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之隙 歐洲五國旅游記錄之三 據說歐洲人可能是經濟條件太優越了,以致造成慵懶性格,干什么事都是“比亞諾、(慢慢來)比亞諾”,辦事效率低到難以置信,比如說向警察報案得到的回答也是“比亞諾”。因此,這幾十年來其經濟發展速度很慢。 有人這樣評論意大利,各方面的條件非常優越,但這幾十年卻發展緩慢,如果換一批領導人,比如說由咱中國人來領導,其在國際排位定能進入前十位。 果真能如此嗎?也許能!但我相信那是指中國人的精英而言。 也許不能!因為華人的真正凝聚力并未形成,最近因日本的囂張引起國人的憤恨,上海、杭州、廣州等地掀起聲勢浩大地抵制日貨的游行示威浪潮,而華人到日本旅游、搶購也形成高潮,幾乎擠爆了日本,形成強烈的反差。 我在歐洲那些天旅游的親身經歷也讓我感到了華人凝聚中的間隙或排斥也似乎在說明著什么: 參觀凡爾賽宮時,我們一些人認為與其花百把歐元在那擁擠悶人的室內看那些我們弄不懂的藝術品,不如在大自然中感受些真實的東西,但沒想到這卻使我感受到了人生第一次“方便”的窘迫。 小便急了去廁所,在國內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因為這是公共設施,隨處可尋,但在歐洲卻不行,如廁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尋找困難且不說,要錢也且不說,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如意方便。我們都聽導游說了小便緊急情況下的處置辦法,但不靈;外國人不會同情你、幫助你,就連咱華人也是那付嘴臉。 那天在個把小時內轉遍了周邊街道找不到廁所后,進了一家外國人的咖啡店遭拒了,無論我說“WC”還是邊吹“噓噓”邊做動作,他們就是一個的往外推;后來,在一個街道的轉角發現一間中國人開的快餐店,雖然閉著門,但門上貼著“進內如廁一次一歐元”的漢文帖子,還能看見里面有人在用餐,但那位操著純正普通話的女服務員就是不讓進,盡管她已聽我說愿雙倍付錢,盡管也看見我著急的樣子和臉上冒著的汗珠。我真不敢相信這是具有扶危濟困精神的華人同胞。 最后還是等導游來后帶我進了一家外國人開的咖啡店,掏錢買了一些東西后才得以使用店里的廁所,這就是先進的西方世界的表現。當然,隨我一同進去方便的還有我的十來位同胞。 “如果走丟了,千萬別著急,可以拿我給你們留的電話號碼,找警察或中國導游幫打電話給我,然后原地等我就行了。”這是導游教的失聯后的方法。 但也不靈。在參觀一個教堂時,我真被丟了,轉了很久也找不著隊伍、找不著車,急死了。不一會,看見一輛旅游車旁有兩位中國導游在聊天,急忙向他們請求幫忙打個電話,可他們卻懶得理睬,最后還說:你就在原地等,你們導游不敢丟下你的。我就不相信,幫打個電話有多難,要多少錢,再說我也不會不給錢呀,這算是華人對華人的態度嗎?何況還是處于焦急中的七旬老人呢。不知他們在國內受沒受過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 讓我們感到憤恨的是到達留申鎮的那晚,天下著小雨、吹著冷風,來到預定的旅館時已經較晚了,但我們預定的客房卻讓與我們同一家旅游公司、不同編號的另一團隊占去了,他們是鉆了旅館那位法國女服務員粗心的空子。盡管看著那位女服務員被她的經理批評得一直哭個不停、看到我們幾十人拖著行李站在風雨中等候,一句道謙或安慰的話也不說,一點同情心也沒有。按理,他們應該退出的,但我們的導游并沒計較。把他們趕出來,也同樣要處于風雨之中,何況他們又同是華人,不必同根相煎。經與旅館經理協調后,我們被分在相隔很遠的三個地方,且條件也較差,我、導游、司機和兩位姐妹是最晚得住、又住得最遠的,但我們都理解了我們導游的姿態。第二天我們的導游為我們沒住好而向我們道謙,但我們卻為他點贊,他才是具有中華美德的真正的中國人。 那一晚,我們雖然以平靜方式對待了,但感慨真的很多,同是國人,素質咋就相差那么遠呢? 第二天早上,我們分住三處的人員相會時,聽一位姐妹說,她們在早餐時拿了一點面包以備路上趕不到飯點時充充饑,因為西式早點根本吃不慣、沒法吃飽,何況同在一起用餐的四川、湖北游客也都如此,但一位四川女游客卻公然不屑地說她們給中國人丟臉,她真有些氣不過。我說,那為什么不回擊她?她說,懶得理她,在外國人面前吵架,那才是真正地丟中國人的臉!看,就這份容忍,這樣的處置,就能看出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素質。 現在,華人充斥世界,看似強大,但如果不是凝聚而是排斥;不是扶助而是鄙視;不是重親情而是鉆錢眼,不久之后,與那些不思進取的國家的現狀又有何區別。 2015年10月6日星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