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他自己 美國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說的“你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所以,我們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能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并承擔全部責任的一個人。 我們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文化和精神的東西,然后讓孩子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快樂成長。 人:發現本土經驗,傳播原創價值,推動教育改革。歡迎來到中國教師報論道教育演播室。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解成君。 今天來到我們演播現場的嘉賓是全國現代十佳校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西下池小學校長李艷麗女士。歡迎李校長。 李艷麗:主持人好。 讓孩子成為有力量的人 主持人:每一個參觀過西下池小學的人都說,西下池小學的“新教育”是一種生命的教育,西下池的孩子們擁有愛與自由的空間。學校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生命,在規則中享受自由,在愛的表達中完整成長。今天,我們邀請西下池小學校長來為我們破解西下池的“新教育”。首先,我想問一下李校長,您認為,學校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 李艷麗: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樣一個話題,無論是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是高中乃至大學,都應該深入思考,因為這個話題解決了學校價值取向的問題,所以非常重要。以我的理解來說,在小學階段,我希望孩子成為內在有自我的人,就是他的內在是相對完整的,同時又是獨立的,是有內在力量的,有生命氣象的人。歸為一句話,就是美國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說的“你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所以,我們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能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并承擔全部責任的一個人。 學校重在提供自由寬松的文化氛圍 主持人:其實,成為自己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付出很多的努力。我們西下池小學為此做了哪些事情呢? 李艷麗:圍繞這樣一個核心的辦學理念或者價值取向,我們所做的事情大約有幾方面:第一,如何給孩子給兒童營造一個環境或氛圍,即文化建設的問題。第二,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即課程開發的問題。第三,我們究竟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課堂,使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即課程改革的問題。第四,基于前面三點,我們要做的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問題,因為我們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教師對于兒童的理解或者他的落腳點在什么地方也很重要。最后,關于學生行為文化或者管理方面的問題。就這五個方面。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環境,學校環境的營造是未來學校教育很重要的一塊。請問我們西下池在學校環境這一塊是怎么做的呢? 李艷麗:我們首先要想清楚一個道理,就是成人到底能給兒童做些什么。平常我們都以為所謂的教育是通過成人的一些塑造,或者一些知識的灌輸,或者所謂的一些培養,去造就一個學生。但是,我在這里想做一個澄清,實際上每一個人生下來以后,與生俱來地都有自我的精神胚胎,自發地會有一個自我成長的力量在。所以,我們想一個人其實是可以自我成長的,而成人能夠為他做什么呢?我們能夠為他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富有精神和文化的、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和氛圍。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孩子的生命和精神會更好地自發成長起來,會成長得出乎意料的好,這是一個理念。 具體我們怎么去做呢?我們提出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兒童過一種精神生活。所謂的生活就是在一個環境里,我們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文化和精神的東西,然后讓孩子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快樂成長。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我們會這樣給孩子提供首先是生態的環境。學校里從色彩到各種物品的陳設,都是基于兒童出發。比如,我們選用的色彩可能是象牙黃或者麥芽黃的顏色,因為這種顏色有助于兒童內在的穩定,有助于情緒的穩定。