份孝心,要讓她學會分享和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教育孩子我需要你們的幫助。“奶奶看著我的笑臉竟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后來,當女兒再拿東西給他們時,爺爺奶奶都很高興地接受了。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相互的理解,有什么問題一定要及時溝通,不要將不滿寫在臉上,悶在心里日久就成了怨氣,引起大家庭的不和諧。更不要因為他們是你的至親,你就可以大呼小叫的,在呵護孩子自尊心的同時也要體諒老人們那顆全心全意付出的心。 因為我對老人的尊重和孝敬,贏得了他們的理解和配合,也贏得了女兒人格的健全和一顆善良而又有愛的心。如果當初我在和老人意見有分岐時,在女兒面前強硬地要他們不要干涉時,也強硬地堅持要女兒聽我的,那么,那份三代同堂的和睦與溫暖是肯定不會有的。 這就是“身教”重于“言傳”的力量,如果你希望將他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有孝心又有愛心的孩子,那么在言傳的同時,你一定要身體力行地用行動去潛移默化地影響他感化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相信你對老人的尊重,體諒和孝心一定會深深地影響他幼小的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