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并不缺錢,卻總把“我沒錢”掛在嘴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穿透五千年的歷史時空放在今天,仍然是讓人唏噓不已,慷嘆大千世界的生存法則之無情。許多終日為錢辛苦為錢忙的打工族、上班族、創業族,或是那些渴望以一己之力揮灑汗水用青春賭明天的年輕人們,可能最后都變成了朱德庸筆下的“腦死族”。他們可能都曾有過一些共同的體驗,眼看著成功人士穿著高級服飾,住在豪華別墅、開著名貴轎車,每日的生活是悠哉優哉,而自己還是不得半日閑,或者說是不敢半日閑。這些整日為錢奔忙的人們在欣羨之余,都不能不問自己一句:“是什么使得他們變得這樣有錢,而我卻仍在為錢奔忙,過不上有錢人的日子呢?” 這個社會沒有規定什么人應該有錢,什么人應該是窮人。但有錢人是什么樣?用一個最最的標準來衡量,吃的住的穿的用的,無論哪一方面,如果比蕓蕓眾生高出了一大截,那么必是有錢人無疑了,畢竟無論是任何年代、任何社會,有錢人總歸是少數人。這樣的判斷雖然沒什么科學依據,卻也屢試不爽。在缺錢人的眼里,有錢人很神秘,神秘的不是他們有三頭六臂,而是他們賺錢的手段與方法。他們沒有點石成金的手指,但他們卻有點石成金的手段。有人搞過一次調查,從社會各個階層中的普通老百姓中選擇一些調查對象。結果表明,有47%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炒作股票或房地產”是有錢人之所以越來越有錢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個人工作能力與努力”(34%);第三是“家庭原因”(19%)。從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主因并非個人努力的成果,而是由于出身、運氣、機會等不公平游戲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之所以說在情理之中是因為從大眾的角度來看有錢人,可以很正常的得出這樣的結論,就像因為什么,所以什么一樣,并不奇怪。意料之外的是,“炒作股票或房地產”竟然會有如此高的得票率,則多少讓人覺得大眾對這種風險極高的投資行為看得過于容易,孰不知股市深似海,大多是賠多賺少,看看今年的中國股市就知道了。房地產有多暴利?那不是富人可以炒的東西,而是富豪。 其實,“股票與房地產”、“個人工作能力與努力”、“家庭原因”,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并不真正是富人點石成金的“手段”。只不過窮人們已經習慣將貧窮的原因歸咎于外在的因素,例如調查中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制度、運氣、機會等,或者用負面的說詞,為自己的無所作為作解脫,在這個過程中,富人是不在考慮之列的。 其實,話說回來,誰不想有錢呢?“總談錢太庸俗,不談錢太虛偽”,可我覺得不談錢一定虛偽,總談錢卻未必是庸俗。談錢有什么不好呢?大部分人不愿意談錢的原因其實是覺得自己窮,覺得別人比自己富,中國人都有愛比較的毛病,萬一談了錢,就不得不比一比,可是有錢的怕露富,怕仇富的人打上門來;沒錢的怕露窮,露窮了在朋友同事中就會沒面子。于是乎,大家都藏著也掖著,錢成了一個忌諱莫深的話題,甚至比性都難以開口。 似乎只有兩種人可以對錢高談闊論,指點金山,那就是企業家們或是經濟學人們,他們在電視上、講臺上夸夸其談,窮人們在臺子下伸頸長嘆,望梅止渴。企業家說自己沒錢都沒人信,企業家就是財富的代表,成功的化身,他們如果再沒資格談錢,誰還有資格呢?不過企業家要是干到比爾·蓋茨那份上也就沒有必要再談錢了,也多跟老蓋學學,多談談做慈善吧。經濟學人的工作說白了就是研究錢的,什么宏觀經濟、生活水平、外匯儲備,那一項離得開錢?也許看了這話,經濟學人會對我破口大罵說:你個不懂經濟學的窮人??赡愕慕洕鷮W問研究的要是窮人看不懂,又會什么用呢? 我們都應該多談談錢,多想想賺錢的辦法,多辦點能賺錢的事,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得先對全民普及一下金錢的意識,不然永遠是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在那里讓大眾高高地仰望著,以為那永遠不是自己能享受到的生活。如果總是這個樣子,人們的脖子就會很累,甚至還會折斷,這可就太可怕了。當然,不管你是不是君子,子曾經曰過:君子愛財,取之還是要有道的。 可我們不是圣人,也不必去做什么經天緯地的大事。做一個普通人,心懷一個成功的夢想、一個擁有財富的夢想,就足夠了。誰如果說自己不想擁有金錢與財富,不想過好日子,那么這個人不是十足的偽君子,就是行將就木了,這是社會人所必然具有的社會屬性之一。在現代經濟的商業社會中,有錢沒錢,已不僅僅代表著物質的豐富與否,也不僅僅是生活好壞的判斷標準,擁有財富從某種意義上是成功人士的一種體現,金錢也自然成為考量成功的一個標尺。 甭管有錢沒錢,別說把“我沒錢”掛在嘴邊,更不要埋怨制度、出身或運氣,有這個時間不如多思考,用你的大腦來改變目前的現狀。想想看,成功的投資行為哪個不是在深思熟慮后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得來的呢?只要你擁有了創富的思想,并善加運用你的優勢聚集財富的力量,成為一個有錢人并不是遙遠而無法實現的夢想。 |
|