然后,在教室和校園里所有陳列的東西都是和孩子有關的,孩子的作品、圖畫會在這里呈現。然后,我們會在校園里種植各種門類的飼養,給孩子天然生態的環境。除了這個之外,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經典書籍,這個經典書籍不是放在圖書館里的,而是在教室、走廊、校園里,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看到、可以拿到的經典讀本。然后,我們還要給孩子提供經典的音樂,每天有不同的時段,包括音樂課上,我們會在固定的時間給孩子放經典音樂,讓他們享受音樂。我們還會給孩子提供經典的繪畫作品,在教室四周、走廊里,不同流派中外作品都會呈現。我們甚至讓孩子了解、認識世界名畫。然后,我們給孩子提供經典的電影,每一周有固定的時段,學校里的孩子和老師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坐下來看電影。 我們的目標是在六年里孩子能讀到500本左右的經典書籍,欣賞到100首左右的音樂經典名曲,了解100幅左右經典的名畫,看到100部左右經典的電影。這樣的精神和文化的注入,我們相信孩子無論如何都會很好。 教師應該是孩子的第一環境 主持人:聽了李校長的介紹,我們覺得西下池小學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更像一個生命的樂園。我們知道西下池小學的“新教育”不僅僅關注于孩子,更關注于教師,教師成長其實存在很多誤區,我想知道您認為的教育誤區在哪里?西下池小學是怎樣去做的? 李艷麗:剛才我談到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精神和文化的環境和氛圍,那是外在的物質的環境和氛圍。外在的物質環境和氛圍能提供空間和物品之外,但對于學校而言,更重要的是人,就是教師。從某種意義來說,教師應該是孩子的第一環境,如果這個環境足夠好,孩子的生命狀態會特別飽滿。這么多年以來,我的感覺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落腳點在于讓每一位老師都成為孩子的優質環境。當然,在這個環境里有文化、有精神。而這個東西從哪里來?一定從教師自身的生命狀態里頭來。 我們在做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時候,在傳統的學校里可能更側重于教師的學科專業,比如怎么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這有問題嗎?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件事情,就是說這位教師對這個兒童真正了解嗎?他知道孩子內在的心理特點和內在規律嗎?我覺得這兩者是需要并重的。 另外,教師除了對兒童的了解和領悟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自我生命的覺察和認知。當一個人能夠對孩子的自我內在、對他的情緒、對他的感覺、對他的精神有很深的領悟,他就對人有一個很深的領悟,然后在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上或者他在對待兒童這樣一個問題上,就顯得很不一樣。所以,這么多年以來,我在做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時候,除了提升教師的學科技術專業,更多的著力點是放在教師的人文和心理素養提升上。教師的人文和心理素養提升就是兩塊,一是教師了解自我、認識自我,二是教師對兒童的認知與了解。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會跟老師提出要求,會定一個學期成長的規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讀什么書。我們會給他規定三本書,一是學科專業圖書,二是自我認知圖書,三是對兒童認知與了解的圖書。 教師讀過這三類書后,我們每周會有一個大約40分鐘相互研討交流,期末時候有一次專門的讀書報告會,就是結合這個學期讀的三本書,結合你在學校里跟孩子相處的歷程,結合自我內在的認知,談一些閱讀感受。所以,我們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落腳點上,最終目的是希望老師通過讀書、通過分享、通過在實踐工作里把讀書得到的一些理論進行體驗的過程,然后實現兩個目標,就是讀懂自己、讀懂人生,讀懂兒童、讀懂教育。 教師要用愛的語言與學生溝通 主持人:您的“三個讀懂”非常重要。據我所知,西工區提出了“新文化、新教育、新生態”的教育實踐目標,西下池小學又是如何定義新型的師生關系呢? 李艷麗: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其實超越了我們之前認為的兒童是被教出來的這樣一個認知,我更傾向于老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陪伴、認同、支持、鼓勵。這樣的一種陪伴和認同,用心理學來描述,就是這樣的師生關系是不控制、不依賴、不好奇、不拯救。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如果是陪伴與認同的話,那么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無論是他的說話還是他的行為,都是一種愛的表達。 所以,我們現在致力于讓老師用愛的語言與學生溝通,了解和關注學生們的情緒。我覺得,首先是要安撫情緒,然后再關注問題的本質。老師跟學生愛的行為表達可以用更多的擁抱和更鼓勵性的話語,到最后就變成了發自內心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就是成人對兒童的敬畏和尊重。 主持人:想做到這一點其實非常不容易,西下池小學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大概花了多長時間? 李艷麗:從我做校長的第一天,從西下池小學的學生踏入校園的第一天,我們每天都在做這個事情,落腳點就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教師們隨著對自我的不斷了解,對兒童的不斷了解,自然就會用這樣一種態度去對待學生,并是發自內心的。所以,這項工作從一開始就在進行,而且是永無止境的,因為一個人對自我內在的認知與了解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這一輩子也不夠。 學校里最重要的產品不是孩子而是課程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培養一個合格的人需要學校做很多事情,剛才您提到了課程的問題,我想問一下西下池小學的課程是怎樣的? 李艷麗:學校里最重要的產品不是孩子而是課程,我們需要提供盡可能多的課程供孩子們去選擇,在這樣一個自由選擇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最終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其實,課程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我們學校的課程開發分為兩類,一是系統課程開發,二是小課程開發。 西下池小學的課程開發做得很多,比如大閱讀的課程、品格訓練課程、行為價值訓練廣場以及大課間課程等,系統課程大約開發七個門類。還有一些小課程的開發,小課程開發里我們有很多的社團,像過去的特長班一樣,每一位老師在西下池小學都是“一師三課程”。也就是說,每個老師除了他的主學科以外還有三個課程,一是擔任系統課程里的一些工作,比如我們在做藝術課程開發的時候,老師有很重要的工作做,所以老師是“一師三課程”。在課程開發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社團,你是語文老師,但你可能帶的是攝影社團或十字繡社團。現在我們有34個社團,能保證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社團。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系統課程開發和小課程開發,讓孩子們內心深處有真正的體驗,而且在體驗選擇的過程中能找到他們人生的理想方向。 活動都化解在正常教學時間內 主持人:課程真的很豐富,那么這些課程用什么時間來實現呢? 李艷麗:課程的實現是學校一項常規工作,永遠不會停止。它需要有很好的師資力量,甚至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幫忙,比如家長或社會各行各業的團隊幫你做。我們做課程開發聽起來挺豐富的,但這遠遠不是我們的理想。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門類出現。您剛才的意思可能是問課程開發會不會占用業余時間,其實是沒有的,基本是在學校的工作時間之內完成。它跟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是有機結合的。我們剛才說到的課程,是除了語、數、英、體、音以外的另外一種系統課程,因為我們有地方課程開發,包括小課程開發,都可以在學校內完成。 舉一個例子,“陽光友誼的大課間”的體育課開發。上午的40分鐘,我們會有每隔一兩個月變換不同的校操,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下午的40分鐘,我們會把它變成各種體育運動項目,比如五項體育達標的項目,還有班級游戲的項目,都會在固定的時段每天重復進行,不存在占用額外時間的問題。 另外,學校里有好多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品德、自然等,會被整合到一起。這個整合更適合孩子,更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一直是這樣來做的,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剛才聽李校長給我們分享了西下池小學校園環境的建設、教師的成長、新型的師生關系等,還有豐富的課程設計。我剛才從李校長的語氣聽到,你對現在的狀態還不是很滿意,還沒達到您的理想狀態,那么您對理想的小學教育是怎樣的? 李艷麗:我理想的小學教育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盡可能豐富的外在成長環境,使得每一位教師都成為能真正懂得和理解孩子的教育者。學校里的課程的開發能夠做到最大化,讓孩子真正通過實體化的過程完成他們的認知或形成他的認知,在這樣一個環境和氛圍中每一個人都能以一種本真的姿態存在,大家相互之間有一個很平和的狀態。 在這樣一個環境和氛圍中,我覺得相互之間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關系,這可能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學教育。當然,要實現它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給予教育更多的理解、認同和支持,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緩慢而又奢侈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全身心去做。我堅信這個目標遲早會實現,我對中國的教育充滿了信心。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校長,今天我們和李校長聊了西下池小學的“新教育”,相信大家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我覺得要真正了解西下池的教育還需要走進西下池小學的校園和課堂,我們希望西下池小學早日向李校長心目中的目標邁進。 本次訪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